很多家長並不知道說教是育兒大忌,孩子之所以總不願意聽父母的話,原來都是說教惹的禍。當孩子總是在父母不斷重複的說教嘮叨中厭煩後,偶爾就會頂撞父母,或者乾脆充而不聞,慢慢就和父母沒話說了。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對孩子訓話意味著你要求他絕對服從,讓他像你一樣思考問題。和孩子朋友式地交談,意味著大家一起尋找方法解決問題,重新衡量自己的觀點,搞清楚究竟誰的更符合實際。”
那麼,家長怎樣說孩子才願意聽呢?家長又怎樣聽才會讓孩子願意和你說呢?今天我們就從家長與孩子談心這個主題著手,通過給予你方法來解決親子溝通不暢這個問題。請問,你做好學習的準備了嗎?那就請跟著我來吧。
♛家長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握好與孩子談心的時機。
1、事例引導
有一天,兒子問我:“爸爸,我的解題方法對嗎?”
看完兒子的解題過程,我認為他解題根本沒有問題,只是缺乏了點自信,於是就對他說:“爸爸建議你換另一種方式提問:‘老爸,我是不是達到了優秀?’一個人應該相信自己呀!”
兒子的臉上掠過一絲驚奇,在以後的幾次作業中,他次次都是優秀。同時,只要遇到問題就很願意與我交談。
2、事例拓展分析
談心不同於普通的談話,它往往需要讓孩子認真傾聽,並仔細理解父母的話,努力做到父母提到的要求及希望的行為。因此,當孩子專心於學習及娛樂活動的時候,一般是不適合進行談話的。如果這時候父母一定要與孩子進行談話,孩子往往會產生不耐煩的心理。儘管在父母的要求下,他們坐下聽父母說話,但是,他們的心思根本不在父母身上。
3、談心的時機選擇
(1)當孩子放學回家時。(2)當剛剛吃完晚飯時。(3)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4)當孩子遇到困難時。(5)當孩子發生不良行為時。(6)當孩子做完作業時。(7)當孩子比較空閒時。
♛和孩子談心時,要以啟發或說服為主。
1、事例引導
有位媽媽對女兒要求特別嚴格,但她卻從不責備女兒,而是經常和女兒談心時,採用耐心地啟發,來說服女兒。
有一天,媽媽發現女兒在學習中竟然態度消極,她讓女兒停止寫作業,然後帶著女兒來到樓下小區廣場。娘倆並排走著,突然看到有一個孩子在大哭,媽媽和女兒停下來看著那個孩子。只見那個孩子媽媽非常生氣,邊拉扯著孩子往家走,嘴裡還邊罵著。
媽媽問女兒:“那個孩子為什麼要哭呢?”
女兒說:“他媽媽讓他回家,可能是他沒有玩夠吧。”
媽媽問女兒:“那媽媽為什麼讓孩子回家呢?”
女兒說:“在這個時間,應該回家寫作業去了。”
媽媽問女兒:“有什麼可以既能把作業又寫好,又有時間玩兒呢?”
聽到這裡,女兒一下子明白媽媽話中的意思,就對媽媽說:“別散步了,我們先回家吧,等我寫完作業再下來玩兒吧。”
媽媽看著女兒如此悟性,會心地笑了。
2、事例拓展分析
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需要有耐心。所謂欲速則不達,操之過急反而會讓孩子感覺父母想控制他。因而對父母敬而遠之,這樣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了。
耐心應該表現在:一如既往地照顧孩子,關心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是他最重要的支撐,家庭永遠是他生命最重要的港灣,他永遠可以在這裡尋求幫助;另一方面,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鼓勵孩子去開創自己的生活。相信在父母的耐心引導下,孩子是願意與父母進行交流的。
♛當長要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及時與其談心,不要錯過時機。
1、事例引導
有位父親,每天早晨送8歲女兒去上學。一天早晨,爸爸照例騎單車帶女兒上學。兒女當天穿了一雙新皮鞋,心裡特別高興。
在爸爸車子沒扶穩時,女兒就爬上了後座。當爸爸騎上車時,不小心在女兒新皮鞋上踩了一下。結果把新皮鞋上弄髒了。正當爸爸要給女兒道歉時,只見女兒一腳踢在爸爸腿上,把褲子上留下了一隻清晰的腳印。
爸爸被這一腳給踢懵了,待反應過來後便把女兒拖下了車子,在屁股上一頓猛打,然後把她扔在路邊,獨自騎著車子便走。
但沒有走到200米,爸爸就後悔了,想到女兒突然捱打後的心情,肯定坐在教室裡無法上好課的。於是,爸爸又騎回去,在女兒身邊停下。
爸爸騎得很慢,一面努力剋制著自己,一面盤算著和解的方法。在離學校只剩幾百米的地方,他終於平息了心情。下了車子,接著把女兒也抱了下來,扶著車子,和女兒邊走邊聊。
“你在學校,在班上,也是這樣對待同學的嗎?”
“不是。”聲音小得似乎只說給她自己聽。
“那你剛才怎麼踢我?”
女兒抬起頭看了我一眼,怯生生地說:“我以為你是故意踩髒我的鞋子。”
我忽然想笑出來。“你剛穿的新皮鞋,我怎麼會故意弄髒呢?”我真感到不可思議。
“你老是跟我開玩笑,捉弄我。”
爸爸終於搞明白,問題根源在平時太愛和女兒開玩笑了,難怪她會如此推理。
“對不起,責任在我,我剛才更不應該那麼凶地打你。”爸爸發自內心地向她道歉。
“但我問你,要是哪個同學踩了你一腳,你也踩她一腳嗎?”
“不會”
“你會怎麼樣?”
“告訴老師。”
“如果她不是故意踩你,除了告訴老師沒有別的辦法了嗎?”女兒不知道說什麼好。
“要是她說聲‘對不起’,你應該怎樣?”
“說‘沒關係’。”
“要是她什麼也不說呢?”女兒又不知道怎麼說了。
“你不妨寬容地對她笑笑。她又不是故意的,踩的這一腳又減不掉,笑一笑後,也許就什麼也沒有了。要是碰到這種情況,不妨試試看。”
到了學校,女兒抬起頭,像往常一樣說了聲:“爸爸,再見!”雖然聲音不像往日一樣響亮,但仍像往日一樣甜美。
2、事例拓展分析
這位父親是明智的,儘管在問題發生時,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會很惱怒,有時候甚至很憤怒,但是,我們應該剋制自己的消極情感,意識到問題的關鍵在於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思想,使孩子及時糾正不良行為,改善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僵持關係。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強烈地渴望獨立,不希望父母過多地干涉自己。在遇到問題時,家長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批評,一定要好好與孩子談心,爭取孩子的理解。正如“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媽媽劉衛華所說,對青春期的孩子有問題不要隨口批評,而要專門談話。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別忙著“限期整改,強制執行。”
♛家長一定要及時在孩子遭遇挫折或失敗時,與孩子談心。
1、事例引導
有一位媽媽,得知兒子考試在班上考了倒數第一的訊息之後,並沒有過問考試的事,因為媽媽知道兒子此刻的心情。
不曾想,都過了一個星期,兒子仍然悶悶不樂。見他這樣,媽媽認為有必要幫助兒子擺脫那種可惡的失意情緒。
“兒了,你還在為那件事難過嗎?”媽媽問道。
“是的,我真是太笨了,竟然得了倒數第一名,太丟臉了。”兒子難過地說。
“是啊,!得最後一名是不怎麼光彩,可是你想到過其中的原因沒有?”媽媽問。
“原因?這還有什麼原因,這隻能說明我太笨了。”兒子說。
“不,這其中還有別的原因。”媽媽說。
“那是什麼原因呢?”兒子問。
“因為年齡。你想想看,你的對手都比你大的孩子,這個很正常……”
“可是我不能因為年齡小就比他們差啊。”兒子不服氣地說。
“不,你這樣說並不正確。智力是能通過教育和勤奮得到發展的,但年齡卻是任何人也不能改變的。”媽媽說。
“這也有道理,可是我畢竟是最後一名。同學們都在嘲笑我。”兒子還是很難過。
我知道兒子的性格,他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極其嚴格而從不服輸的人。正因為如此,他固執得往往會鑽牛角尖。於是,我進一步對他進行開導:“雖然你現在是最後一名,我想這並不能表明你不行,因為這完全是年齡造成的。我敢肯定,等現在知道哪不足了,我們平時多下功夫,肯定會慢慢超過你前面的同學。”
“真的嗎?”兒子問。
“當然是真的。因為我問你們班主任老師,他說你考的不好,完全是因為你比別人早上了一年學,只要再堅持半年下來,你各方面的能力都會快速提高上去的。”
“是嗎?可是同學們為什麼要嘲笑我呢?”兒子已經不像剛才那麼失落了。
“至於那些同學,你沒有必要去理他們。他們以為自己很行,卻沒有認識到他們無聊。以大欺小,這算什麼本事?我不是和你說過嗎?我們的世界存在著大量的俗物,那些自以為是而又不明真相的人正是俗物。你幹嘛要去和那些俗物們計較呢?”
聽到媽媽這樣說,兒子似乎在眨眼間得到一個真理,頓時從失意之中走了出來。
2、事例拓展分析
在孩子失敗時與孩子談心,不僅可以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更可以挖掘孩子的潛能,促進孩子發揮自身特長,努力上進,並形成良性的親子關係。
就如上面這位媽媽,她就把孩子考倒數第一的原因準確地找出來了,並鼓勵孩子只要你能堅持上半年,平時多下功夫學習,就一定能超越你前面的同學。這種談心就是在孩子遭遇學業挫折後,尋找合適的時機與孩子談心,引導孩子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
♛家長不要忽略與孩子談心靈問題
1、事例引導
作家樑曉聲曾經寫過這樣一件事:
一次兒子放學回到家裡,進屋就說:“爸爸,今天XX同學的紅領巾被老師收去了!”
我問為什麼。
兒子回答:“犯錯誤了唄!把老師氣壞了!”那同學是他好朋友,但卻有些日子不到家裡來玩了。我依稀記得他講過,似乎老師要在他們兩者之間選拔一名班幹部。
我又問:“你高興?”
他怔怔地瞪著我。
我將他招至在跟前,推心置腹地問:“跟爸爸說事實,你是不是因此而高興?”
他便誠實地回答:“有點兒。”
我說:“你學過一個詞,叫‘幸災樂禍’,你能正確解釋這個詞嗎?”
他說:“別人遭到災禍時自己心裡高興。”
我說:“對。當然,紅領巾被老師收去了,還算不得什麼災。但是,你心裡已經有了這種‘幸災樂禍’的根苗,那麼你哪一天聽說他生病了,住院了,甚至生命有危險了,說不定你內心裡也會暗暗地高興。”
兒子的目光告訴我,他不相信自己會那樣。
我又說:“為什麼他的紅領巾被老師收去了,你會高興呢?讓爸爸替你分析分析,你想一想對不對?——如果你們老師並不打算在你們兩個之間選拔一名乾乾部,你倒未必幸災樂禍。你所以幸災樂禍,是因為你自己感動,他和你被選拔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甚至他被選拔的可能性更大些。於是你才因為他犯了錯誤,惹老師生氣了而高興。你覺得,這麼一來,他被選拔的可能性縮小,你自己被選拔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你內心裡這一種幸災樂禍的想法,完全是由嫉妒產生的。你看,嫉妒心理多醜惡呀,它竟使人對朋友也幸災樂禍!”
兒子低下了頭。
我接著說:“如果他並沒犯錯誤,而老師最終選拔他當了班幹部,你現在幸災樂禍,就可能變成一種內心的憤恨了。那就叫嫉妒的憤恨。人心裡一旦懷有這種嫉妒的憤恨,就會進一步幹出不良後果、危害別人、危害社會的事,最後就只有自食惡果。一切懷有嫉妒的憤恨的人,最終只有那樣一個下場……”
接著我給他講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兩個女孩兒,她們原本是好朋友,又都是從小學芭蕾的。一次老師要從她們兩人之間選一個主角。其中一個,認為肯定是自己,應該是自己,可老師偏偏選了另一個。於是,她就在演出的頭一天晚上,將她好朋友的舞裙,剪成了一片片的。
第二件事是有兩個女孩兒,是一對小雜技演員。一個是“尖子”,也就是被託舉起來的。她們的演出幾乎場場獲得熱烈的掌聲。可那個“底座”不知為什麼,內心裡懷上了嫉妒,總是莫名其妙地覺得,掌聲是為了“尖子”一個人鼓的。她覺得不公平。日復一日的,那一種暗暗的嫉妒,就變成 了嫉妒的憤恨。她總是盼望著她的“尖子”出點兒什麼不幸才好。終於有一天,她故意失手,製造了一場不幸,使她的“尖子”在演出時當場摔成重傷……
兒子問:“人在也嫉妒嗎?”
我說大人尤其嫉妒。一旦嫉妒起來尤其厲害。甚至會因嫉妒殺人放火幹種種壞事。也有因嫉妒,又沒機會對被嫉妒的人下手而自殺的……
我說,凡那樣的大人,皆因從小的時候開始,就讓嫉妒這顆種子,在心靈裡深深紮了根。他們的內心世界,不是花園,不是苗圃,而是荊棘密佈的亂石崗……
兒子問:“爸爸你嫉妒過嗎?”
我說我當然也嫉妒過,直到現在還時常嫉妒比自己幸運的、某方面比自己優越比自己強的人。我說人嫉妒人是沒有辦法的事。從偉大的人到普通的人,都有嫉妒之心。沒產生過嫉妒心的人是根本沒有的。
兒子問:“那怎麼辦呢?”
我說,第一,要明白嫉妒是醜惡的,是邪惡的。嫉妒和羨慕還不一樣。羨慕一般不產生危害性,而嫉妒是對他人和社會具有危害性和危險性的。第二,要明白,不可能一切所謂的好事、好的機會,都會不理所當然地降臨到你的頭上。當降臨在別人頭上時,你應對自己說,我的機會和幸運可能在下一次。而且,有些事情並不重要。比如對一個小學生來說,當上當不上班幹部,並不說明什麼。好好學習,才是首要的……
兒子雖然只有11歲,但我經常同他談心靈。不是什麼談心,而談心靈問題。談嫉妒,談仇恨,談自卑,談虛榮,談善良,談友情,談正直,談寬容……
不要以為那些都是大人們的話題。11歲的孩子能懂這些方面的道理了……我認為,這一切和人的內心世界有關的現象,將來必然和一個人的幸福與否有關。我願我的兒子將來幸福,所以我提前告訴他這些。
2、事例拓展分析
隨著孩子的成長,自然會遇到許多心靈問題。如嫉妒、自卑、善良等。很多家長總是習慣於給孩子講大道理,喋喋不休的說教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很煩,從而增加了親子關係的障礙。實際上,這類問題需要在恰當的時機進行深入的交談,就是談心。
快樂教育創始人,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聰明的父母總是擅長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因為一個對孩子心理一無所知的父母,無法對孩子踐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可見,父母如果不關心孩子的心靈,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溝通。
結束語:通過上面幾種方法,幾個事例,我不知道家長通過閱讀與反思之後,是否發現自己平時真沒有注意到身上的問題呢?如果你一直用說教方式面對孩子,自然不討孩子喜歡。但是隻要改變了親子溝通的方式,就很容易改變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像。你願意做這種形像的改變嗎?顯然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你願意做一個好爸爸或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