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你的孩子有這樣的習慣嗎?做事很磨蹭,不管做什麼事情都特別磨蹭,做遊戲、穿衣服、吃飯等活動都比同齡的孩子慢很多,效率特別差,讓他刷牙,喊了五遍,回頭一看,他還站在那裡擺弄牙膏蓋;洗腳也是,能洗半個小時;上廁所也能在裡面玩一會兒;洗澡就更慢了,你越在外面喊,他越不出來;等上完廁所、洗完澡,作業就沒有太多時間做了,而且不是翻弄書包,就是坐在那裡玩橡皮,要不就是吃東西,每天總是臨睡前匆匆忙忙寫作業。不管家長急成什麼樣子,他還是慢悠悠,一點也不著急。

許多父母都有著與這位母親同樣的苦惱:孩子動作太慢,做起事情磨磨蹭蹭,慢條斯理,消耗不必要的時間,降低做事的效率,尤其是在學習當中,很多孩子有愛拖拉磨蹭的壞習慣,既耽誤了自己的時間,有時候也影響了別人。大部分家長除了反覆唸叨和抱怨外,似乎並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其實,家長不必著急,因為孩子的時間觀念不是天生的,只要認清孩子磨蹭背後隱藏的真實原因,辨證施治,開展科學嚴謹、循序漸進的時間管理階梯訓練,就一定能夠從根子上解決這個難題。

孩子喜歡的磨蹭的原因,一般有如下幾點:

1、沒有時間觀念

一般來說,年紀較小的孩子往往沒有時間觀念,時間這個概念對孩子來說非常抽象,他們認為時間有的是,總也用不完,所以他們一般體會不到時間的重要性。而孩子的心理過程的隨意性很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常常是一邊吃飯,一邊玩耍;一件事情還沒有做完,心裡又想著另一件事情;做事總是雜亂無章,缺乏條理。這時候,爸爸媽媽如果不加註意,就會讓孩子養成“拖拉”的壞習慣,久而久之,這種壞習慣會根深蒂固。

2、有依賴性

依賴性過強孩子的磨蹭主要原因還是我們父母為孩子承擔了太多的責任。有些父母明明看到孩子磨蹭,還不斷地遷就孩子,總認為孩子太小,長大就好了。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依賴父母,認為什麼事情都有父母在後面頂著,他知道自己不用著急,反正有爸爸媽媽在替自己著急。而且,最後爸爸媽媽還是會幫助他解決問題。因此才不急不慌。

3、缺乏興趣

孩子如果學習磨蹭,可能與孩子缺乏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對學習總是硬著頭皮應付,所以做事情才沒有積極性。在學校裡也沒有獲得成功的感覺,因此學習興趣很低,對老師留的家庭作業能拖就拖。

4、氣質原因

有的孩子天生的氣質就表現出明顯的粘液質特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慢性子”,慢性子的孩子可以培養踏實、沉穩、專注、仔細的品質,不必非培養大膽、敏捷、快速的品質不可。而且氣質主要是遺傳的,孩子的慢性子跟父母的遺傳基因有很大關係,不能一味地責怪孩子。

5、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

對於較大的孩子,比如7、8歲以上的孩子,她們知道時間是怎麼回事但是欠缺時間管理能力。知道歸知道,但對孩子來說要變成行動是很困難,孩子不會合理分配學習和休閒的時間,常常把時間浪費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導致重要的事情來不及完成。做事業沒有計劃性,經常東做一件事情西做一件事情。這類的孩子需要進行適當的時間管理訓練及制定科學的作息時間表。

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從小就要開始,不要等到上學了才開始著急、開始讓孩子改變,那就有些晚了。

我們要運用“簡易、變易和不易”我們培養孩子時間觀念的這個教育,要簡單易行,便於操作,隨時隨地都要有意識地培養,方式方法可以不斷地變換,但是一定要堅持;不但有系統更要持之以恆。

一、現在我們看看怎樣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1、時間管理的教育應該從讓孩子感受時間開始

只有對時間有了感覺,才能去管理它。另外,讓孩子感受時間,我們可以從幼兒期就開始做,免得等孩子大了再培養時間觀念有難度。從日常生活點滴中可以培養時間觀念。

比如我們可以跟孩子說: “七點了,寶寶起床了。”,“11點半了,該吃午飯了”“中午了,寶寶該睡覺了”,“晚上六點了,媽媽要回家了!”,這樣孩子逐漸有了時間觀念,作息時間也會比較有規律的。

2、結合時鐘幫助孩子感性認識時間長短

小孩子即使知道幾點該幹嘛,但是對時間長短沒有概念。可能我們總會習慣說,“媽媽一會兒就來”,“再玩一小會就回家。”結果,孩子要麼等得不耐煩,嫌我們動作慢,或者說一會兒還沒到呢。我們可以教孩子認識時鐘,然後拿著小鬧鐘告訴他,媽媽過五分鐘就來,五分鐘就是最長的那根針走一小格;一個小時就是短針走一小格。這樣,孩子對時間長短有了感性認識。孩子認識時鐘,有了時間觀念後還會和我們討價還價呢!比如帶他出去玩,每次事先和他商量約定時間,我說長針到五回家,他就會說,不行,讓我玩到到十二再回家吧。

很有意思,也說明孩子的時間觀念慢慢建立起來了。

讓孩子熟悉基本時間概念: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黃昏、前天、明年……可以給孩子講解,了解每個時間段大概都該做什麼事,也可以讓孩子猜現在是什麼時候。

看著表,跟孩子一起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然後在一分鐘內做點事,比如讀經典,看一分鐘能讀多少內容?玩拍手遊戲,看一分鐘能拍多少下,還有很多類似的遊戲都可以帶著孩子玩,感受時間!

還可以帶領孩子觀察鐘錶,可以各一會讓孩子看錶的指標都偷偷走多少了。小孩大概5歲才能真的讀懂表,如果孩子不到五歲可以讓他去觀察。給孩子報時更具體一些。比如,說我們幾點幾分做的什麼事情,我們用了多少分鐘做完什麼事情。

跟孩子玩計時做事的遊戲。比如,看看我數10個數能不能做完什麼事;看看今天穿鞋用了多少分鐘,有沒有比上一次少;我躲起來兩分鐘,看你能不能把這些收拾起來……

給他時間期限的概念,比如食品的食用期限、工作的期限、交電費的期限等。也可以適當給他的事情制定小小的期限。

讓孩子做事情有開始和完成的概念,要知道每一件事情什麼時候是開始和結束,而不是這個事做一下,又去做另一個事。

3.通過“小懲罰”讓孩子認識時間觀念的重要性

“快點!來不及了!”幾乎快成了父母的口頭禪。可是總是我們著急,孩子不急,我們還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來點懲罰以示警戒同時也讓孩子體驗到浪費時間的後果。

記得兒子剛上小學的時候,我用過小懲罰的方法讓他認識到了時間觀念的重要性。在我兒子心裡,上學是頭等大事,就怕遲到,可他吃飯很磨蹭,每次我都會提醒他,快到時間了,趕緊吃完出門!那天早上我特意沒有提醒他,看著他慢慢吞吞吃完早餐,然後出門上學,結果當然是遲到了!兒子大哭,我把小鬧鐘拿出來:看看幾點了?兒子看看,快八點了。對呀,七點四十分到校,你吃得太慢了,當然就遲到了。上學是你自己的事,以後媽媽也不會提醒你了。吃得慢就耽誤自己的時間,不但被老師批評,也學不到更多的本領,吃虧的是你自己!兒子哇哇哭了好一陣,我沒理會。接下來的日子,小鬧鐘就歸兒子自己管了,早餐的時候把鬧鐘擺在自己眼前,再也沒遲到。

4、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兒子小時候學會認鬧鐘後,很多事我就讓他自己決定和管理。比如出去玩,說好玩到幾點。差半個小時的時候,我會提醒一次,還有半個小時!差五分鐘時,再提醒他一次。幾次之後,到點基本能自覺回家了。

我們德學書苑有個孩子叫子晗,還不到五歲自己就有很強的時間觀念了。週日下課的時候,她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媽媽要給她買鋼琴,下午就回送到家了。媽媽在旁邊說:“是啊,她自己非得學鋼琴,我說還要讀經典,時間怎麼安排得過來。”我也問,是啊,那時間怎麼安排呢?子晗很得意地說“我早就想好啦,我從幼兒園回來的時候先彈琴,等吃完飯八點的時候,我和媽媽讀經典,然後刷牙洗臉睡覺。”

多可愛的孩子,時間管理能力多強,什麼時間做什麼事自己心裡有數,安排的井井有條。

二、理解時間的意義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我們可以通過講道理、講故事,讓他慢慢領會到時間的意義。學會給要做的事情分類。對於上小學的孩子,就可以訓練他去做時間表。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學會做時間管理的核心是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讓孩子做時間表,但其實在列時間表之前,很重要的是讓孩子先看清自己都要做哪些事情。如果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沒有個清楚的認識,那麼列時間表就是在排流水賬,基本執行不了。

我們可以通過故事或者遊戲活動培養孩子給事物歸類,通過讓孩子回答“先做什麼呢?”,通過循序漸進的情景,慢慢引導孩子學會處理事情的輕重緩急,從而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為孩子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

故事加問題練習這樣模式,讓孩子學會思考如何管理時間,在輕鬆的環境下慢慢培養了孩子的時間觀念!也會提高了孩子有效利用時間的能力。

我們把握住累積法的不易原則,把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習慣落實到生活中去,用變易性原則,通過遊戲、故事、生活中的應用等方法讓孩子知道怎麼合理安排時間,怎麼安排做事的先後順序,用簡易性原則,把時間管理的培養落實在生活中,從指導孩子合理安排做事的先後順序過渡到孩子自己安排時間。

上學的孩子如果能夠寫日記,那也會幫他加強時間觀念,他會看到自己的一天實際上都是怎樣度過的。

也可以通過列表格的形式制定一個執行計劃表,每週總結一次,孩子看到自己的目標執行情況,也會增強孩子的信心,

時間管理的培養這個事情可能很麻煩,開始會花費很多時間,但是我相信如果家長同孩子堅持一段以後,孩子會逐漸熟練起來,一種合理分配時間的意識也會增強,效率就會提高。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兒子幫媽媽剝白菜,超完美成品讓媽媽又氣又笑,網友:處女座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