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看的《小狗錢錢》,建立了我對“理財”這件事的觀念。人這一生,離不開錢,該有怎樣的金錢觀?自己成為母親之後,希望孩子能慢慢地理解“金錢”這件事。在豆瓣上,有一個話題叫“如果將來我有孩子,一定會讓他/她讀的書”,《小狗錢錢》就屬於其中之一。
我家孩子喜歡閱讀,喜歡看故事,那麼《小狗錢錢》就很適合當成孩子的財商啟蒙書。
《小狗錢錢》,之前的版本,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1分。
這一本《小狗錢錢》是2021年的新版,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20週年的紀念版,紅色喜慶的封面,很適合新年閱讀,算是應個景。過年期間,孩子會收到壓歲錢,可以思考下,如何用這筆錢,開啟與金錢的相處。
《小狗錢錢》是由擁有“歐洲金錢教練”之稱的,德國博多·舍費爾所寫。大部分人在6、7歲的年齡,要麼在玩遊戲,要麼沉浸在各種補習班中,6歲的博多·舍費爾,就已經給自己定下,“30歲時,成為一名百萬富翁”的人生目標。26歲時,博多·舍費爾陷入財務危機,在成功擺脫債務之後,他開始和人們分享他的投資理念,並且出了一系列的理財書籍。
都說“理財就是理生活”,這句話在博多·舍費爾的書籍中,有很深的體會。在博多·舍費爾的書籍中,他並不單純地講如何理財,也會分享如何建立正確的生活態度。《小狗錢錢》講述小女孩,遇見一隻小狗之後的理財生活。
《小狗錢錢》不僅適合兒童看,也很適合想理財,卻無從下手的大人看。除了這本《小狗錢錢》,博多·舍費爾還寫過一本《小狗錢錢2》,《小狗錢錢2》,是講述孩子的優秀品格。正確的金錢觀,離不開好的品格,可以讓孩子將《小狗錢錢》1、2結合起來看,優秀品格的加持下,金錢觀的建立不會偏離方向。
瞭解金錢春節期間很多平臺都有集卡抽獎的活動,有次和孩子他爸聊起一個新聞,在大家都還在集卡時,有人已經中獎8千多。在一旁的姐姐,加入話題,問了一句“8千多,能買一套房嗎?”
雖然孩子平時也玩買賣的遊戲,但遊戲中對於物品的價格,有些誤差,問出這個問題,覺得“嗯,誤差有點大”,老大對錢這件事,似乎沒什麼概念。
平時出去購物,也是大人手機支付,極少的情況下,會用到現金,這樣也就少了一種方式,讓孩子瞭解金錢。然而,生活中藏著與錢有關的事,關鍵也看大人是否會引導。看過一位理財師爸爸,會讓孩子將不要的報紙積累起來,到一定分量之後,再和孩子一起將報紙賣掉,雖然只有幾元錢,卻也是讓孩子瞭解“錢”的一種方式。反觀我們,如果紙張數量不是很多,不會累積,就算有累積,孩子也不會參與這個過程,她更多是一個旁觀者。
“金錢”相關的話題,可以和孩子聊的有很多,家長有怎樣的金錢觀,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孩子的金錢觀。想起作家李雪,曾分享過她小時候,因為爸爸在金錢方面,對她很是大方,也不會覺得賺錢很難,這讓她在金錢方面不會感到困頓,長大後也不覺得賺錢有多難。
疫情期間,親眼可見路旁的店面一家家的關閉,當然也有異常火爆的店。花錢是容易的,賺錢容易嗎?有機會讓孩子體會,也是一種經驗的積累。
如何和孩子聊“錢”?透過故事的方式不錯,尤其是孩子會自主閱讀後。《小狗錢錢》透過小女孩的成長故事,一步步帶出金錢相關的話題,因為是同齡人,對於孩子來說,更能感同身受。
理財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以前看《小狗錢錢》,建立了理財的概念,現在看《小狗錢錢》,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小狗錢錢》中,更藏著對的生活態度。
博多·舍費爾在《小狗錢錢》中分享的三點,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們,生活中都是能用到。
馬上去做不抱怨堅持看起來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唸叨多了,孩子未必能聽得進去,讓她自行在閱讀中體會,大道至簡的做事法則,在生活中明白這些原則的力量。
馬上去做《小狗錢錢》中,提到了“72小時”原則,想到一件事,在72小時之內,就要去做,不然就不會行動。
關於這一點,有特別大的感觸。尤其是對於想太多的人,行動力相對來說,會弱一點。拿閱讀這件事來說,喜歡一本書,收藏、加入購物車,等有空的時候,再細讀、購入,然而那本書也許就一直躺在收藏夾、購物車裡。《筆記思考術》中,曾分享過,對於閱讀也要實行“當下”的方法,對於想看的書,能看的話,就當下閱讀,當下建立聯絡。這也是立刻行動,符合“72小時”原則。
相對來說,我是一個想很多的人,大部分事情,要考慮周全再去行動,這樣的結果就是,等想清楚,機會也溜了。而孩子他爸,在這點上,和我完全相反,他是個行動派,想到就要馬上去做,按他的話來說,等所有的事都想好了,就沒你什麼事了。細細想來,很多事,就是這樣和我錯過。目前還看不太出來,孩子做事是偏像我還是像他爸,私心來說,還是希望孩子的行動力能強一些。
明白《小狗錢錢》的“72小時”,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體會,如果想到又做到,除了離目標近一些,也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成就感。
不抱怨抱怨就像口臭,自己不知道,別人卻難以忍受。一個時常抱怨的人,看天空都是灰暗的。在施琪嘉的《療愈你的內在小孩》中,提到一個人共情能力的獲得,有一個時機是嬰兒時,從父母那習得。共情能力的習得,是“父母就是孩子榜樣”的力量,語言也是如此,當然包括“抱怨”。
抱怨的背後,是消極的思維方式。一個人從小習慣抱怨,長大後再想改變這種說話方式,就要花更多的精力。如果沒人提醒,那麼會在“抱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小狗錢錢》中女孩的爸爸,會抱怨,然而抱怨並不能改變他負債的事情,反而會增加家庭的負能量。講抱怨的書籍很多,然而看再多的書,不去改變,並沒什麼用。
從小讓孩子明白,不抱怨的世界,會更舒服。跟著《小狗錢錢》中的故事情節,體會不抱怨的力量。
堅持堅持很難,會堅持的人,性格里比容易放棄的人,更有韌性。博多·舍費爾在陷入財務危機之後,靠的就是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投資理念,而擺脫債務危機。
一幅很有名的掘井漫畫,很能說明“堅持”的力量。多堅持一會,也許就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北大教授錢理群,曾經分享過他的十年,如果沒有那沉下心的十年,也許就沒有後來的他,那十年離不開錢教授的堅持。
理財也需要堅持,在這條路上,有多少激進的人,看到的是眼前的利益,又有多少人能堅持正確的投資理念?《小狗錢錢》分享的,又何止是理財這件事。
對於孩子來說,比較熟悉的是學樂器。然而學樂器,也需要堅持。我家老大曾經學過鋼琴,最終因為不能堅持天天練習,而結束。這件事,對於我和孩子來說,是有挫敗感的。前段時間,她提出還想再去學鋼琴,但是面對要每天練習這件事,雖然她信誓旦旦,我卻是心有問號的。
學琴也好,抑或是其他,我們作為家長的,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學會“堅持”。想起《育兒的邏輯》,宋明妮的女兒也學鋼琴,從學的一開始,她就和女兒說好,學鋼琴是為了體會“堅持”這件事,她們也一路學下來。
讓孩子明白如何正確“堅持”,也許要走過很多的彎路,才會懂。
“馬上去做,不抱怨,學會堅持”,是理財的態度,也是做事的原則。能做到這三點,也許很多困難都會迎刃而解。比起讓孩子厭煩的父母碎碎念,不如讓孩子透過閱讀,跟著《小狗錢錢》,建立“金錢”的概念,學會設立目標,明白怎樣的方式,才能達成目標,從生活中著手,一點點將好的品格,內化成自己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