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家境貧困,父母是否該告訴孩子真相?

這個問題困擾著大多數中國家長,作為從小聽著“再苦不能苦孩子”長大的一代人,我在孩子教育上一向主張報喜不報憂,畢竟孩童無辜,他們在家庭中屬於弱勢群體,沒有任何能力去幫助父母,我們說了也無用處,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

君不見,多少心理自卑都是源於父母無心的一句“咱家這麼窮了”,從此小心翼翼,不敢花錢,把正常的花銷都歸類為導致家境貧困的根源,影響了與小夥伴的正常社交不說,長大步入社會也不敢輕易冒險,唯恐一個不注意,把全家賠進去。

為了避免這麼沉重的代價,讓孩子有底氣,充滿自信,不少家長就選擇了隱瞞真相,哪怕自己的生活質量已經跌落到谷底,也要咬牙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要iPhone不給諾基亞。可是,這個選擇真的正確嗎?

育兒專家對此並不認同,相反,專家認為應該告訴孩子家庭的真實狀況,窮困就是窮困,沒必要隱瞞,孩子並非家長認為的脆弱。但是,這並不代表家長可以張口“咱家窮”閉口“咱沒有”,告訴孩子是一回事,如何告訴是另一回事。

正確答案是:要說,但說亦有道。貧窮不代表弱勢,寒門亦能出貴子,專家的說話之道很周全,值得家長們嘗試。

專家認為,孩子之所以對貧窮產生心理陰影,並非出於對金錢的認識,而是被父母的負面情緒所感染,由此判斷貧窮是原罪。

有些家長在告訴孩子家裡窮的時候,往往伴隨著激烈的暴怒情緒,冷漠和不屑夾雜其中,孩子不用認識金錢,也能感知貧窮二字的負面含義。此外,家長在惱火中往往口不擇言,說什麼“咱家都這麼窮了,你還要花錢!”把孩子嚇得瑟瑟發抖,從此對金錢敬而遠之。

這種夾雜著情緒的告知方式,就是錯誤的真實。

真正聰明的家長,在袒露真相的時候大多伴隨著溫和的情緒,他們可以平和的告訴孩子家裡沒錢的事實,卻不會讓孩子認為貧窮是不好的。

比如,當孩子提出購買一臺鋼琴的時候,父母在拒絕時不要強調鋼琴的貴重,而應該說“爸爸媽媽認為,買鋼琴的錢足夠你念完大學,這筆錢應該用在更重要的地方”,孩子自然明白家長的無奈之處。

另外,當孩子明白了家庭收入的支配輕重時,就會懂得自己家在同齡人中的階層。

但同樣的,父母也要告訴孩子寒門出貴子的典故,只有給予孩子希望,才能彌補家庭帶來的心理壓力。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14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烤肉薯片」口口都有肉,越嚼越香,脆得掉渣~寶寶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