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大人都會擔心孩子盯著螢幕太久,妨礙身心健康。但是硬性規定、限制使用時間這一招已經落伍了,甚至會阻礙孩子的學習。美國年度科技教育大會建議師長用這7招,引導孩子在網路上少混、多學。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文:黃敦晴

孩子的眼睛盯著螢幕不放,一定就是在看抖音、IG、聊天、打電玩?

爸媽、老師們心中的疑問,讓很多孩子要喊冤了。

這一代師長、尤其是文青們年輕時上圖書館、逛書店、讀文章、看電影、聽音樂會、泡咖啡廳或茶藝館聊天的這些事,現在孩子們都可以在網路上完成。

在課堂上使用計算機、平板,或在家裡長時間看著螢幕的孩子,究竟是在玩、還是在學習、正當娛樂呢?

一、主動聽孩子怎麼說

如果不願意聽孩子怎麼說,光看外表或猜測,怎麼會知道孩子究竟在做什麼呢?

師長們看到孩子盯著螢幕時,還是要先問孩子是在做些什麼,積極、主動地聽,才有機會知道孩子們的使用行為,以及他們在網路上看到的事情,甚至在聊天與孩子的疑問中,導引他們接觸更多有教育意涵的素材。

二、尊重學習的生態系

孩子除了在教室上課和紙本的教科書、作業外,的確會大量用到數位工具,例如查資料、看教育影片、用數字工具溝通、做投影片、拍攝與編輯影片影音。

而且,實體與數字活動會相輔相成,增進孩子的學習效果。

如果父母以傳統的時間限制來管理孩子的數字接觸與使用行為,反而可能阻礙孩子的學習,也無法讓孩子練習現代數字公民所需的技能和素養。

大人如果擔心孩子一上網就開始混,與其禁止,更應該教他們自律,以及從旁協助。

三、內容比工具更重要

有些父母或老師是以工具的形式來管理孩子的數字行為。

但實際上,不要執著在孩子是用手機、計算機、還是平板,還是可以用哪種形式的工具用多久,因為這些工具都可以做類似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孩子正在觀看的內容,是跟教育、學習相關,還是沉迷在娛樂裡。

四、分析孩子使用的內容

網路上的網站與資訊良莠不齊,大人在問孩子上網做什麼時,也要趁機教孩子判斷這些網站的安全性,資訊是否正確,以及如何運用網路為生活與學習增添價值。

例如,如果看到孩子在社群平臺或聊天室,可以問他們,是在腦力激盪想更有創意的點子,創作新的內容,還是隻是在被動地消費與觀看、殺時間?

真正要限制的,是純娛樂、社群網站、內容不合適的上網行為。

五、教導孩子、不要假設他們都知道如何使用

別以為孩子們是數位原住民,就都知道如何在網路上保護自己,或怎麼運用數位資源做更有生產力的事。

在讓孩子遨遊網海、或是展開運用科技強化教育的歷程之前,要教他們怎麼用,或給他們一些綱要。

六、以身作則

常常老師跟父母都會對孩子耳提面命,但是自己卻忘了以身作則,結果孩子反而學到不安全、沒有生產力的負面示範。

大人的確該跟孩子約法三章,但也要示範給他們看。

如果不想讓孩子走偏了,可以用他們的數位裝置也能做到的方法,介紹他們看一些有幫助的資源、怎麼在網路上找到學習的素材。

七、刻意溝通

為了確保孩子能夠有效運用數位裝置,必須刻意挪出時間跟他們聊這些事,包括大人希望他們在哪些情況下可以或不可以使用哪些裝置,或者什麼時候可以用於娛樂、用多久等等合適的使用規範。

看更多: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處在孕期這個時間段,孕媽別折騰,其實胎兒在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