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突如其來的問題:房子外面為什麼要裝燈?
大年初八,吃好晚飯,帶3歲的寶寶去逛超市。
孩子極其興趣地坐在爸爸的肩上,邊晃著小手邊喝著兒歌。突然,孩子指著路邊的辦公大樓問,房子外面為什麼要裝燈?
爸爸一時沒反應過來,問孩子你剛剛說什麼?寶寶說房子外面為什麼要裝燈?媽媽搶先回答道,為了讓房子更好看。孩子聽後又重問了一句,爸爸,房子外面為什麼要裝燈?爸爸說霓虹燈是房子的衣服,裝燈可以讓房子更漂亮。
孩子聽後又重複地問道,房子外面為什麼要裝燈?爸爸回答道,剛剛不是說了嗎,霓虹燈是房子的衣服,裝燈可以讓房子更漂亮。如此這般,孩子把這個問題問了10幾遍。爸爸媽媽都被問暈了。為什麼同一個問題,孩子要問10幾遍呢?
最後實在沒辦法了。爸爸問寶寶,你覺得房子外面為什麼要裝燈呢?寶寶說因為天黑了,有燈不會迷路。這個回答超出了成年人經驗化的思維,同時又體現了孩子在問題中尋找因果關係。這不是家長所能教的。這樣的回答讓爸爸媽媽心服口服外加佩服。
02連珠炮式的兩個問題:什麼是紅茶?什麼是礦泉水?晚上給孩子讀繪本講睡前故事。
當媽媽照著書念出“紅茶和礦泉水”時,孩子問爸爸什麼是紅茶?爸爸說紅茶就是泡出來的水是紅色的就叫紅茶。孩子聽後轉過頭來問媽媽,什麼是礦泉水?媽媽說礦泉水就是從地下抽上來的水,在工廠加工後,用瓶子裝好放在超市裡買的水就叫礦泉水。
爸爸媽媽以為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閉嘴。但沒想到的是,孩子再一次問爸爸,什麼是紅茶?爸爸說紅茶就是泡出來的水是紅色的就叫紅茶。然後,孩子轉過頭又重複問媽媽,什麼是礦泉水?如此反覆,一連問了很多遍。讓爸爸媽媽不知該如何招架。
兩個成年人大眼瞪小眼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腦子卻在飛快地轉動思考著,該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這兩個問題。不一會,爸爸對孩子說,你等爸爸一下。說完起身下床,走到客廳拿出每天都喝的紅茶向孩子展示道,這就是紅茶。爸爸現在泡給你看。然後真的泡了一杯紅茶出來。對孩子說,寶寶你看,泡出來的水是不是紅色的。孩子說是的。
紅茶的問題解決了。但礦泉水的問題還沒有著落。所以,孩子又問媽媽,什麼是礦泉水?媽媽說,寶寶你也等我一下。說罷穿衣起床,把孩子抱到廚房,開啟水龍頭說,這是自來水。然後又拿出一瓶礦泉水對孩子說,這個裝在瓶子裡的就是礦泉水,是從地下抽上來之後再裝到瓶子裡的。
終於,孩子不再問什麼是礦泉水?什麼是紅茶?邊打哈欠邊揉眼睛說,媽媽,要睡覺了。
03孩子為什麼要重複的問同樣的問題等孩子睡著之後,夫妻倆展開了深入的討論。為什麼孩子不厭其煩地問同樣的問題。媽媽說,可能是寶寶覺得好玩吧。爸爸說,應該不是好玩這麼簡單。估計是我們的回答是錯的,或者讓他感覺不滿意。所以,寶寶才會從第二個問題回到第一個問題。
也就是說,孩子透過問問題來進行學習。他沒有相關的經驗,而我們給他的回答讓他沒法理解。所以,孩子會不停地問同一個問題,直到他滿意為止。從這個層面來說,寶寶的學習的能力和慾望都很大,刨根問底的目的就是要搞清問題背後的因果關係。
現在他問的問題還相對簡單,等過了一段時間,他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也人越來越難以回答。等著瞧吧,考驗我們的好戲還在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