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見到孩子身上出現過這樣的現象,比如說你讓他開啟杯子,發現他除了手在用力,有時候連脖子,甚至嘴角都在用力。

難道開啟杯子還需要用到嘴巴嗎?

自然是不需要的。孩子出現不該用力的地方大片用力,其實是與大腦雙側分化不良有關。

人類的左右腦有著明確的分工,左手左腳觸控到東西產生的感覺資訊最終會傳到右腦,而右手右腳碰到東西產生的感覺又會傳到左腦。

左右腦把資訊互動分享,進行統合之後再發出命令,執行動作,依然是左邊身體執行右腦發出的命令,右邊身體執行左腦發出的命令。

簡單來說,就是——

雞抱窩鴨下蛋,誰的活兒誰去幹!分工明確才有專責化,有了專責化大腦的工作才更有效率。

但是,大腦的分工並非從一開始就有的。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大腦是一個整體,只是隨著年齡增長,後天對身體的使用活動越來越多,大腦的雙側分化功能才會越來越成熟。

最終,能夠流暢地利用好自己的手腳、眼睛等身體部位在環境中做出多樣化的活動。

簡言之,一個人的左右腦分化越好,處理感覺資訊,發出動作指令的效率就越高,身體也就越靈活越協調。反之,如果大腦雙側分化不全,那麼他的腦功能區專責化不完全,結果就是他的大腦會常常模糊而混亂地指揮身體。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在跳舞時身體靈巧,而有些孩子卻身體不協調,總是跟不上節奏。

因此在新的一年,老嶽為三個不同年齡段送上十六個訓練兒童左右腦分化小遊戲,幫助兒童身體更加協調靈活,提升自信心!

0-3歲

1.小狗爬:左右交替使用手掌與膝部前進;

2.大熊爬:左右交替使用手掌與腳掌前進;

3.鱷魚匍匐:腹部貼地,手肘彎曲,用前臂及腿部,左右交替前進;

4-6歲

1.左右腳交替走:兩臂伸直,左右腳交替著往前走,往後退;

2.手畫叉叉:在壁掛式白板上,用筆畫出大大的“X” ;

3.手畫平躺的“8”:在壁掛式白板上,用筆畫出大大的“平躺”的“8” ;

4.眼睛畫平躺的“8”:用眼睛轉動的方式,畫“平躺”的“8”,具體步驟為——眼球從左上角轉到右下角,再往上移到右上角,再轉到左下角,最後上移到左上角;

5.穿鞋帶:把球鞋的鞋帶依次穿過洞眼,並綁好蝴蝶結;

6.繞椅S形跑步:把兩張椅子分開放置,繞著椅子跑步,以S形方向前進,繞回;

7.烏龜旋轉:身體趴在滑板(專業感統教具)上,雙腿並住折起,用雙手交替推地板,做原地打轉(注意:向左轉,向右轉,圈數一樣);

6歲以上

1.繞椅S形運球:把兩張椅子分開放置,繞著椅子運球,以S形方向前進,繞回;

2.手觸腳尖:

雙腳分開站立,雙臂平舉;彎腰屈身,用右手觸碰左腳,起腰直身;彎腰屈身,用左手觸碰右腳,起腰直身(反覆多次);

3.手肘碰膝: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臂平舉;抬高左膝,彎曲右手肘,彼此相碰觸,再回到原位;抬高右膝,彎曲左手肘,彼此相碰觸,再回到原位;

4.手拍腳掌: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臂平舉;右腳踏下,左腿跳起同時彎曲抬起,使腳掌朝內,用右手掌拍左腳掌;左腳踏下,右腳跳起同時彎曲抬起,使腳掌朝內,用左手掌拍右腳掌;

5.前拍後打: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臂平舉;右腳踏下,左腿跳起同時在身前彎曲抬起,使腳掌朝內,用右手掌拍左腳掌;左腳踏下,右腿跳起同時在身前彎曲抬起,使腳掌朝內,用左手掌拍右腳掌;

6.交叉仰臥起坐:

平躺,雙膝彎曲,雙手的手指互動緊握枕在頭下;上半身坐起,用右手肘碰觸左膝,躺下;再將上半身坐起,用左手肘碰觸右膝。#老嶽講感統##感統訓練##感統失調##早期教育##兒童#

- The End -

4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探索慾望強,家有小小“破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