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慾望強,家有小小“破壞王”
孩子在兒童時期對事物有著非常強烈的求知慾,有各種各樣的
問題,不只會去問,還會動手去拆,拆了之後就很難恢復原狀,這是
讓家長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但如果家長換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想法,把孩子“破壞”東西看成是一種對未知事物
的探索,去獨立探索某個現象的原理,就能感受到孩子的聰明瞭。
這種“破壞”又或叫“好奇心”是孩子必經的階段,是幼兒心理
發展的重要特徵。小到玩具遙控器,大到傢俱、樂器,只要是孩子
能夠搬得動拆得動的,他們就一定要動手拆一拆試一試,當然,被
他拆過的東西從此就裝不回去了。“小孩子愛搞破壞,失去的只是可
估量的價值,而得到的卻是孩子一生受之不盡的財富-思考、創
造及智慧”。這是我國教育學家陳鶴琴說的。在教育學上這種探索
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家長害怕孩子拆了東西無法還原時,
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拆,最後由家長陪他裝回去。還可以多買些益智
玩具、拼圖積木,藉此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淘淘今年5歲,平時表現很好也很聽話,他有個很特別的愛好,
也是令家長苦惱的愛好,就是拆東西,每次買了一個新玩具,過不了
幾天這個玩具就會神秘消失,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七零八落的玩具
躺在家裡的某一個角落。
上個星期淘淘的舅舅從外國給他買回來了一輛玩具坦克,淘淘非常喜歡,去哪裡都帶著那個玩具坦克,不過突然有天淘溝的玩具坦,
克不見了,他又開始玩兒別的玩具。等媽媽打掃衛生的時候,發國玩
具坦克躺在陽臺的紙箱裡,那個四分五裂的坦克還有不少的地方已
經壞掉了。媽媽把淘淘喊了過來:“你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把玩具,
拆成這個樣子?”淘淘就回了一句:“我就想知道它為什麼能自己跑,
但是裝不回去了。”媽媽看著淘淘,想了想:“那這樣,去找爸爸,看
看你們能不能把它復原回之前的樣子。”淘淘抱著玩具去找爸爸了。
第二天家裡出現了一個有些破損的玩具坦克。
相信家中有男孩子的家長都有過淘淘家長的這種體驗,於是說
起男孩子的時候就是“破壞大王”,非常淘氣,讓家長非常頭疼。但
是孩子拆玩具的初衷非常簡單,就是好奇,比如他們會好奇電視為
什麼能出現動畫片,為什麼能聽得見聲音,但電視的後面並沒有人
啊?為什麼遙控器能遙控電視、空調,是有什麼神奇的魔法嗎?或
者汽車為什麼能跑?
這些都可以歸為我們提到的好奇心,也就是探索心理。相對女
孩而言,男孩的探索慾望會更加強烈一些。面對相同的一個玩具,
大多數女孩子關注的點可能在於這個玩具好不好看,我能不能用筆
把它畫下來;男孩子更關注的是它是怎麼操作的,它的原理是什麼,
我能不能看一看玩具裡面的東西。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剛買的
變形金剛還沒玩兒就變形了,然後從一塊到兩塊,從兩塊到很多塊。
先是遙控器被拆,再是遙控汽車被拆,最後乾脆兩樣東西就都消失
了。兩個人一起搭的積木建築,第一天好好的,過幾天就面目全非第1頁
了。總之是能拆的東西就不能好好地被收進箱子裡,基本上都被拆
完了。
當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和孩子做一個約定,當他們準備
動手的時候,應該先問一問爸爸媽媽,這個東西能不能拆,不能自
已想拆就拆了。如果同意孩子拆,孩子拆了之後安裝不回去也不能
加以嘲笑和斥責。要認識到這是孩子的心理特徵,是一種特別的創
造力的獲得方法。
如果孩子在沒有經過家長允許的情況下將東西拆了,可以問
問孩子這樣做是什麼原因,把東西拆開之後是想要做什麼,或者看
到了什麼。儘量不要去責備孩子,應保護他們這種近乎破壞性的行
為,從而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或者孩子在拆玩具的時候和他一起動
手,再和他一起安裝回去,這樣做的話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
保護了孩子剛剛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信心。
有一群家長坐在一起聊天,家長總是在說孩子是個“破壞大
王”,不管是什麼東西都會被孩子拆得面目全非,什麼玩具在孩子手
裡都逃不過被拆的命運,簡直防不勝防。有個家長就說:“我剛剛從
網上買回來一套音響,想試一試音質怎麼樣,結果只離開了一會兒,
線就被孩子拔下來扯得亂七八糟了。”
“這算什麼,我們家的玩具裝了幾個大箱子,基本上剩下的都
是一些玩偶、毛絨玩具,每個新買的玩具都被拆了,你想幫著他裝
回去,都找不到玩具缺的那一塊兒在哪裡。每個玩具拆得就只剩
下零件了,有的零件都壞掉了,根本看不出那原來是一個什麼東
西了。”第1頁
“我們家還是個女孩子呢,結果你前腳給她買的娃娃,後腳娃
娃的衣服就不見了,你問她把衣服扔到哪裡去了,她就特別無辜
地看著你說她不知道,她沒有注意。過幾天就發現她的床單破了
一個大洞,她手裡除了布,還有滿手的膠水,她說想給娃娃做一件
新衣服。”
一群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控訴”,認為孩子的行為實在令人
難以理解。
當孩子把某個東西弄壞的時候,家長自然是會心疼的,但是也
不能用暴力的手段來解決孩子的這一問題。因為這樣的行為無異於
是在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破壞屬性背後其實隱藏著讓家長
驚喜的技能:對事物的探索能力、天馬行空的創造能力、強大的邏
輯思維能力、超強的執行和動手能力,甚至更多。只要方法正確就
一定能夠讓孩子從破壞的階段走向創造的階段。當然,如果是無端
的、沒有任何理由的破壞行為,就一定要及時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