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一個家長共同的心願。
但是,俗話說,過猶不及。家長如果對孩子抱有的期望過高,就會變成孩子的負擔。
就在9月22日,河南鄭州一平衡車比賽現場,一名2歲左右的女孩因跑了倒數被媽媽拍打訓斥,“你有什麼臉好哭,全程在那遛彎。”
小女孩不停哭泣,說“我下次好好跑。”
目擊者稱,路人都看不下去,紛紛上前安慰小女孩。
我們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原本是為了孩子的美好未來,但若是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那豈不是得不償失?
01
期待過高會帶給孩子心理壓力
曉曉是個很聽話的女孩,對於父母對她的期待,她在日記裡這樣寫道:
我的爸爸媽媽對我期望很高,這讓我十分苦惱。
小的時候,爸爸把我送進了重點小學,憑藉一點兒聰明才智,我每次考試都能高居榜首。之後,我考上重點中學的尖子班。
在這個高手雲集的地方,我的心理壓力逐漸增加,考試成績不再像小學時那麼如意了,我開始嚐到失敗的滋味。
有一次考試後,我神情沮喪地回到了家,告訴媽媽我考得不好,媽媽原來Sunny燦爛的臉一下子堆滿了烏雲,只低低地應了一聲:“考得不好,下次再努力吧。”接著便回廚房去了。爸爸嘴上雖沒責怪我,但我知道他心裡對我是極為不滿意的。
很快又一次考試來到了,對我而言,就好像世界末日降臨一般。
父母加給曉曉的期望過高,這就導致她對考試越來越恐懼,造成她的焦慮與挫折感,甚至泯滅她原有的潛能。
對孩子來說,父母除了自己的成績什麼都不關心,還把自己當成了考試機器,只要自己稍微不符合他們的期待,父母就會甩臉色給自己看。
02
孩子沒有完成,就會陷入自責
有一類孩子聽話懂事、溫順乖巧,習慣於服從成人的命令,會把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內化為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把父母設定的標準自覺地當作自己行動的準則,按父母的標準來行事,希望成為父母和老師心中的好孩子。
這原本是好事,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嚴,期望太高,處處不容出錯,追求完美,那就會導致孩子過於苛求自己,自我設定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向自己施壓。
一旦孩子努力了也達不到自己定的目標時,就會產生因為成不了大人心中的好孩子的內疚感和自責心理,甚至形成強迫型人格障礙。
就像曉曉一樣,雖然她考試沒考好時爸爸並沒有責怪她,但她心裡面卻覺得爸爸對自己不滿意。
曉曉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因為她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一定要實現父母對自己的期待,否則就是辜負了他們的養育。
這樣的孩子通常會非常敏感,容易情緒低落,他們失去了一個孩子所應該享受的天真和無憂無慮的生活。
因此,放下期望,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無論發生什麼都始終和他站在一起。這才是孩子心中渴望父母的樣子。
03
父母需要合理把握對孩子的期望
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對於父母過高期望的反應會採取牴觸和對抗的態度。
面對父母的要求,或者是陽奉陰違,消極抵抗,或者是忤逆和對抗父母,甚至用過激的言行刺激父母,從而引發了嚴重的親子衝突,惡化了親子之間的感情。
作家連嶽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的過高期望,其實也是一種冷暴力。”
“期望”本是一個很美好的詞語,父母不應該將它變成一個帶有傷害的貶義詞,對於孩子,父母的期望應該是恰當且合理的,才能變成和煦的Sunny,溫暖孩子。
那麼,父母該如何合理地把握對孩子的期望呢?
1.期望要符合實際
良好的期望能成為孩子的動力,而過度的期望則會成為孩子的負擔,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應該根據孩子的能力,是什麼材就成什麼器,而不是強求孩子成“龍”。
前不久,上海一14歲少年小金因為作業和父母期望的相差甚遠,與父母爭吵後,竟然又吞膠帶又吞筆芯,還要跳樓自殺。
“一個晚上,他就在裡面作,吃了鉛筆芯還有溼紙巾的水。”民警趕到後,李女士既生氣又無奈地說。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並不是作,而是壓力真的很大。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高到甚至都不考慮一下孩子能不能做到,這樣的教育方式實在太可悲了。
2.讓孩子理解你的期望
孩子畢竟都是貪玩的,父母的期望可能並不會被孩子所接受。
比如父母期望孩子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孩子卻沒有這樣的覺悟,可見就算是合理良好的期望,但是不被孩子接受也是不好的。
所以,好的期望要讓孩子理解,成為孩子的動力,要求孩子向著這方向發展。
3.保持期望的永續性
期望應該是強烈的、特久的、一貫的,這表現在不論孩子是在獲得成功的時候,還是遭受失敗的時候家長都不改變對孩子的期望。
家長要特別注意這一點,不要因為孩子的某一次考試特別好或特別差,而動搖對孩子的期望,認為孩子擁有巨大的潛力或者認為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
身為父母,一定要懂得在行動上引導和啟發孩子,激發出孩子的內部驅動力,而不是總通過過高的期望來壓迫孩子。
因為只有正確的期望與愛,對孩子來說才是雨露與甘泉,才能真正滋養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