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正在過寒假,孩子玩手機應該是一個大問題。
當父母看到孩子沉迷手機時,往往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教訓孩子“玩多久了,還不休息下”,“不是說玩15分鐘嗎?都玩多久了”,“你學習要有這個勁頭就好了”。
你是不是這樣?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有控制的玩手機,然後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但孩子的表現往往不能如父母的願望,他們是反過來,把更多心思放在玩上,而不願意去學習。父母又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這樣,因此父母就忍不住地提醒孩子,監督孩子。
再比如說,孩子寫作業磨嘰,父母就指出孩子“磨嘰”的問題,要求孩子不再磨嘰;孩子看手機時間長,父母就指出孩子長時間沉迷手機,要求孩子注意控制時間;孩子做題粗心,父母就指出孩子粗心問題,要求孩子避免粗心……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在這樣的教育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被我稱之為“否定式教育”,就是指出孩子的缺點不足,然後透過各種方式消滅它。缺點不足沒有了,孩子自然也就變得優秀了。從古至今,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大部分父母都是使用這樣的教育方式。但很遺憾,這樣的“否定式教育”註定是無效的。
沒有效果的“否定式教育”你可能想象不到,父母最擅長的“否定式教育”,實際上是最無用的教育,甚至還不如父母不教育,因為“否定式教育”不僅無效,還有很強的副作用。換句話說,父母越是這樣教,只會促使孩子變得越差。
為什麼“否定式教育”是無效的?
首先,“否定式教育”是違揹人心理規律的
“否定式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否定”,指出孩子的缺點不足,否定它們,然後父母想方設法地從孩子身上切除掉這些“缺點不足”。問題是,誰喜歡被別人否定呢?
你作為一個成人,喜歡被別人說自己這裡不行那裡不好嗎?肯定不喜歡,孩子也一樣。這也就註定了父母的這樣的教育很難贏得孩子配合。
其次,難道孩子喜歡有這些缺點不足?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想犯這樣的錯誤嗎?他們想沉迷手機、想磨嘰、想粗心嗎?他們並不想。之所以犯這樣的錯誤,通常來說是因為他們生理發育不成熟,或者不具備某項技能。因此,父母只是指出來,期望孩子自己改變是不現實的,孩子也沒有這個能力。
那為什麼“否定式教育”還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差呢?如果“否定式教育”只是沒有效果,那也無傷大雅,大不了就跟沒教一樣唄。但語言是力量的,對孩子肯定是會產生影響的,既然沒有好的影響,那就只能有壞的影響了,不可能沒有任何效果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
當父母總是指出孩子的缺點不足時,孩子會不由自主地關注自己的缺點,然後他們可能會努力下,試圖改正這個缺點。但是孩子的缺點和不足往往不是主觀的,而是客觀生理或心理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說,這些缺點不是孩子想改就能改的。但是孩子認識不到這一點,其實就連很多父母都沒看到這一點,不然他們也就不會批評指責孩子了。
正因為看不到自己的侷限性,孩子就會覺得即使努力了也沒有改變,於是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真的控制力不行,總是控制不住地看手機,最終他們也就放棄努力,徹底的破罐子破摔了。換句話說,孩子從內心產生了自己不行的自我認知,而認知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了。不僅如此,因為父母看不到孩子的侷限性,只看到孩子屢教不改,於是父母也肯定會很惱火,覺得孩子是爛泥扶不上牆,因此容易對孩子生氣發火,親子關係就會受到影響,孩子就會變得比較叛逆。
親子關係一旦惡化,就很難扭轉。孩子就會故意跟父母對著幹,父母越是說不要玩手機,孩子就偏要玩。“否定式教育”是不是不僅沒有改善問題,反而讓問題更加惡化了呢?
那怎麼辦?父母難道眼睜睜看著孩子沉迷手機而不管?由著孩子自由發展?如果父母真的沒有什麼能力,只會“否定”孩子,那還真不如啥都不說,由著孩子自由發展,可能取得的效果比你會更好。但是真這樣,那有沒有父母也沒啥區別了。
還是以孩子玩手機為例。
假如父母總是關注孩子沉迷手機的時候,批評否定孩子,孩子就會陷入自我否定中,覺得自我控制力不行,最終不再嘗試控制手機,孩子最終也就被手機所奴役。
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儘管我們沒有指出孩子的缺點不足,但是孩子一樣克服了自己的缺點不足,做到了有控制的看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