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筱沐
定稿:筱沐
在對待生育的問題上,我國古人總結了很多比較有道理的經驗。
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在很多事情上都願意討個好彩頭,選個好日子,以此期盼未來發展順風順水,平平安安。
尤其在生孩子的問題上,更有講究,就比如老輩人總說的“男怕子時生,女怕午時臨”,就是一句比較經典的俗語,而這也說明老輩人比較看重孩子的出生時間。
婷婷的婆婆一直是很傳統的人,在很多事情上需要精心計算她才願意下決定,從而做出選擇。
轉眼間,馬上到婷婷的預產期了,婆婆又找來人給算了一下孫兒的出生時辰,但由於不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整個流程就卡住了。
結果,婷婷在下午3點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婆婆看到是孫子,又聯想到“男怕子時生”,覺得這個時辰還算不錯,這件事就沒有太計較。
婷婷婆婆口中的“男怕子時生”到底有什麼含義呢?
前面提到,男怕子時生女怕午時臨是一句關於孩子出生時辰的俗語,字面意思就是男孩出生要避開子時,也就是凌晨的23點到1點這兩個小時。
而女怕午時臨就是女孩出生最好避開午時,也就是中午的11點到下午1點之間,老輩人認為男孩女孩都應該避開不合適的出生時間。
不過,在講究科學的今天,這句俗語已經被證實為迷信、偽科學,但老輩人對孩子們的美好期待,並不是迷信,幫孩子選擇更好的命運,或許是老人們對下一代最好的祝福。
為什麼古時候的人比較在乎孩子的出生時間?在古時候,女子生育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因為那時沒有發達的醫療手段,也沒有醫術高超的現代科技。
如果生產過程中發生意外,不僅胎兒有危險,孕媽媽的生命也無法得到保障。
所以,古時候女子生育,需要在環境和溫度都比較合適的條件下才可以,大部分人都比較忌諱夜間生子。
因為那個年代不僅沒有高超的醫術,光照也成問題,夜間生子的風險太大,稍不留神就會一屍兩命。
尤其古時候的人更信奉神明,他們認為夜間陰氣重,不適合生男孩,而正午的陽氣過於旺盛,此時不適合生女孩,因此也就有了“男怕子時生,女怕午時臨”的說法。
不過,在現代醫學已經非常發達的今天,女子生產已經沒有太多限制,只要醫生檢查後達到可生產的條件,無論什麼時間都是可以正常生產的。
那麼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孕媽媽產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首先是產婦和待出生寶寶需要用到的物品清單。
媽媽需要用的:
待產包、刀紙、束腰帶、產婦專用牙刷、毛巾、帶吸管的杯子、防溢乳墊、產婦專用文胸、飯盒湯匙、吸奶器、產褥墊、產婦專用內衣褲等。
寶寶需要用的:
嬰兒包被、嬰兒毛巾、奶瓶、紙尿褲、嬰兒專用溼紙巾、寶寶霜、嬰兒奶粉等。
其次,孕婦在產前需要儲存體力,如果醫生建議順產,產婦需要提前一種調整狀態,儘可能的儲存好體力。
順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產婦有非常多的精力和體力,再結合醫生指導的呼吸方式,才能讓寶寶平安降生。
如果不會用力,或者產程還沒結束就沒精神了,可能會被醫生建議順轉刨,到時候不僅要遭兩邊罪,產後恢復的時間也會有大大增加。
另外,產前一週不用吃太多,因為隨著胎兒月份越來越大,他們在媽媽肚子裡會搶腸胃的空間,孕婦吃太多很容易發生噁心嘔吐,給自己帶來心慌的感覺。
對於馬上要面臨的生產,產前種種特殊跡象都容易讓孕婦產生不良情緒,從而影響最後的生產。
最後,胎兒提前發動不必驚慌。每個寶寶都是有可能提前發動的,一般是孕婦身體狀態比較好,或者胎兒發育比較好,就有可能提前發動。
但如果此時產婦還在家,家屬和產婦本人都不必驚慌,儘量選擇平緩的交通工具,如果沒把握可以直接撥打120,同時讓產婦的情緒儘快冷靜下來。
對於孕婦生產這件事,家屬應該做到未雨綢繆,儘可能的給準媽媽們安全感,這樣才能避免手忙腳亂的麻煩,產婦也不會太過驚慌。
今日話題:大家還聽過哪些關於生孩子的俗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