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兒3歲的時候,她想去公園騎腳踏車,我讓她自己把腳踏車推出來。當時,腳踏車放在陽臺,貝兒要把腳踏車推出來首先要把腳踏車周圍的障礙物挪開,再抬過陽臺的臺階,最後是最艱難的,要擠過床和電視櫃之間狹小的窄道。
貝兒爽快地答應了 ,她也是一個能幹的孩子,平時也會幫助我疊她的小衣服、自己洗自己的小短褲還會幫助我掃地。她很快地把腳踏車周圍的障礙物挪開,但因為車子太重,她抬了3、4次都沒有抬過臺階。她忍不住向我求助了,我回復她要自己來。她也沒有任何情緒又開始自己抬腳踏車,終於把腳踏車抬過了臺階。接下來過床與電視櫃之間的縫隙時怎麼也推不過去。她沒有了辦法,又向我求助,我沒有迴應她。她自己又推了幾次,還是推不動,這次有點氣急敗壞地哭訴,根本推不過去。她看看我還是一臉局外人的態度,就開始自己想對策,嘗試了很久很久,發現要把車把豎過來才能過去。知道了方法想穿過這麼狹小的窄道也是不容易的,但這次她一次也沒有看我,一直專注地推腳踏車,最終把腳踏車推了出來,開心的跑過來告訴我這個好訊息。我當然也不會劣勢我的擁抱和表揚。
有多少父母在孩子第一次跌倒時忍不住伸手、有多少父母在孩子第一次被小朋友欺負時挺身而出、又有多少父母讓孩子贏了一次,卻輸掉了一生。孩子的成長歸根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們父母不能剝奪他們成長的權利。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所成長,那麼我們自己就要變成“聾子”。聰明的父母不應當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輩子也不跌倒,而是要培養能應對複雜人生的雄鷹。我們的責任僅僅是給孩子幫助、支援、鼓勵。希望每一位父母,從現在開始都能懂得放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