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只要你不覺得尷尬,尷尬的就是親媽。

場景一

媽媽:“兒子,你這回考第幾名?”兒子:“倒數第一名。”

媽媽:“剛才那個是你同學啊?”兒子:“對,他是我們班級倒數第二名。”

媽媽:“我不是告訴你,遇強則強,別跟倒數第二的小孩玩嗎?”

兒子:“跟我玩之前,他是正數第一名。”

場景二

寶媽小王的兒子放學回家,媽媽詢問他說:“冷不冷啊,等一下準備吃飯吧!”說完,媽媽又去廚房拿了蘋果,削好皮後遞給兒子吃。

一整天沒看見兒子,媽媽問東問西,像個話癆版的唐僧。哪知道,兒子卻愛搭不理,不多言語。

旁邊的爸爸看見,衝著孩子的媽媽撇冷眼,媽媽頓覺好尷尬。

場景三

孩子興沖沖找媽媽聊天,結果,中國式老媽們,最常用的回覆就是:

“媽媽忙著呢!你自己先一邊玩去!”

“你一天就知道瞎叨叨,說點有用的行不行?”

孩子跟媽媽“話不投機半句多”,不再找媽媽聊天了。

媽媽們卻又心急如焚,不停在質問:怎麼一跟孩子聊天,孩子就沒啥話說,草草了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跟媽媽之間,好像沒什麼話題了。很多家裡都是媽媽追著孩子問,不停關心孩子,卻不見有幾個孩子,能夠主動拽著媽媽的手,陪伴媽媽聊天。

孩子跟媽媽之間,聊天話語過短。幾句話就說完,真是夠尬場了。

明星葉一茜曾在微博裡曬出日常,12個字道盡了當媽的無奈。葉一茜說:和森碟的聊天,每一句都是ending。

結果,女兒“冰冷”的回覆,徹底讓葉一茜死了繼續聊天的心。“好看”、“還行”、“都喜歡”,簡單的幾個字,瞬間把天聊死了,媽媽找不到話題了。

本來媽媽是想讓女兒多說幾句話,結果丟擲的話題都被“終結”了,真是像極了平常生活裡那些可憐的普通老媽。聊天到尬場,草草收場。

本是至親至愛,聊天卻尬場,這裡面到底有何門道?

陪孩子聊天的4種場景,註定會“草草”收場

①“封閉提問”聊天

聊天就是說話,說話就需要掌握好技巧。

媽媽跟孩子說話,一提問就是在“A”和“B”之間選擇,有些孩子會覺得,兩個答案都不合心,只能勉強選一個更貼近心意的答案,來回復媽媽。

正是因為“答非所想”,自然沒有再想說話的衝動了。

葉媽媽當時疏忽了聊天技巧,在聊天之前,卻把有些答案,幫孩子固定在了A和B之間這種封閉式聊天,註定會尷尬收尾

②敷衍式聊天

有的孩子平時很愛說話,總是纏著媽媽求聊天。可是,某一天,孩子忽然發現,自己聊的事情媽媽並不關心。這時候,孩子就會感覺很失落。

比如,孩子問媽媽:“機器貓可愛,還是我可愛?”媽媽忙著做飯,頭都沒抬的敷衍孩子“當然是寶貝你最可愛了!”

雖然,媽媽是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但孩子看不見媽媽目光的交流,感受到的是搪塞,慢慢孩子就會用“冷臉”對媽媽,不再跟媽媽認真聊天了。

有的媽媽跟孩子聊天,完全屬於“自嗨式”,根本不管孩子愛聽什麼,想聊什麼!

媽媽喜歡聊韓劇,喜歡聊烹飪,就跟孩子聊這些大人的話題。孩子就算是偶有感興趣,但終究只是哄媽媽開心罷了。

孩子只有真正地遇到了喜歡的話題,才會開啟話匣子,不然聊來來去,也只是草草了事。

④負能量聊天

有的媽媽特別愛開玩笑,喜歡用挖苦人的方式,去逗樂孩子。

比如,孩子臉上起痘痘了,找媽媽訴苦。媽媽卻說:“呀,哈哈哈,起痘痘了啊,確實變醜了。”

對孩子無意間的否定,惹的孩子很堵心,自然不樂意跟媽媽再聊下去了,只能草草收場,尷尬了媽媽。

有智慧的媽媽,都這樣跟孩子聊天,你學會了嗎?

在拍羋月傳時,孫儷帶著兒子參加開機儀式。兒子隨手拿起一個橘子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橘子不能拿來就吃,而是要剝皮呢?

媽媽趁機回答說:“這是告訴我們,你想要的東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勞動的。”同時,媽媽還告訴兒子:“橘子一瓣一瓣的,就是告訴我們好東西不能獨佔,要跟人分享。”

媽媽跟兒子聊天時,首先沒有不耐煩,其次沒有搪塞。

最重要的一點,她還把人生的道理,詳細地說給兒子聽。既耐心,不自嗨,又有愛,不封閉提問,聊天內容符合孩子的理解力,傳遞正能量,畫面非常的溫馨。

這樣的聊天方式,媽媽們學會了嗎?

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關於樓上小孩子亂跑亂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