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言:

現實中人們經常有意識的將自己放入一個謊言中。

如果我們編織了一個謊言且不能很好化解,那麼就很有可能無法從謊言中跳脫出來,導致一個小小的謊言變得越來越難以收拾,讓自己處於擔憂和恐慌中,害怕謊言有一天被戳破。

如果父母喜歡說謊,孩子很可能也是一個擅長說謊的人。

雖然有資料表明愛說謊的孩子往往會更加聰明,但如果不及時糾正,這些孩子也很可能掉入一個父母難以掌控的“黑洞中”。

現實中人們經常有意識的將自己放入一個謊言中無法自拔。

魯迅先生的文章《藥》中提到的“人血饅頭”,我認為不僅僅是對封建愚昧的諷刺,更是對人們明知是謊言卻還要迎謊而上的荒唐行為的嘲諷。

即便社會已經進步到今天,這種“迎謊而上,遇謊而入”的情況也依然存在。

現在社會的人們擅長偽裝自己,喜歡用善良或包容去為替他人的圓謊而開脫。這樣做不僅無法幫助說謊者脫困,很可能會進一步將說謊者推入深淵,甚至將自己牽入同樣的謊言之中,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惡性迴圈。

父母到底是要面子,還是要糾正錯誤

在子女教育這個問題上,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界關注且不斷探討的話題,而如何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好像對於目前的中國父母來說,依然是困擾自己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不快樂,主要原因也是父母將孩子變成了社交工具、面子工具,而不是一個原本應該簡單、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青春期,這樣的父母不能容忍孩子的犯錯,更不能容音孩子的錯誤讓自己丟了面子。

正如一名8歲小男孩因為想買一個玩具,央求了父母很多次都沒有達成目的,此時便決定偷取鄰居、長輩、父母或祖父母的錢來實現願望。如果他偷的是鄰居家小朋友或大人的錢,您如果作為父母會如何做呢?

我相信大家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東窗事發後很可能會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胖揍一頓再說。也有大多數父母揍完孩子後會想一個謊言去替孩子開脫,比如:錢是撿的,或者乾脆就不承認,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被定位成“小偷”。

這個問題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非常普遍,可能很多孩子都偷過父母的錢,其實本質上來說,孩子對錢的概念僅存在於能夠實現他們想要滿足的願望,並沒有更多複雜的思考,孩子雖然知道這樣不對,但孩子的抗誘惑能力不像成人。

因此,當發生這樣的問題時,我想我們應該改變一下傳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應該先去了解孩子偷錢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偷錢?只有瞭解了原因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如果說小朋友偷錢是為了幫助流浪貓、流浪狗,您覺得是應該表揚還是不管不顧地直接下定義呢?

當然無論原因是什麼偷東西都是要受到懲罰的,只是懲罰的方式不能一概而論。

父母更不能礙於面子去幫助孩子錯誤編造撒謊,錯誤表率也很可能讓孩子在未來鑄成大錯。

孩子犯下的錯誤我們沒理由去包庇,應該讓孩子懂得犯錯的後果與主動承擔錯誤的責任,否則就會愈演愈烈,難以收拾,畢竟孩子會在父母身上學會如何用謊言去為自己的錯誤辯解,而對於善意的竊取,我們應該引導孩子透過正確的方法去釋放愛心,才是最正確的辦法。

教育要適度,任何的過度效應都可能引起反向後果

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講的是過度的責備、溺愛、褒獎等,同樣會促使孩子價值觀偏航問題。

我曾經創辦了一所藝術類的培訓學校,一部分父母將在孩子送來學習的時候,經常說的理由是別人家孩子學了,我家孩子也要學,或者我家孩子不好管,學點東西看看能不能改變一下,理由可謂荒唐且可笑,這些父母大多沒有徵求過孩子的意見,不問孩子自己是否喜歡、是否感興趣,便替孩子選擇學習科目。

我印象非常深的一個學生,一個上初二且十分頑劣的男孩子,家長送來的第一天對我說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我家孩子不愛學習,而且管不了,如果他不聽話,你就揍他,我們都不反對”。當然了,我不會選擇體罰學生。

從他的表述中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他對生活的失望與父母的無奈。

這個孩子大概在我這裡學習了五個多月,我看到了他身上的缺點,當然也看到了他身上的優點。而我恰恰認為他身上的優點才是人性中最不可缺少的部分。

這個孩子本質不壞,也足夠講義氣,有一群“江湖朋友”,在“江湖上”也有一定的號召力,對他喜歡做的事情也有足夠的堅持與毅力。漸漸地我和這個孩子之間建立了足夠的信任關係(這需要方法,建立信任的關鍵就在於,你是否願意傾聽別人心聲),後來他告訴我越來越多關於父母的事情,他說:“他最受不了的事情就是父母經常出去和親戚朋友說自己學習不錯,然而回家後就會因為自己成績不好,拿起掃把揍自己來發洩,他就越來越不愛學習。有時候為了考好一點能讓父母高興一點,他就會作弊,如果同學不幫,他就會揍其他同學,然而即便因為作弊拿了好成績也沒有得到父母更多的鼓勵。所以,他覺得學不學習都一樣,反正都這樣了。”

一開始我並沒有直接給孩子過多建議,只是在聽取他想說的,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內心的癥結在哪裡。後來我他擔任培訓班班長,組織同齡人或小朋友開展課外活動,幫助對樂器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擔任小班主任的職責。慢慢地很多小朋友開始把他當成將精神領袖、學習的榜樣,也越來越多學員開始努力想要追趕上這位講義氣的大班長。

這樣他承擔更大的責任後,我便開始為他樹立目標,告訴他:“雖然你在培訓班做的很好,但總有一天你會學成,會離開培訓學校,既然你能在這裡做的很好,我也相信你在其他領域做的更好,你先不要去關注父母的看法,先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順便回去追趕一下文化課,要讓其他同學看到你的變化,不再懼怕你,你要像幫助培訓班裡的同學一樣去幫助其他同學,這樣你的威信才是正面的、有價值的。”

然後我和他一起開始設定一個短期的小目標,這個目標完全以興趣為主,並列出了目標計劃,每天實現一點,我就會在培訓班的牆上為他貼上一張心願卡,讓更多的小朋友去學習,去效仿,後來他也把獲得更多的心願卡當成了樂趣,開始更加努力的去追趕既定的目標計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否能夠受到關注非常重要,而我們的父母也不能只為孩子設定目標而忽略了為實現目標而需要的動力。當然,我非常反對父母用金錢去誘惑孩子達成目標,畢竟在小孩子的世界裡。金錢觀過強並不是一件好事。

兩個月以後,這個孩子的家長到突然到學校找我,和我講了一大堆孩子變化的事兒,說孩子感覺就像變了一個人,也不打遊戲了,也不出去混了,也願意去上學,孩子知道讀書了,每天都練琴都會廢寢忘食,表示非常震驚。

聽到這些,我本人是非常高興的,但我知道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沒有起到更好引導,可能會讓這一切前功盡棄,必經這個時間還不是鼓勵和褒揚的時候。後來,我和他的父母聊了很久,首先我指出的第一件事就是,請以後再也不要用孩子事實的問題出去說謊,即便成績不好,那也沒什麼丟人的,而且未來擇業,高學歷未必是阻礙孩子人生的決定因素。

第二,就是要多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但是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每次鼓勵要少一點,透過不斷的鼓勵、修正讓孩子看到希望。至於練琴太晚的問題,要先認可孩子的努力與成績,然後告訴孩子萬事不能急於求成,要慢慢來,爸爸媽媽支援你,也希望練琴的時候不要干擾到其他人,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擔當的男子漢。

再後來,這個孩子的學校有文藝匯演活動,我鼓勵他要積極報名,要證明自己即便成績不優秀,但才華是有的。

文藝匯演結束後,這孩子很興奮地來和我說,學校裡的老師第一次誇獎他、同學也都給他都願意和他探討交流了,而且會非常羨慕的說他——真厲害!他第一次覺得自己有價值了。

這件事兒已經過去了十幾年,這個孩子也已經參加工作,雖然沒讀高中,但初中畢業後他讀了一所職業高中,透過職業高中又考了大專文憑,現在在某個大型企業的裡做薪水不低的技術人員。而且後來他和我說,讀大專的時候發現很多孩子喜歡彈吉他,他就自己辦了一個小教學班,教同學彈吉他,還賺了不少收入。

這是一個我自己經歷的比較典型的脫變案例。所以,我認為孩子教育的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是如何引導和教育的。

父母經常編制謊言,用錯誤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很可能讓一個好孩子變成“壞孩子”,而我們的父母卻很少認識到這一點。

10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如何有效的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