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小孩子做錯事之後如何處理的閒聊。
某日,“恆哥”(我老婆大姐家小兒子)要在我這度過他枯燥的週六,他爹媽要上班,無時間照顧,我家沒電視和玩具,對於一個五歲的小孩子來說確實會無聊。
萬般無聊之際,想拿我媽的手機消遣無聊時光
為什麼是拿我媽的呢?而不是拿我的呢?我比較嚴肅,他不敢拿我的~~,當然我也不會給。
老人對於小孩會寵溺放縱很多!
奈何,手機放的位置偏高,而恆哥身高不夠
搓手戳腳下沒拿穩,砰的一下,手機摔到地上了
此刻空氣突然安靜,恆哥一臉懵逼
其實,他的動作我都看在眼裡,坐沙發那沒說話而已
聽到聲音,我媽和我老婆就出來問發生了什麼事?
好像就我比較閒~~~
恆哥就像一個做錯事的小孩一樣,不對,恆哥現在就是一個做錯事的小孩子,站在旁邊微低著頭,沉默不語。
我媽和我老婆檢查了下手機之後,問題不大,就保護屏裂開了點。
我老婆:你把婆婆(我媽)手機摔壞了,要跟婆婆說對不起。
我媽: 沒事沒事,一點小事而已。
恆哥:我是木頭人,請忽視
我:我是透明人,抱著娃請繼續忽視
我媽轉身去忙,我老婆則開始教育娃
“你拿之前是不是應該跟婆婆說下,你這樣不問就直接拿很不好”
“手機摔壞了,你要和婆婆說對不起”
“摔壞了等下要賠婆婆一個手機哦”
..................
...........
......
大概一兩分鐘
我媽忙完前來,接腔到“婆婆不用你賠手機,把你賠給我,到時候帶你回湖北去”(老家是湖北的)
我老婆“恆哥沒錢賠手機,到時候要和婆婆回湖北咯”
恆哥:我才不要 (我不是木頭人)
然後我媽和我老婆繼續“逗”著恆哥,這就是成年人的快樂~~
透明人也要有點存在感的,
於是,我瞪了我老婆一眼。
我老婆可能也覺得這樣“恐嚇”不是很好,便結束了這個話題。
晚上,老婆和我說,她自己也覺得中午的時候那樣逗恆哥不是很好,還說了個例子,她二姐孩子暫在外公家居住,外公家街坊就經常逗二姐家孩子,說你又不姓鄒,你外公是姓鄒的,你怎麼住在這裡呀,導致二姐家孩子一直覺得外公家不是自己家,內心有些排斥在外公家居住。也許大人並沒有抱有什麼壞心思,只是單純地逗下孩子。但這樣的“逗”確實會對孩子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
如果是你,中午的時候會怎麼做呢?
不是我要怎麼做,而是他要怎麼做。我們只需告訴他造成的結果,然後問他想要怎麼做,他自己能否想到什麼辦法去彌補,我們聽著即可,如果他能道出一二或是說得不切實際,其實也是一件很值得鼓勵的事,我們要做的就是支援他去做這些,幫他分析這些一二可能造成的後果,最後把選擇權交給他。
我當時瞪你是不喜歡你們以恐嚇的方式以及大人的高姿態,你在教育他的時候我感到強烈的地位不對等。
他自己不小心摔了手機,站在旁邊不說話,表示他已經知道了錯。
這時候我們更多的是同理他的情緒,幫助他處理這件事的後果。
幫孩子改善錯誤行為,用建設性的方式而非處罰性的發方式。
幫孩子改善錯誤行為,用建設性的方式而非處罰性的發方式。
幫孩子改善錯誤行為,用建設性的方式而非處罰性的發方式。
重要性的事情說是三遍。
嗶嗶只在於嗶嗶,沒有什麼對錯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