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媽媽的星石島》是一本直面死亡的童書,是一本講述生命教育的童書。被譽為當代瑞典童書大師的新興童書作家埃瑪·卡林絲多特創作。
作者運用孩子的想象和與眾不同的覺察力,從兒童的角度解釋母親和弟弟的死亡,並最終與父親一起接受了母親與弟弟的離去,帶著懷念與愛努力繼續生活下去。
一個來自母親的告白和告別
故事講述在“我”一歲生日的當天,爸爸媽媽帶我出去買氣球的路上不幸發生車禍。從那之後,這個家裡失去了母親死氣沉沉,爸爸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整天悶悶不樂。
在一次迫不得已的搬家後,我發現了一個散發著媽媽最愛的玫瑰花香並寫著媽媽名字的木箱。這個木箱總在有意無意吸引著我去探索。終於有一次,我躺在了這個充滿了媽媽味道的木箱裡,沉沉睡去。等我醒來時,居然來到了一個聞所未聞的地方“星石島”。
這個島上有著我從未見過的弟弟和讓我心心念唸的媽媽,但媽媽被一股黑暗的力量困在了島上石化森林的深處,終日與黑暗為伴。為了拯救媽媽,我一次次地來到星石島,和弟弟展開了救援行動。最終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我們戰勝了石化森林的暗影,驅散了星石島的黑暗。
在這個過程中,“我”找回了隨著母親離世一起消失的眼淚。現實中的爸爸,也逐漸對家人袒露真心,走出了失去媽媽和弟弟的陰霾。
家裡逐漸有了新的生機,我也重新感受到了媽媽和弟弟對我無盡的思念與愛。
儘管最終“我”無法再回到星石島與媽媽為伴,但“我”知道她們一定在另一個地方,以另一種形式陪伴著我和爸爸。只要星星還亮著,媽媽就沒有離開。
和愛的人好好告別,永遠都不晚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當時的他們未必瞭解死亡的真正含義。而等到他們真正明白死亡的意義時,他們已經錯失了與親人好好告別的機會。
這本書告訴孩子們:想要和愛的人好好告別,永遠都不晚。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爺爺就去世了。
當時懵懵懂懂的我並不懂得什麼是死,只知道那個老在暑假拄著柺杖牽著我慢慢悠悠散步、老年痴呆還不忘往我兜裡塞零花錢的老頭,一動不動地躺進了一個看起來十分沉重的棺材裡。
人群中,看到媽媽拿過白花布戴在我頭上,爸爸壓著我的肩膀讓我給爺爺跪下磕頭。跟著一行人走過我和爺爺散步曾走過的小路,聽著周圍親戚們此起彼伏的哭喊聲,我卻怎麼也哭不出來。
我覺得自己大概是很冷血,這麼愛我的爺爺走了,我居然毫無感覺。
直到有一天,已經上初中的我在家門口看到一位老人從兜裡掏出疊好的紙巾,跟我當年坐在爺爺書桌旁疊的一模一樣。我想起了那天通宵跪著不斷磕頭的場景,將那場忍了將近十年的眼淚哭了出來。
那一天,我跟媽媽要了香燭和紙錢,獨自在角落跟爺爺小聲道歉。
大人們總以為孩子太小,理解不了死亡,更記不住死亡帶來的悲傷。但是孩子對情緒的感知力是很強的,即便他們理解不了悲傷,卻能記住悲傷,更會將這個記憶深深刻到腦子裡,直到一個能理解的時候再釋放。
而這本書告訴孩子們,只要他們準備好了,想與愛的人告別,任何時候都不晚。
說出內心的話,是最有力的撫慰
在《媽媽的星石島》中,最終幫助“我”和弟弟打敗暗影的,是一首歌。歌詞是:群星引路,黑暗散退,只要說出內心的話!
在書的最後,解開爸爸心結的,也正是這句:說出內心的話。
星石島是“我”內心留給媽媽和弟弟的一片淨土,暗影則是“我”現實中長久思念又恐懼思念他們的這個事實。最終,面對恐懼“我”敢於說出內心的話,承認自己對媽媽的愛和執念。暗影也隨之消失了。
“我”不願承認自己想念媽媽,一來是不願承認自己再也見不到母親,二來是怕爸爸因此陷入更深的悲傷中。
而當父親終於選擇告訴“我”弟弟的存在時,他也打敗了自己內心的暗影,走出了失去妻兒而鬱鬱寡歡的陰影。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的是,親人的死亡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敢於對愛的人說出自己內心的話,就會得到有力的撫慰,得到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