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講的是及時鼓勵,讓孩子獲得自信。我們這一次,仍然談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們談一下,什麼是鼓勵?第二個問題,我們來談一談,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及時的鼓勵?第三個問題,我們具體地講一下怎麼樣對孩子進行鼓勵?

好了,我們看第一個問題,什麼是鼓勵?我們弄清鼓勵的含義,實際上也是為了幫助我們在現實的生活當中,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及時的鼓勵,把握好界限。在這裡我們談兩個方面,一個是鼓勵的含義,第二個,我們對鼓勵和獎勵以及讚揚表揚這些詞的內涵進行一個界定,也為了幫助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更好地去進行及時的鼓勵。好啦,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鼓勵的含義,鼓勵從它的內涵來說,它是指激發和勉勵的意思,它的側重點在於關注孩子應該做什麼?做了什麼,做了以後孩子的自我感覺是什麼?這裡我們說鼓勵從根本上,它是關注孩子內在的感受和啟用孩子內在的潛能,它是扶持孩子的自信心,我們認為鼓勵是一個不斷的進行的過程,這一過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得到一種自我滿足,也可以說是一種自尊感,是一種成功感,在這裡,我們強調的是鼓勵,是要激發孩子啟用孩子身上那種內在的潛能,可能是你看不見摸不著的,它是靠鼓勵把他激發起來,調動起來。這是我們談的含義。我們來看一下,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經常用的讚揚表揚和獎勵鼓勵之間的界限,獎勵顧名思義,它是為了表揚孩子而給予的一種榮譽,或者說是財物,那這個獎勵面對的是孩子已經做了這個事情,取得了一個結果而獎勵,鼓勵它面對的是什麼?它是孩子將要去做這個事情,是將要做的,那這裡可以看到鼓勵和獎勵的區分在什麼地方?讓它讚揚,我們說它是一種稱讚,表揚,比如說孩子做了某種事情,我們成年人面對這種情況不自就要說出來,真好,真棒,好極了,不錯,是屬於讚揚,表揚是什麼,表揚他是對好人好事進行公開的讚揚當眾讚揚那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鼓勵獎勵,讚揚,表揚它的內涵是有很清楚的界限的,那她就要求我們在使用的時候要有一個正確的把握,特別是用在孩子自身上,我們是提倡用鼓勵,我們的主題是及時鼓勵,讓孩子獲得自信,我們說鼓勵是孩子獲得自信的一個催化劑。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來看這樣一個事例,媽媽下班回家看見自己12歲的女兒正在洗衣服,而且呢把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媽媽很高興,因為她沒有要求女兒這樣去做,當然了,在此之前,媽媽和女兒曾經發生過爭吵,媽媽曾經說女兒比較懶惰,慢慢見到這種情況,她不由得就說哎呀,乖女兒真是太棒了,媽媽好喜歡你,為了表揚你今天的表現,媽媽給你50塊錢的零花錢,說著從書包裡拿出50元錢就遞給了女兒。這個事例,我們來做個分析,我們看看媽媽對女兒的行為,她用的是鼓勵獎勵,讚揚還是表揚?然後我們再看看它的結果是什麼?首先我們來看,事實是女兒做了媽媽沒有要求做的事情,所以媽媽很高興,那讓他用的乖女兒好極了,太棒,這是什麼?真棒,這是讚揚,在讚揚女兒的同時要表示出來,我好喜歡你,這是媽媽對女兒本人的一個態度,隨手又給了女兒50元錢,50元錢是什麼獎勵?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分析媽媽的問題出在哪?首先我們來看女兒洗衣服,收拾房間,做這些事情,她完全是自願的,是主動的,而且就是說她是願意做的,她相信自己也能做。但是在這裡邊,我們不排除女兒想給媽媽一個驚喜這樣的成分,女兒這樣做,她是在證明什麼?證明她不懶惰,她是個勤快的孩子,因為媽媽曾經說她懶。我這是首先從女兒這個角度看,她做這個事情的動機是什麼啊?其次,我們從媽媽這個角度來看,媽媽讚揚女兒是合適的,你真棒是吧?真棒,這是合適的,但是由此而得出,我好喜歡你。在這裡就出了問題,問題在哪?就是媽媽把喜歡女兒與女兒所做的事情聯絡起來,在這裡是不合適的。我們可以換位思考,如果說女兒不做這些事情,你就不喜歡她了嗎?女兒她也會反問,如果我不做這件事情,你就不喜歡我了?在這裡邊我們說讚揚女兒做了這個事真棒,這是合適的,但是把喜歡女兒和女兒所做的事情聯絡起來是不合適的。第三,我們認為女兒做的事情是她應該做的,也是她能做的事情,媽媽此時應給予的是鼓勵,而不是獎勵,如果說對子女做了應該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給予獎勵,實際上我們認為是在為女兒的成長最為在為女兒的未來設定了障礙,為什麼說在這時候給女兒獎勵?她會促使女兒為得到獎勵而去做某件事情。,在這種情況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很多的父母親給予孩子的是獎勵,而不是鼓勵。那這樣的結果是什麼?我們可以說今天的今天,女兒會因為媽媽的獎勵而歡笑,明天她會卻為現實生活的冷酷而灰心喪氣,因為在生活當中,孩子們做了她應該做的,能做的事情,這是很正常的,並不是說你做每一件事情都有人去獎勵你,如果說沒有人獎勵,孩子就沒有成就感,她就會灰心喪氣,所以在這裡邊,我們說當孩子做了她能做的該做的,我們要及時的鼓勵她,目的是你要還要往下做,還要繼續做,而且你能做而且能做的非常好,獎勵她只是肯定了她已經做的事情,那她以後怎麼辦?就不能形成孩子為了得到一個獎勵而去做這個事情,這是我們做的第三點分析。第四點,我們認為我們提倡鼓勵,是把重心放在孩子必要做的事情本身以及做事情的時候,你所得到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上,也就是放在孩子在做事情過程當中的感受上,因為孩子付出了,所以她就有感受,可以這樣說,女兒能夠體會媽媽的辛苦,女兒能夠體會媽媽的辛苦,能夠主動幫助媽媽分擔家務,這個時候媽媽要很欣慰地說,孩子你長大了,你長大了,我為你長大感到高興,這第一句話就是說孩子你長大了,我為你長大感到高興,媽媽為什麼這樣去談,因為她感受到了女兒在做事情過程當中付出以後的那種成功感,那種自信心,所以媽媽感嘆地說,你長大了,我為你感到高興,這是什麼?這是鼓勵,所以從這個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長過程,她每做出一件事情,都要付出的,她都需要一個條件是什麼?是鼓勵,不斷的讓她去付出,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同時我們看到,兒童是十分看重成年人對他們的行為所做出的反應,因此,做父母的應該十分謹慎地及時的說出對兒童的評價,並及時地使用鼓勵,這是我們談的第一個問題,什麼是鼓勵。

我們可以說生育一個孩子是十月懷胎的事,而培養一個孩子要用一生的精力。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刻,他都需要父母親灌注必要的養分,這種養分是他成功的滋潤劑,也是孩子發現自己表現自己本領的催化劑,雖說適時的鼓勵,及時的鼓勵是孩子成長的必要的養分之一,就像植物和陽光,空氣,水和營養的關係一樣,當孩子的本領表現了表現出來之後,他取得成功之後,那種感覺,那種成就感,一種我能行的感覺,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也是我們做父母親的一種幸福感。以上我們談的是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及時的鼓勵?從總體來說,及時的鼓勵,是孩子成長的需要,孩子成長成功很關鍵的內在因素是自信心,父母親的及時鼓勵,對形成孩子的自解析,它可以起到一種扶植的作用,另外,父母親的及時鼓勵利於孩子自立能力的形成,也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尋求歸屬感,有歸屬感,他能夠就有責任心,其次就是能夠幫助孩子展示自己的本領,讓他親自的感受到我是一個有力量的人,我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我能做事情,我能成功!

下面我們談第三個問題,也就是如何鼓勵?在這裡邊要涉及到一個事,我們在什麼時候鼓勵?我們用什麼方式去鼓勵?在這個問題當中,我想強調一點,我們給的只是建議,我很衷心地希望每一個父母親在和自己的子女進行溝通的時候,能夠從自己的孩子的實際出發,選擇最好的時機,選擇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對孩子進行鼓勵,很希望大家在實際的教育過程當中,成為一個智慧型的父母,創造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在這裡我們想提以下幾方面的建議,第一點建議,父母親在鼓勵孩子之前,首先要了解孩子,在瞭解的基礎之上做出適時的鼓勵,在這個建議當中,我們強調是兩個層面,一個是瞭解孩子,就是了解自己的孩子。這個瞭解,我們強調一要透徹,二要真實,三要全面。第二個層面,我們強調的是適時鼓勵,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時候。我們先談第一個層面,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俗話說,知子莫如父,父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可以說應該是最瞭解他的人,剛才我說應該是,但是在我們的實際的接觸中,不少的父母親對自己的子女並不瞭解,有的母親也跟我說,我就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我更不知道他要需要什麼?那這裡可以看出來,我們的父母親不知道子女的內心活動,也就是說不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你說孩子長得什麼樣?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愛吃什麼?這個能說出來,但是不瞭解孩子的內心活動,更不瞭解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要,對孩子深層次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並不瞭解。坦率地講父母親的不瞭解,我們可以理解,因為我們在前期曾經談過關於教育子女,要了解子女的心理、精神、活動的這方面的知識,現在我們要透過系統的學習,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和他的精神需要,因為你不瞭解孩子,就不可能對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當中,所做出來的每一點付出,每一點的努力,作出你的敏感的反應,你沒有這種敏感的反應,也就是說,你意識不到,或者說你根本就沒有反應到孩子已經付出了,也就談不上及時的鼓勵。在這裡我們特別強調,父母親要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和他的心理需要,以及精神需要。更具體地說,你要知道你的孩子,什麼是他的優勢?什麼是他的不足之處?也需要去鼓勵他,也就是說他缺少什麼?他需要什麼?這時候你必須鼓勵他,比如說剛才我們在上面所談的婷婷這孩子,她缺少的是什麼?膽量。所以她媽媽給予的是,你要展現自己的本領,你必須得先報名,你得有膽量報名,你才能夠去展示自己的本領。所以她媽媽給予的是什麼?你要去珍惜這個機會,你要去大膽的報名,就是說媽媽非常瞭解她自己的孩子,缺少的是膽量,所以給你的鼓勵是大膽報名,這就是及時的鼓勵。那比如說有的孩子,他缺少的是方法,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要指責你怎麼這麼笨?因為他不笨,他是在方法上在具體做事情的方法上,技巧上,技能上出了問題,這個時候他需要的是什麼?父母親要在鼓勵的同時,還要有具體的指點,比如說有的孩子缺少的是耐心,媽媽在暑期的時候讓女兒學習十字繡,當時我們都不理解你為什麼讓她學這個?她非常鼓勵,而甚至拿錢出來讓女兒去學習,媽媽說我這女兒是個急脾氣,缺少耐心,我鼓勵她學習十字繡,目的是什麼?就是要培養她的耐心。她女兒學起來非常非常有熱情,接受事物很快,就是沒有耐性,所以她媽媽說她能堅持半個小時,給個鼓勵,堅持一個小時,要及時鼓勵。但在鼓勵當中,她還有讚揚在裡邊,最後她女兒十字繡學得非常好,而且性格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在這裡面我們強調了解子女,透徹的全面的真實地瞭解自己子女,是父母親作出及時鼓勵的一個前提條件。也就是說,當孩子需要什麼的時候,他缺少什麼的時候,我們的鼓勵恰恰給予了,這是我們談的第一個層面,就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那在瞭解的前提下第二個層面,我們就建議要父母親要做出適時的鼓勵,也就是說,當孩子將要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他在做出努力之後,也許他出現了不自信的時候,或者說是他缺少一種實際的能力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父母親給予的鼓勵,都可以說是試試的鼓勵。具體來說,它可以表現在一個事情的三個層面,一是在孩子將要做事,也就是說在做事之前,父母親必須要給予鼓勵,告訴孩子這是要給的是什麼?膽量,信心,而且要永讓要做出一個舉動,就讓孩子勇敢地邁出關鍵的第一步。比如說有這樣一個男孩,他經常勵志,我要做什麼?我一定能做什麼?但是他老不邁出第一步,所以這個父母親跟孩子講,你有這個想法是好的,我們也非常贊同你的想法,但是現在你需要的是把想法變成事實,你現在最關鍵的是去做,去邁出第一步,所以當孩子又勵志的時候,爸爸說很好,現在需要的是你邁出第一步,你去做呀,原來他的爸爸經常說,有志之人立志長無志之人常立志。爸爸是經常是用這句話來說他的兒子,後來爸爸慢慢地體會到他說這句話的時候,給孩子資訊就是他是個無智之人。其實他缺的不是志向,缺的是什麼?缺的是勇敢地做出第一步,隨他爸爸的鼓勵,就是你去做,甚至我和你一起做,然後你慢慢地自己去做,所以說在這個適時的鼓勵,首先表現在孩子要將要去做一件事情之前,給予鼓勵,讓他去拿出實際行動,而不是停留在想和說上,這是做事情的第一個層面。第二個層面就是在孩子的做事情的過程當中,這時候的鼓勵就是要堅持,而且要相信,鼓勵孩子,要相信成功,取決於自己的每一步。爬山啊,爬到山頂是一步一步上去的,我們說是爬上去,當最後的時候,力量非常弱了,甚至就是說有自己信心不足,這時候是很想要外在的鼓勵,要堅持,要堅持,因為在這個時候人靠自己是有限度的,靠自己的鼓勵是有限度的,外在的鼓勵是可以調動他內在的一種鼓勵,就是對自己發出一個積極的信資訊或者積極的命令,我要向前走,所以這孩子不管他做什麼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當中他首先會遇到的是困難,那現在需要的是你怎麼去戰勝困難?甚至可能還要遇到的事失敗,現在就是失敗之後,你怎麼辦?再來一次!所以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當中的時候,需要堅持下去,需要繼續的時候,這時候父母親要給予及時的鼓勵。第三個層面就是當孩子做完事情的時候,他還要再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親要能夠及時的透過鼓勵來分享子女子女成功的喜悅,肯定子女的能力和力量,而且要及時的說出為你的成功,我們感到自豪,你真行,讓孩子感覺到一種被認同,被接納,孩子會不斷地去做他能做的事情,該做的事情,不斷地去完成生活的一切一切,他所面臨的一切現實。這是我們給大家的第一個建議,就是了解孩子,適時鼓勵,所以我們很希望父母親閉上眼睛想想你的孩子,他需要你什麼樣的鼓勵?第二個建議是在鼓勵孩子的過程當中,父母親要制定一個適當的標準,應鼓勵是讓孩子面對孩子將要去做一件事情,但他要做這個事情的過程是非常寶貴的,那對他的事情總是有一個評價。零件必然是要有標準,那這個標準也可以,就是孩子努力的一個方向,這個標準定得合適不合適,他是透過你的鼓勵,能夠表現出來,我們這裡強調要適當的標準,這個適當怎麼理解?首先它要符合兒童的接受能力,其次,這個標準本身要有一定的難度,難到什麼程度?它要難到兒童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實現。我們做過形象的比喻,就是要達到這個標準,他的行動出來一種什麼狀態,就好像是跳起來摘果子,摘樹上的水果,他不是伸手就夠著,而要跳起來,這個跳的過程是他的一個主動的努力過程,他需要跳的方法,不但需要跳的膽量,而且還需要跳的方法,他的能力是在這個過程當中表現出來,這時候父母親給予的是鼓勵,你跳起來展現你的能力,把果子摘下來,而不是我把果子摘下來送給你,甚至洗好了讓你來吃。所以這個適當的標準,我們說首先要符合兒童的接受能力,第二,要有一定的難度,難度的標準是什麼?就經過他的努力可以實現,達到一種跳起來摘果子的狀態,這是我們講適當的標準。相對來說就有一個不適當的標準,那這個不適當的表現是什麼?就是我們給你這種鼓勵,要麼低於他的實際水平,要麼太高,高於他的實際水平,低於他的實際水平,就是兒童不經過努力,不付出,輕而易舉的就得到了,他的感受是什麼?無所謂。這種實際上是低估了兒童的自身的能力,甚至是放大了他的無能。如果說這個標準太高,比如鼓勵的時候說一些大而空的過高的這樣一種標準,那就是什麼狀態?他努力了,仍然夠不著,他自感,我是這樣的無力,我是這樣的無能,繼而他產生的不是自信,而是什麼?自卑。所以說我們在鼓勵孩子時候和這個制定的這個標準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我們說孩子這個考試成績的提高,我遇到這樣一個情況,這孩子學習不能說很符合標準,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是高一的學生,這次期中考試五門功課加起來考了80分,太糟糕了。但是這個父母親在這樣成績面前,給孩子的鼓勵是什麼?也也可以說定的標準是什麼?仍然是孩子,你有能力,你有力量,只要你努力,考清華北大不成問題。孩子臉上是一臉的無奈。那我和這孩子接觸的時候,這個孩子他不是智力問題,他是什麼問題?他有他的來自心理內部的障礙,他原來學習基礎也不錯,他是懶散,對這種集體的生活不適應,因為他升入高中以後,他是寄宿學校,他自理能力比較差,家裡的條件比較優越,來到宿舍裡,他樣樣不適應,所以他就說幹嘛還要疊被子?中午還要睡覺嗎?碗幹嘛還要刷呀?臥室裡面也沒有為衛生間上廁所,還要到公共衛生間去,他很不適應。所以說在這樣一個狀態下,他才出現了五門功課考80分的結果。那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怎麼辦?這孩子他需要的是什麼?也就是說,他需要的是什麼樣的鼓勵?要給他定一個標準,所以他要解決的表面來說是學習成績問題,實際上是戰勝自我的問題。後來我跟他講,現在你的選擇,要麼在這繼續念下去,要不你就轉學。他說往哪轉?好了,既然不能轉,那你在這兒就要重新認識你自己,你的問題在哪?你就從疊被刷碗開始,你就從料理你自己的生活開始,你有本事你有能力對不對?然後把這個遷移到他的學習過程中來,所以他上課他也不聽課,他也非常懶散,他認為他在宿舍裡睡不好覺,所以我聽課我聽不進去,那好,現在我們就要給你制定一個適當的標準,而且告訴你,你能做到就從疊被刷碗開始,這有什麼難的,對不對?所以從這個孩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來疊被刷碗,做為別人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對他來說已經有難度,但他不是做不到,是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所以我告訴他的生活老師說你要鼓勵他,動作快一點,麻利一點,勤快一點,學習就是一個苦差事,不能不是坐著等來的,你必須要付出。所以這個孩子經過半年的調整,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他的學習成績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是幅度不是很大,因為他基礎還可以,起碼他五門功課都達到了及格,這已經很不容易了。在這裡透過這個孩子,我們可以看到,給他定一個適當的標準,及時的鼓勵,適當的鼓勵,可以使孩子能出現很大的變化,這是第二條建議。下面的我們談第三條建議,也就是父母親透過你的鼓勵,讓孩子知道父母注意到了他的努力。我們知道我們每一個人能夠被別人關注,被別人認同,被別人接納這種感受是非常愉悅的,是幸福的。成年人是這樣,兒童也是如此,兒童也十分渴望被成年人接納,關注,肯定,認同。他們在成年人對他們接納的過程當中來感受自己的力量,來感受自己的成功,感受自己的能力。但是兒童的這種渴望往往被我們成年人忽略了,或者說我們的父母親只是單純地認為兒童他是孩子,他們不需要我們的關注,事實恰恰相反,我們來看這樣一個例項,龍龍今年四歲,他從幼兒園回來,每天總喜歡把他在幼兒園畫的畫、寫的作業、做的手工,拿給爸爸媽媽看,有一次,他把畫兒拿給爸爸,這個時候,爸爸正在坐在沙發上看報紙,龍龍說,爸爸,你看看我的畫,好嗎?爸爸說放下吧。孩子還是拿著手中的畫繼續說,老師說我的畫畫得特別棒。爸爸說好,知道了。孩子繼續說,老師還給了我一個小紅花。爸爸說我已經清楚了。龍龍說,爸爸,你看看好嗎?這時候爸爸仍然看著手中的報紙說,你去問媽媽,今天的牛奶買了嗎?龍龍非常委屈地站在那,拿著手中的畫,很不情願地從屋子裡走了出來,到了廚房門口,哇的一聲就哭了。媽媽正在廚房做飯,看到這種情況,問龍龍你怎麼了?龍龍一句話也不說,孩子只是在那不停地哭泣。後來龍龍有一個說話的習慣,他跟爸爸媽媽說話的時候,複述完一件事情,他總是要加上一句,你說對吧?爸爸,你說是這樣吧?從此以後,龍龍他很在意爸爸媽媽對他的評價,他也很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後來龍龍又出現了一些其他的行為方面的問題,他媽媽在來諮詢的時候,我們回顧孩子為什麼出現了這些行為問題?他媽媽才把這件事情說出來,就是爸爸看畫這個事情,孩子委屈地哭了,因為這樣的事情在家中發生的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已經成了讓他們父母倆和龍龍溝通交流的一個習慣的方式。龍龍後來出現的問題,也就是說他很在意別人的對他的評價,他看得非常重,孩子在說媽媽,你說對吧?爸爸,你說是吧?他是那種渴望的眼神,希望得到你的鼓勵,得到你的肯定。但是我們的爸爸媽媽非常吝嗇,這句話就是不往出說。後來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當然主要是先幫助龍龍的父親和母親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我跟他們講,你們孩子是樣的渴望得到你們的評價,其實能很輕而易舉就說出,能夠做到的,你們為什麼不去做?他爸爸媽媽說沒有這個意識,他們認為一個四歲的孩子哪有這麼複雜的心理狀態。我說他雖然是四歲,你雖然是30歲,但是從心理感受來說,從心理活動來說,他跟你一樣,你在單位需要領導認同你,接納你,給你好的評價,孩子也是如此。所以透過這件事情,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成年人做父母的一定要透過鼓勵,讓孩子知道父母注意到了你的努力,知道了你的付出,我們為你的付出,為你的努力而感到高興,感到自豪。在你對他的鼓勵當中,讓孩子感覺到了爸爸媽媽接受我,爸爸媽媽認同我,我和爸爸媽媽一樣。另外,我們還看到成年人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有一個表達的習慣,也就是說,他能肯定孩子,也能夠讚揚孩子,但是他在讚揚鼓勵之後,還要加上一個詞,加一什麼詞,一個轉折,就是但是,就是你這件事情做得很好,但是今後還要努力。這句話我們成年人認為,說起來沒什麼,很正常,也得符合邏輯,繼續努力嘛,在孩子的感受上,它是不同的。我曾經說過這樣一個例子,就是一個外國小孩和一箇中國小孩,同樣在畫畫,我們的中國母親就說對這個外國小孩說,你這畫畫得很好,繼續努力。那這外國小孩聽了以後,哇的一聲哭了,難道我沒有努力畫這張畫嗎?那我們中國的小孩聽了這個話以後,他就很無所謂,因為什麼?他經常這樣聽,你做的很好,但是繼續還要努力。但外國小孩,他的爸爸媽媽從來不這樣談,但是他們如果就是說,你這畫畫得很好啊,你還可以畫得更好。所以他聽了這句話以後,他認為你讓我以後努力,難道我現在沒有努力嗎?所以剛才我們說你鼓勵他,鼓勵他現在做出的努力,做出的付出。我們現在要是對他現在的事情做出一種肯定,做出一種認同,做出一種接納。我們說父母親在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之後、還是做事情的過程當中,只要他努力了,他付出了,我們就要對他的努力,對他的付出,對此時此刻進行肯定,鼓勵,接納,認同,讓孩子付出之後馬上有一種什麼感受?就是被接納,我能行,因為這種能行,一個是自己的感受,一個是什麼?被別人接納,認同。他從別人的行為反應當中又感受到了被別人接納這種幸福感,成就感和愉悅感,在這個當中,我們說孩子身上有些敏感,比如說很在意別人,一個眼神,一個舉動,一個表情,他都看得很重,為什麼他有這樣一種敏感性?因為當他需要的時候沒有及時的給予,所以他把這個就看得比什麼都重,因為他沒有被接納,沒有被認同,所以他很在意別人怎麼去看他。因為他內心有一種渴望,我希望你能夠鼓勵我,能夠肯定我,但是你為什麼不給?你不給是因為我沒有做到,所以你們不去接納我。根據兒童的這樣一種感受,根據他這樣一種需要,所以我們建議父母親一定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努力,已經關注了,我們已經接納了,要體會孩子的感受,好讓孩子感覺到他的能力,他的潛力是無限的,我們是認同的,被認同這種愉悅感是做到人身上,它是一種動力,它是一種美滋滋的感覺,這是我們提的第三點建議。第四個建議就是要達到這種鼓勵的目的,就不強迫孩子做事。我們為什麼要提這個建議?因為我們發現,凡是有自信心和責任感的兒童,一般的都能夠主動地自覺地做事,用我們的話說,就是眼裡有活兒,而且他的做這個事情雖然小,但是必須要有必須要做的,而且在做事情的過程當中,他是興奮的,是快樂的,他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要想方設法的解決,從不怨天怨地怨他人。我們從這些孩子的身上,他的行為我們去究其根源,其中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他的父母親從小總是鼓勵孩子主動做事,從不強迫孩子去做事情,所以這樣的孩子他非常勤快,而且在勤快的過程當中對他的付出,他很樂意,很幸福,他會對你說,感覺我有能力。那在這裡邊,我們也可以看一個三歲孩子的表現,有一天,妻子對丈夫說,我們家的花該澆水了,這時候這三歲的孩子就搭話了,媽媽我來,我來澆。孩子說完之後,媽媽稍微遲疑了一下,也沒說可以,也沒說不可以。這時候她為什麼遲疑呢?媽媽跟我講她馬上腦子出現一個問號,這孩子會叫嗎?他要去澆花,還不弄得到處是水?可是這時候兒子已經表示了媽媽我來澆,我該怎麼辦?這母親的智慧,在驅動著她要去考慮我怎麼去和孩子應答啊?我怎麼樣說起到一種既不傷害孩子又可以鼓勵孩子的作用?媽媽說好呀,那你告訴我你打算怎麼澆花啊?這時候孩子就拿起了噴壺,做了他怎麼澆花的演示。但在這個當中,孩子顯得是笨手笨腳,但媽媽還是給予了及時的鼓勵,他們說兒子長大了以後,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做,你一定能做好。這個事情就是說,孩子表示出要主動做事,爸爸媽媽鼓勵他主動做,而且在這個當中,讓孩子告訴家長,你準備怎麼做?實際上這樣來說是來要高出他的對孩子這種擔心,因為他畢竟是個三歲的孩子,孩子做的過程當中確實笨手笨腳,媽媽給予了及時的贊,一種鼓勵,這是一個是什麼?不強迫孩子做事,孩子有這樣一種主動性,相對來說你強迫孩子做事,是不是他自覺自願?這個時候來自他身體內部的那種需要不強烈,這個在做適應的過程當中,他就是很被動的,顯得很無力的,所以我們說強迫孩子做事,實際上是破壞了孩子的正常發展,讓他培養了一種強烈的願望,是什麼?因為你強迫我來做這件事情,不是我要做這件事情,他的願望就是我要用我的行動來使父母高興。所以在兒童的理解當中,只有達到了父母親的要求,他在父母親那裡才有地位,他才重要,久而久之,他就會形成我在為你做某件事情,比如說學習問題。很多同學都談,我要好好學習長大,我要報答我的父母,我們一聽這句話沒有什麼錯處,對不對?你要細分析起來,孩子在為誰學習?我們說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沒有任何理由去慢待它去懈怠它,你必須勤奮。這裡邊孩子的學習過程當中,他想到了我要透過學習去報答父母,有這個因素,完全是為了父母去學習,但還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所以這裡邊我們說孩子能夠自覺地做事,首先是來源於自信和責任,我要做我能做。自信和責任,又來源於什麼?來源於父母親的適當的及時的鼓勵,所以要鼓勵兒童主動做事,滿足自己的需要和願望,因為生活不是強迫的,生活是需要你每天必須實際主動的去面對,積極的去面對,積極的去解決,因為我們的孩子總是要長大,他要獨立的去面對他的生活領域,這是我們談的第四條建議。第五條建議,也就是當孩子的生活或者他的在做事情的過程當中出現失敗,失利或者出現的意外,或者說在他生病很痛苦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需要很多很多,他需要你的憐憫,需要你的同情,但是在這過程當中,他最需要的還是鼓勵,孩子出現這些情況,做父母的肯定要感到的是難過,我們對孩子的憐憫和同情,也是無可非議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要知道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不公平,有很多的意想不到,父母親的過多的憐憫,過多的同情,這些作用到孩子身上,他會產生什麼樣的感受呢?孩子會更加為自己感到難過,我怎麼會這樣?這種遭遇和不幸,怎麼都讓我攤上了呢?他會認為自己應該理所當然地要受到一些安慰和補償,他認為生活總是欠他的,其他的人應該來補償來償還,這也可以說孩子這種感受它來源於什麼?是父母親的過度的同情和憐憫。假如說此時我們給予的是鼓勵,他的表現是什麼?發生了這個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上,你就要面對,是迴避不了的,孩子就會說,那這事情怎麼就偏偏發生在我身上?那媽媽可以說,這些事情怎麼就不能發生在你身上?他就已經發生在你的身上,我們就要面對,我們就要接受。發生在別人身上跟發生在你的身上,是同等的,要是發生在你的身上,也可能放在別人身上,這都是很正常的,那不正常在哪裡?就事情發生以後我們怎麼去面對。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是在這。媽媽說經歷痛苦的感受是你的財富,它會使你變得更堅強,作為你要有勇氣面對,要有勇氣擁有,我們雖然沒有你這個經歷,也就是說我們沒有擁有這筆財富。我聽到這種說話就是鼓勵,這種表達讓孩子感受到生活對他和對別人是公平的,儘管有很多不不公平,但發生的這件事情發生了,我就要面對,我就要接納,我就要有勇氣去解決。

8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右腦發達有3個暗示,家長正確引導,孩子智力發育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