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閱讀《關鍵期關鍵幫助》之前,我就已經看過紀錄片《零零後》,這個紀錄片是對李躍兒芭學園的孩子們的長期跟蹤採訪。看完之後,我對芭學園的新教育理念有了瞭解,並且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教育方式。
你把孩子當什麼
“你把孩子當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以前的我會回答:孩子是一張白紙,你把她畫成什麼,她就會成為什麼。
讀完這本書後,我的答案是:孩子是茂密的森林,是複雜體系;不是汽車零部件的組裝,不是簡單體系。
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
生命的神奇之處在於,一個生命孕育了另一個生命。而且這個小生命每天都在自我成長。
我是一個3個月小棉襖的媽媽。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小傢伙每次解鎖一個新技能,我都無比開心。
我是在月子會所做的月子。在月子裡的時候,我的女兒洗完澡,護士給她趴著做撫觸,她自己就能抬頭了;兩個月的時候,她就想著站起來;現在3個月了,她每天都是“啊啊啊……”的想要說話和翻身。
寶貝的健康成長,有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腳的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穢語期。孩子吃手是在認識手;我是一個不主張寶寶過早戴手套穿襪子的媽媽,光腳利於感知世界,手腳放鬆是在幫助寶寶大運動大發展。我們養育孩子要學會遵循她的發展規律,尊重她的大運動大發展規律。
教育的終極目標
孩子是我們的,更是世界的,更是社會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終極目標。不是學習成績有多好,而是讓孩子擁有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
中國有很多孩子,只是考試機器,高分低能,學習成績很好,生活自理能力為零。家有考生的父母,不要過度服侍,自己房間的衛生自己打掃。有句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盡信書不如無書
每個孩子是相同的,但又是不同的。書中的教育理念可以借鑑,但是還要遵循自己家孩子的個性特點和成長規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