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長假後生活又迴歸往常,度過了昨天的“黑色星期二”,你一定已經調整過來了。不過孩子們似乎需要更多時間,今天早上我叫女兒起床還叫了十幾分鍾。想想每天為孩子這些瑣事操心,不知她什麼時候才能懂“趕時間”。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呢?每天早上為孩子起床上學,晚上陪孩子作業,為孩子的磨蹭而抓狂。孩子上學後,父母都開始重視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了,幫孩子制定時間表也好,拿著沙漏訓練孩子也罷,都是希望孩子懂得珍惜時間,管理好自己。

我也用過一些方法,翻了些書,發現對於小學生的時間管理,還是急不得,得從長計議。

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要往大了看。我們常說,孩子善變,一天一個樣,一年後的孩子已經不是原來那個他了。沒錯,孩子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因為成長是一個連續、快速變化的過程。可我們通常很容易忽視這個連續、快速的變化,急著給孩子貼標籤、下定論。

比如,很多低年級的孩子做作業拖拉,做一會,玩一會。在我們大人眼裡,這就是偷懶,是厭學,是沒時間觀念。但其實真相是,六七歲的孩子,還沒有時間長短的概念,讓他們怎麼管理時間呢?

那麼大孩子還磨蹭呢?那多數是從小就被貼了磨蹭的標籤,被塑造得磨蹭了。媽媽越是著急,他越是不緊不慢,故意跟大人對著來,或者搞出點小差錯,不小心耽誤下時間。

這就是被動攻擊,就像單位裡總是被批敢怒不敢言的下屬,喜歡犯點低階錯誤搞砸事情,以此報復下上司。

你看,如果不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不清楚孩子的心理防禦機制,只看行為表現,我們會一直錯怪下去,沒法解決真正的問題。

那麼,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雖然他們不太懂時間長短,但已經有了順序的意識。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按順序畫下或者寫下每天放學後要完成的任務,引導孩子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所謂要事第一)。

到了三四年級,就可以讓孩子規劃出每個任務的時間長短了,這個時候再要求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提高效率。

五六年級,再進一步,讓孩子學著做計劃。比如以周為單位,安排出每一天做什麼。

這個做法,就是看到孩子的成長是個漸進的過程,不急於求成,根據孩子發展的特點,把終極目標拆分到一年兩年逐步完成。

拆分目標是個萬能方法,可以應用到各個方面。孩子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做家務能力,主動學習的能力等等,都可以這樣做。

比如,一年級的閱讀目標是做到自主閱讀。我女兒從小聽的故事多,理解能力沒問題,但是認字不多,還不能獨立閱讀。於是我們商量好她每天讀一本繪本給我聽,慢慢認些字。相信這樣堅持一年,她可以自己讀不少書了。

可能你還有問題,讓孩子按順序做事,可一件事拖拖拉拉做很久呀。這時候也別急著貼標籤,而是要看孩子是不是有自由時間,有自我掌控感。

我看到很多家長有這個做法:看到孩子作業寫完了,喜歡玩手機,於是給孩子報個班,或者買點課外練習冊,把孩子時間填滿。

這對孩子來說是最消極的暗示。孩子心想,我作業寫得越快,爸媽就會佈置更多的任務,那我何苦呢?還不如慢慢做,消磨點時間好。這就好比職場裡,如果努力工作的結果是帶來更多的工作,那誰也不是傻的,我不如磨洋工好了。

一個沒有自由的孩子,是無法變得自覺的。

讓孩子提高效率,得給孩子“績效獎勵”,最好的做法就是把時間當獎勵。讓孩子看到,我做得又快又好,就能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時間。

所以,我們要這樣規定,放學回家先做作業,學習任務都完成後,到睡覺前的時間得留給孩子自由支配,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包括打遊戲。這樣孩子就會發現,有效率地做事,會讓自由最大化,他自己就會想方設法提高效率了。

可是問題又來了,怎麼能讓孩子撒了歡地玩那麼長時間呢?多點學習任務還不是為了孩子好嗎?

這就是我們的焦慮問題了,如果我們焦慮到不敢讓孩子玩,孩子的時間管理問題很難解決。這也像許多問題一樣,孩子不能自主,無法獨立,大多是因為父母焦慮得不敢放手。

養個孩子,不只考驗我們的耐心與耐力,還有心態和格局。

---END---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收藏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