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元元是一隻小刺蝟。”周雲芝老師這樣跟我描述這個孩子,“他在課堂上會經常無緣無故就大發雷霆,生氣的時候任何人都不能靠近,一靠近,他反應會更劇烈。”

彼時,周老師已經任教多年,並且兼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考過心理教師的資格證,參加過許多次心理學方面的交流學習、個案研究,但面對元元這個孩子,她還是覺得有些無力。

“班裡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和家長一年都見不上一面。”周老師留著一頭幹練的短髮,嗓音溫柔而沉著,“元元家庭情況也不是很好,父親常年服藥,家庭收入大部分靠母親,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大了點兒才被父母接到身邊。”

周老師注意到元元,是在元元三年級的時候,他會經常性地情緒失控,而且是在旁邊同學、老師都沒有影響他的情況下,他自己突然就發怒了,發脾氣的表現也比較激烈,踢桌子、扔東西、撕書本,甚至更嚴重更危險的行為也出現過……而且在這個發怒的過程中,沒有人可以勸住他。但當他平靜下來,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像是換了一個人。

這樣脾氣大、愛發火的孩子,嚇壞了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周雲芝老師開啟了她跟元元之間的故事。

周老師在課堂上給孩子們開展有關情緒的心理健康課程,孩子們瞭解了多種多樣的情緒,也能夠理解要對他人的情緒表示尊重與包容,逐漸不再那麼害怕和排斥元元了。元元在課上也會積極表達、踴躍展示自己,無論是手工還是畫作,他都可以很好地完成。

心理健康課堂上的周老師溫柔而耐心,會傾聽自己、表揚自己,這讓元元十分高興,每天一大早,他都會跑到心理室門口跟周老師打招呼。“周老師,早上好!”

“能堅持這樣做的孩子不多,他就能做得到。”周老師驕傲地說,彷彿元元是讓她最自豪的學生。

起初,元元還是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他生氣時,會對著牆面拳打腳踢,但老師從不去幹涉,只是在一邊看顧著他。三五分鐘過去,等元元緩和情緒之後,老師會再去到他身邊詢問原因、給予對策或鼓勵,這時候元元感覺到自己的情緒是被接受的、不會因此遭受批評,他在發洩的過程中學習到如何平靜自己,這時候再去開導他,也就更加能被接受。這是周老師跟元元一起商量出來的對策,能讓老師們在元元發脾氣時不至於再手忙腳亂,元元也慢慢學會了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憤怒,在這過程中,他也感覺到有人陪伴的安全感。

周老師告訴我,對元元來說,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併合理地表達出來,擁有更融洽的人際關係,這就是很重要的改變了。

周老師給我看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元元個子不高,穿著藍色印花短袖和黑色中褲,腳上穿一雙黑色魔術貼的涼鞋,面板稍顯黑一些,但整個人十分乾淨清爽,照片是在他的個人畫展上拍攝的,孩子笑得很開心,一點兒都看不出“小魔王”的痕跡。

這是我在學校操場上給他舉辦的個人畫展。三年級的時候申請了公益的心理健康課,課上有很多需要學生繪畫、做手工的環節,我發現他喜歡畫畫、做摺紙,就跟他媽媽溝通送孩子去繪畫輔導班。孩子非常喜歡畫畫,這能讓他提升自信,緩解他的自卑感和對自己的無力感,對他來說是好事。雖然家裡過得很辛苦,但他媽媽還是咬咬牙送他去上了繪畫班,所以他這個愛好一直保持了下來,今年我就給他做了這樣一個畫展的活動,我能很明顯感覺到,他自信了,開朗了,他還常說自己以後要當一個畫家。”

一年又一年,從一開始需要媽媽陪讀才可以繼續留在學校的“小刺蝟”,到現在越來越能掌握自己的心情,也學習到了如何正確發洩自己負面情緒的“小畫家”,周老師這些年的引導和鼓勵起了很大的作用。

她告訴我,她在給孩子們上心理健康課的過程中,自己也有所進步,“我如果以前沒有學習過心理學,我甚至會害怕這樣的孩子。但現在我會換一個角度去看,發現孩子外在行動背後的需求,去讀懂孩子的情緒變化到底在表達什麼,耐心對待他們,孩子也會感應到你的善意。”

《母愛的羈絆》一書中說:孩子獲得愛和讚許非常重要,但讚許應該針對他們真實的樣子,而不是父母希望他們成為的樣子。 周雲芝老師從課堂上、從生活中去觀察和發現了真實的元元,在鼓勵和讚揚中重塑了一個能夠用正確的方式去表達自己意願的元元,在陪伴和傾聽中成為了元元最好的朋友和最溫柔的“媽媽”。

元元是一個“特殊”的小孩,脾氣暴躁、任性妄為、學習成績不理想,卻又有著掩藏在內心深處的目標和理想。

元元卻又是一個“普通”的小孩,因為這樣的孩子,在你我身邊都存在著,孩子們缺失的情感關懷被諸多行為問題掩蓋,殊不知他們其實時刻都在呼喊著“幫幫我吧!我也可以做一個好孩子!

情感忽視對於內心敏感的孩子,所造成的傷害會更大。一個好的教師可以看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引領他們走進快樂的課堂,而孩子的積極改變又能促使家庭邁入和諧的生活。孩子成長為更好的大人,他們還可以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個智慧、有愛的人,這其中能看到的、能期盼的,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透過跡象發現孩子的問題,並幫他們克服困難(2-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