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傾聽的優勢,在於把問題留給孩子,下面我們會透過一段父女之間的對話來分析。
瑪麗亞說:“我真想我也能偶爾感冒一下,就像塔尼亞那樣。她真走運。”
父親聽了,立即回覆:“你覺得對你有點不公平。”
瑪麗亞點了點頭:“是的。她可以不去學校上學,可我從來都沒有這樣過。”
父親又說:“你真的希望有時候不去學校?”
瑪麗亞繼續點頭:“爸爸你說對了,我不喜歡每天都去學校,我討厭死了。”
很多家長,一定會選擇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那樣就又會走入死衚衕。所以,瑪利亞的父親敏銳地洞察到了女兒的痛點,便對其進行下一步的誘導。
因為爸爸已經意識到,女兒並不是單純地討厭去學校,而是因為某些原因,從而恨屋及烏。於是,爸爸便問她:“你這麼說,肯定是因為學校裡有些事情讓你煩心”。
這就是積極傾聽的最大優勢,它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主,更加具有責任感和獨立意識。因為當家長用積極傾聽的方法迴應孩子的問題時,孩子便不自覺地會學會自己分析問題,並最終找到某些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家長扮演的不再是一個裁決者,而是一個指引者。
但是,這個尺度一定要把握好,家長不能隨時隨地都扮演一個積極傾聽的“指引者”角色。以下兩種情況下,千萬不要使用積極傾聽這種方法。
一是孩子面臨重大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衝突的時候,他迫切需要家長的一個表態。比如抽大麻和吸毒是否錯誤,比如為了自己利益出賣朋友該不該指責。這個時候,如果咱們做父母的還是不痛不癢,不緊不慢地誘導孩子持續說話,那麼會讓孩子覺得你對大是大非的問題毫不在乎,從而減弱他對父母的信賴與認同。
二是孩子不想開口談論個人感受的時候,千萬別去硬性誘導。因為即使是面對滿懷同理心的家人,他們也可能暫時想自己待一會兒。在這樣的時刻,他們很可能因為過於痛苦而不想開口,或者說還沒到可以向父母進行情緒宣洩的時間點。所以,父母應當先充分尊重孩子的情感和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