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回想10年前的我,總有那麼一點不可思議。我可以做到拿起任意一本書,看上兩行字,就呼呼大睡。

懷孕讓閱讀升級!我為了當好“媽媽”這個角色開始閱讀了。可是閱讀對我而言真的不容易。但是通過閱讀獲得更多育兒知識實在太重要了,所以任何時間,只要有空,我就看書。說實話, 用不擇手段來形容當時的我真不為過,最終我成功的克服了看書就是催眠的難題。

可是我的閱讀速度實在太慢了,再加上碎片化的時間,系統學習變得支離破碎。“讀了後面,忘了前面”是我當時的閱讀狀態。這樣的學習效果對我打擊非常大,最終閱讀的熱情維持了一年半後就消失了......

可是不閱讀,我遇到的問題得不到解答。抑鬱的情緒又一次激發我閱讀。非常慶幸我當時加入過一個挺好的育兒社群,社群成員的情況跟我差不多,也常常抱怨沒有時間看書,看了卻記不住等苦惱。群內其他能力較強的媽媽會分享她們的做法。其中一個建議就是聽書。可是他們推薦的音訊都是他人解讀原著的音訊而非原著音訊。在我的意識裡閱讀原著之後形成的理解跟他人對原著解讀之後形成的理解是不一樣的,而且自己讀過原著之後,再與他人討論或發表見解會更有意義,記憶也會更牢固。於是我慢慢的脫離了該群體。但我也非常慶幸,我找到了原著閱讀的fm,而且因為原著音訊《遇見未知的自己》開啟了我的自我成長之路。

有了三四年的閱讀經歷後,我越來越想和其他書友交流,分享我在閱讀時收穫與疑問,可是看完的內容卻常常記不住。在我苦思冥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個將要離國的朋友把她怎麼寫書評的資料都統統分享給我,於是我開始寫書評了。

作者肖恩.揚,是一個傳奇人物。9歲炒股,2014年之後年收益超過40%;曾經是林肯公園的貝斯手;讀博期間給宇航員設計過訓練程式;建立了一個非營利組織幫助超過15萬人;2013年買過保險,僅用三月就成為銷售冠軍。看完他的這些經歷,我只剩下膜拜了!因為我組建過社群,也玩過股票,還做過保險銷售。過程之艱難,真的不能言喻。可是作者卻輕輕鬆鬆的做到了!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馬上給你揭曉答案。

人類有三種行為模式

模式一:自動行為

有人會摳鼻子,有人會咬指甲,有人在思考的時候會摸下巴,但他們卻毫無意識。當他們意識到時,會非常困惑:“我怎麼又做這個動作了?”這就是自動行為,在毫無意識之下就發生了。

模式二:衝動行為

像毒癮、煙癮一樣,你的腦袋不停的發出脈衝要你馬上去做這件事。玩遊戲的衝動也是如此,你能強烈的意識它,就是無法剋制自己的行為,只能服從大腦的驅動不停的去做這件事。這類癮君子行為都被稱作衝動行為。

模式三:日常行為

好比要準時上班,但卻經常遲到。知道不能當月光族,卻總是存不下錢。拖延症一犯再犯等等……然後我們就會感嘆“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對,這是“日常行為”的特徵。

下圖的三個小人的腦袋裡有沒有大腦,就是對這三種行為受大腦影響程度的最佳表示。而下面的星量是這7大武器對應這三種行為模式的最佳處理方式。而我更願意讀解為一個方案,六個工具。

星星的數量最多,代表用該方式最有效。

一個解決方案:階梯模式

人們經常做了計劃卻無法貫徹執行,其原因就是人們錯把目標當步驟,結果步子太大,邁出失敗的步伐,結果放棄了計劃,不再執行了。由此可見,想要夢想成真,就必須設計足夠小的步驟。這就是階梯模式的精髓。步驟怎樣才算足夠小呢?不是這本書的介紹,我還真不知道原來我的規劃不是步驟而是各種大大小小的目標,所以那些大目標基本都沒有實現。

《如何想到又做到》對步驟、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夢想都給出明確的解釋:一週內能夠完成的行為才是“步驟”。一週以上才能完成的叫“短期目標”。一個月以上才能完成的目標已經上升為“長期目標”了。而三個月以上或從沒實現過的目標通通只能稱之為“夢想”。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男主角安迪就是使用階梯模式實現越獄。如何才能越獄?天天在監獄裡與人打架怎麼可能有機會越獄?!於是他所擁有的規劃力又一次派上了用場,怎麼與獄友和諧相處?怎麼博得獄警的信任?怎麼給自己創造一個獨處的空間?怎麼挖這個洞?他都一步一步設計好,並嚴格的執行。因為過去的經歷,他很清楚只要按照自己設定的步驟,一定能夠實現夢想,所以他能夠堅持!

可是我們並不能確認自己所做的計劃能像安迪一樣有效,還能幫助自己實現夢想,結果導致我們很難堅持執行自己的計劃!而《如何想到又做到》除了幫助我們搞明白“步驟”、“短期目標”、“長期目標”的概念外,還要教會我們如何才能持之以恆的貫徹執行,並堅持到夢想成真。下面6個工具為你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援。

六個支援工具

工具1:社交磁力

你感受到了嗎?這就是社交磁力的作用,能夠不斷的鼓勵你、支援你繼續做你想做的事情。真的,一個人寫作的時候,我內心感到無限痛苦,尤其是進步緩慢的時候,堅持就變得更加困難。

所以一個好的社群能夠激勵你繼續前進。另外“如何建立一個社群,還能持久運營”和“怎樣才能保證自己繼續留在一個好的社群裡”這本書都給出了關鍵性的指導。

社群建立初期,必須要有社群總人數15%左右的活躍人員為社群初期做貢獻,主動分享或者主動幫助社群內其他成員。這15%的人員應該是經過社群組織者培訓過的,對社群設立的宗旨有比較明確的認識。當社群運營一段時間後,這一波人會被自然替換,很多群內其他得到幫助並實現持續改變的成員會替代他們成為社群運營的中堅力量,繼續支援其他成員持續改變。

而怎麼讓自己能夠留在社群內獲得堅持改變的力量呢?書中介紹:從最簡單的開始,為小夥伴們點贊,這能夠讓自己慢慢融入此社群。我發現真是如此。在北煙閣社群,我發了自我介紹之後,很少互動,基本是搶搶紅包、點點贊。就這些簡單的動作,真的在改變我的行為。從最初的懶散變成現在的積極,還不知不覺的跟上了社群的節奏,現在非常高興,我已經實現了兩個小目標。

工具2:要事為先

這件事,再一次驗證了“要事為先”的威力!真的大得讓你無法想象!

工具3:極度容易

這是從人腦的喜好去分析的,因為自動化執行最省力最節能,就如同呼吸一樣,越不費勁越容易堅持,所以大腦非常喜歡自動執行。利用大腦的特點,我們可以這麼做:把事情變得極度容易,讓大腦毫不費勁就能做行動。

書中介紹:一箇中層管理人想戒除喝軟飲。於是他給自己發Email、設定鬧鐘、寫備忘錄等各種方式提醒自己記得帶非軟飲飲料,按自己的喜好適當選擇替代品。在辦公桌上不再放軟飲,而是改成其他替代品。就這樣,他給自己設定了獲得軟硬的障礙之後,大腦為了節省時省力便勉強選擇了面前的飲料。於是他成功的戒除了喝軟飲的習慣,改喝讓他更健康的其他飲品。

了解到大腦愛偷懶的特點,我們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想方設法讓壞習慣做起來變得有點難度,大腦就會慢慢的遮蔽並拋棄它,最終讓你改掉的那些壞習慣。現在已經學了三個堅持的技巧了,是不是突然發現原來堅持也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難了?

工具4:行為在前

(1)想到不一定能做到,先做做再說

在接受了無數勵志的故事和雞湯演說的我,對這個的感悟也非常深。我們都知道必須改變現狀,可是雞湯喝完,思想上改變了,行動還是照舊。

《反暴力溝通》、《正面管教》和《如何說》系列讓我學到了“更好溝通”的紮實理論,而我也非常渴望能把這個理論運用於實際,可我試用三天後,便放棄了……因為“知道”到“做到”,有一條很難跨越的鴻溝。

而“行動在前”解答了我這個困惑,也就是先做著試試,不要太在意結果。《如何想到又做到》告訴我,如果你想讓孩子懂得感恩,就先帶他們去做懂得感恩的人會做的事情,如志願服務。等他們持續做這件事之後,大腦會以為“我就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最終孩子也會認同大腦的想法:“我就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因為我跟懂得感恩的人一樣在做志願服務。“神奇吧!這就行動改變大腦的過程!

而我也發現行動能夠更新認知,改變你的計劃。在腦海裡計劃千千萬萬遍,只要不行動,永遠都不可能成功,但是當你去做了,只要不放棄,距離成功就不遠了。就如我的寫作,讀書時作文分數就在60-70之間徘徊,高考語文更是勉強及格。我怎麼就過原創,拿到青雲呢?三期培訓課的老師們給出的要求: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於是我按照老師們的要求行動了,努力的完成作業!最終我在規定的最後期限完成了所有作業。而這個行動也給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我現在開始認為,我也會寫作了!

(2)行動在前也可以理解為“熱身運動”或“儀式感”

就像運動員的熱身運動一樣,寫作者也可以有自己一套熱身活動。《規劃力》中講到兩位高產寫作者:“森鷗外的規劃力,是將周遭整理得井然有序,按照計劃切實執行。而阪口安吾則是把房間搞得一團亂,從雜亂中孕育出他的小說。”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森鷗外的寫作熱身運動是整理環境,讓周圍環境井然有序。而阪口安吾卻反其道而行之,將房間弄得亂糟糟是他寫作前的熱身運動。最終熱身運動後,他們都相當高產。

所以在我們要堅持做某一件事前,也給自己量身定製一套熱身運動吧。讓它帶動你的大腦快速進入狀態。如寫作,就可以按自己喜好,在寫作前削好鉛筆或開啟電腦、泡一杯咖啡或茶、開啟音樂、然後關上門,這套動作便可成為寫作前的熱身運動。熱身運動做完,我們便像真正的寫作者一樣開始碼字。如果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就隨便打打字,做做摘抄,只要能坐足時長,並持續這套行動,經過一段時間的重複,大腦就會愛上這個模式,以後每次熱身運動都能啟用大腦進入寫作狀態,讓自己也成為高產的人!

工具5:致命吸引

什麼東西對人有致命的吸引力呢?腦海裡立馬出現:金錢。可是這本書卻告訴我,金錢的吸引力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強!這是真的嗎?

真人真事:兒子讀英語繪本,在沒和金錢掛鉤之前,真的很認真也很用心。但是和金錢掛鉤之後,閱讀的品質變差了,積極度也明顯下降。還常常敷衍了事,而現在的他已經徹底不讀了...

對我而言,連續拿了兩個青雲獎,結果第三篇卻落空了,看到落選的時候,我真的馬上感受到懈怠的情緒。只是非常幸運,我正在讀這本書,是《如何想到又做到》拉了我一把,讓我回想初心而不是沉浸在落選的悲傷中,也去看看其他大神們的文章,原來他們也不是每篇都能得青雲。瞬間寫作初心的吸引力遠遠超過了落選的負能量。所以我現在的心態又調整回來了!

”致命吸引“讓我意識到希望孩子持續做一件事,不要再只用物質或金錢作為誘餌了,真的沒有想象中那麼有魅力!但是事情變得更有趣或會給他帶來愉悅感受,反而能讓他持久堅持。終於明白不忘初心就是這個理了。

工具6:反覆銘刻

人類大腦的確能夠不斷重塑,而這個神奇的過程我也深有體會。還沒成家之前,我覺得自己口若懸河,可是結婚後因為生活習慣和說話方式不同,我極少說話。三年後的一天,在和其他家長交流時,我發現自己說話的速度和舌頭的反應相當不協調,不是時常咬到自己舌頭就是發音不準,更崩潰的是說著說著腦袋就斷片了。2018年上班後這個被動的局面慢慢得到改善,口若懸河的我又回來了,說話斷片的情況也越來越少了。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會接觸到很多老年人。有些已經90歲高齡,跟他們說話,解答他們的問題,一遍他們就能理解。而有些老人才剛滿70歲,卻講三次都不知道我在說什麼。而這兩波老人家的差異在於前者什麼事情都自己先去解決,不依賴兒女。他們總是想法設法讓自己的大腦動起來。而後者不是把事情都交給兒女去做,就是希望我們提供傻瓜式的服務。他們已經完全拒絕動用腦筋了。

這兩個事實告訴我:人的腦袋是越用越靈光,越少用就越容易“秀逗”。

所以反覆銘刻讓我重新認識了大腦,讓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厭倦重複。因為想要做得好,就是不斷的重複練習。熟能生巧就是重複練習的結果。

經過以上內容的學習,我相信“如何想到又做到”已經不在是幻想了。想要持續做一件事就把這“1個方案6個工具”有機的調動起來。只要你是敢做這個“有心人”,世上就無難事了!希望你成為有心人,為自己的夢想設定足夠小的步驟,合理運用這個六個工具為自己的持續行動不斷保鮮,讓自己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最終一氣呵成的實現自己的夢想!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別人家的孩子,可能是家長陪著“玩”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