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許荃

幼兒期是身心發展的快速時期也是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都充滿好奇心,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有強烈的求知慾。而幼兒對事物的認識要通過積極調動各個感官,其中也包括良好的觀察能力。觀察力是幼兒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重要能力,是幼兒在感覺與知覺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能力,幼兒通過觀察激起求知慾,好奇心、為主動獲取知識提供情感上的動因。

一、充分了解幼兒觀察能力的現狀

幼兒的觀察,是以依賴於外部動作向以視覺為主的內心的活動發展。他們對事物的知覺是不隨意的、被動的,缺乏目的性,常常受物件本身的特點和自己的興趣所制約的。對事物的知覺經常與擺弄物體的動作結合在一起。幼兒已初步形成水平不高的觀察力。它的不成熟表現在:

1.觀察主題不穩定

由於幼兒觀察缺乏目的性,觀察過程中受周圍情景的干擾大,加上注意不穩定,所以,他們的觀察活動往往不穩定。比如,組織幼兒去野外觀察春天的景色,很多幼兒只全神貫注地看樹枝上的小鳥;去工廠參觀,很多幼兒只被轉動的機器所吸引;參觀圖片展覽,幼兒只注意圖片中顏色鮮豔的畫面……

2.觀察事物不深入

幼兒容易觀察事物的表面現象,比較膚淺、粗乏抽象概括思維能力的組織和指導,因而很難把觀察引向深入。如他看到大人給花澆水,看到花—天天長大,於是他也天天給花澆水,盼望花兒一天天長大。但是,由於澆水過多,花被淹死了。這就可以看出,幼兒只觀察到大人澆水,花兒長大這些孤立的現象,觀察過於膚淺。只有通過思維的指導,才能使上述觀察更深入.看清澆多少水,花就長得好;澆多水少,花就長不好。這裡不僅需要看,還需要在思考的指導下深入地看。

3.缺少觀察方法

幼兒喜歡觀察,但卻不知如何科學地觀察。幼兒的觀察條理性差,是跳躍式、無序的。假如你帶孩子外出,可以看到,他總是東張酉望,左顧右盼,指東向西,恨不得一下幹把周圍的一切盡收眼底。顯然,他的觀察常常是雜亂無章的,並且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要觀察的事物。

這樣不但達不到觀察目的,還會形成不良的無序的觀察習慣。因此,為了使幼兒保持合理的觀察順序,教師必須對他們進行語言指導,啟發他們首先看什麼,以後看什麼,最後看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幼兒觀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讓幼兒逐漸學會全面、有順序性的觀察。

二、循循善誘,引導幼兒有序觀察

有序觀察是按照事物的一定順序進行的觀察。客觀事物總有其順序,有其發展的過程。

要引導幼兒按順序進行觀察。觀察物件不同,觀察的順序也有所不同。一般情況是先整體後區域性,先全貌後部分;從上到下,由近及遠。如觀察小白兔,首先要觀察小白兔的全貌,再看頭部、身體、尾部。對身體各部分有印象之後,再分頭細看耳朵、眼睛、嘴巴等等。如觀察植物,認識花草、樹木、蔬菜等就要從下至上,按照根、莖、葉、花、果實的順序觀察。觀察景物、圖片,就要從全貌到區域性,由近及遠地觀察。

1.在自主操弄中逐步形成有序觀察

客觀事物的特徵是多方面的,如:色、香、味、軟硬、光滑、粗糙、大小、冷熱、形狀、聲音等。在幼兒觀察時,要充分運用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器官去感知事物各方面的特徵,讓幼兒多看、多想、多聽、多講、多摸一摸、多嗅一嗅,以加深幼兒對事物的印象。

如:觀察小雞,幼兒一眼就能看到它那可愛的整體外形(簡單地說就是要一眼看到形象的整體,也就是要對較為清晰的視域範圍內的形象作全域性的而不是部分的觀察。)可怎樣讓幼兒知道小雞那毛茸茸的感覺呢?這就需要讓幼兒用手去摸一摸,親身感受,不僅滿足了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也使觀察更具新意,除此之外,可以讓幼兒用手去摸一摸小雞的尖尖嘴,進一步了解小雞身體的其它部位。逐步形成從整體到區域性的觀察方法。。

如:科學活動---認識筍。先從筍殼著手讓幼兒認識並動手剝筍殼,在看裡面的筍肉,有的幼兒說:"像一座小山;"有的說;"像一座寶塔。"還有的說像個圓錐體,再通過切開來的方式,觀察橫切面和豎切面。孩子們會有不同的發現,有的看到了像梯子一樣的筍,有的看到了像甘蔗一樣的筍。通過這樣的觀察引導,讓幼兒從多方面、多角度,從外到裡得到更全面更細緻的認識。

幼兒天生好奇好問,喜歡用各種感官去探索周圍世界。因此最重要的是提供大量直接經驗,滿足其好奇心,親身去體驗、挖掘答案。發揮幼兒的獨力自主性,通過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觀察活動,不僅能讓幼兒學得積極、生動、愉快,還可以培養訓練幼兒各種感官的敏捷性。

2.在走走看看中隨機形成有序觀察

在幼兒園裡,經常會跟孩子們進行一些戶外活動。《綱要》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群的教育資源,擴充套件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根據不同的季節和天氣,組織幼兒尋找身邊的變化。如:春天來了,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找春天"的遊戲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請他們從自己身上、家裡和幼兒園內尋找春天的資訊。孩子們會說,"我身上的棉衣脫下來了"、"我家的空調不開了"、"幼兒園裡的小草發芽了"等等。秋天來了,教師可以選擇秋高氣爽、Sunny明媚的日子,帶孩子們去秋遊。孩子們通過觀察秋天的各種景色,懂得金秋季節是收穫的季節這一結論。同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事物,距離的不同,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引導,所觀察到的現象也是不一樣的。如有次我帶幼兒進行戶外活動,一棵松樹吸引住了孩子,為了讓幼兒把松樹了解得更好,我抓住時機,積極引導,先組織幼兒站在遠處看,有的幼兒說:"松樹遠處象一座寶塔;"有的說:"松樹象把深綠的大傘;"還有的說:"松樹就象幾個三角形疊了起來。"接著我又讓幼兒站在近處觀察,啟發幼兒講出松樹的樹幹、樹枝、樹葉的顏色、形狀。像這樣,有順序、從遠帶近、有步驟的觀察,就能看到事物的特徵和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活動的效果才更具特色,了解才更深刻。

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幼兒從明顯到不明顯特徵,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時間等有順序有層次地細心觀察,使幼兒對物體有個整體、較全面的認識。例如:觀察百貨商店,我先讓幼兒觀察百貨商店門口的大櫥窗,介紹裡面擺放的商品,使幼兒有一個完整的認識,然後帶領幼兒進店觀察,觀察營業員的工作。接著有重點地指導幼兒觀察幼兒生活最接近的日用櫃、玩具櫃、文具櫃的商品;最後觀察玩具部的營業員是怎樣有禮貌地接待顧客,熱情地介紹商品使顧客滿意。通過這樣有順序地觀察,幼兒獲得了對百貨商店的完整認識,印象也較深刻。長期有順序的觀察,提高了幼兒觀察精確度與速度,也使幼兒獲得的印象有條理。

三、師幼互動,提升幼兒觀察能力

1.幼兒觀察的自主性

幼兒面對大千世界,感到新奇有趣,經常向大人提出這樣一些問題,比如"魚兒為什麼會在水中游"、"冬天為什麼下雪"、"蝴蝶為什麼會飛"等等。這種好奇多問是幼兒求知慾望閃現的火花,這一切都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聯絡,也是幼兒觀察的結果。

幼兒的觀察建立在幼兒自身的認識興趣上,並通過調動各個感官進行探索與認識。充分發揮幼兒的獨立自主性。在兒童觀上,長期以來,我們都把孩子看成是被動的接受者,相應地,我們的教育觀也是灌輸式地我教你學、我說你聽;活動往往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而具有較強的預設性和程式性,束縛了幼兒自主探索的空間;孩子在幼兒園環境中,在教師的規定、要求下形成"規範",一旦脫離了這些外部條件,教育效果常常出現反覆……事實上,孩子是一個主動的發展者、主動的學習者,孩子的發展歸根結底是在自己的需要、價值、動機、態度的支配下,在自主活動中實現的。

2.教師指導的隨機性

教師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如:觀察雨過天晴後的彩虹;燕子南飛;冬天的雪;夏天的雷、閃電等。讓幼兒學會留意和發現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並在各種活動中有機滲透觀察如:美工摺紙活動中看圖摺紙,教師為幼兒提供示範圖紙,讓幼兒結合摺紙經驗,有順序的觀察思考,學習事物的摺疊方法。這不僅豐富了摺紙經驗,也發展了觀察的能力。

幼兒早期是自我意識、自我獨立需要的萌芽期,幼兒階段也是想象力最豐富、好奇心最盛、動手探索慾望最強的時期,把握良好的教育策略,適時、適宜、適度地給予支援與引導幼兒的探索行為,促使幼兒的巨大潛能得到自由釋放和充分開發,調動全部的智慧,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在自主的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與經驗。培養幼兒自主性,體現了早期教育的真正價值,且成為幼兒一生良好發展的基礎因素——能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精神,這既是未來社會競爭需要的重要品質,也是符合幼兒自身發展的規律的,對於其未來成長和人格素質均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觀察是人們增長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觀察能力是人們思維、想象、理解、表達等能力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在培養幼兒觀察力的活動中,發現幼兒思維活躍,思路開擴、興趣廣泛了,在教學活動中幼兒的觀察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家長反映孩子比以前愛說了,外出善於觀察了,喜歡不停地問"為什麼",覺得自已內向的孩子變得活潑開朗了,他們的個性得到正確的引導了。幼兒期是幼兒智力水平發展的最佳時期,從小注意觀察能力的培養,就為他們智力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觀察作為幼兒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在其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善於利用這一途徑,正確指導幼兒在觀察活動中不斷增長知識,學習技能,以此來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能力,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使其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定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寶寶一歲半了,新鮮的核桃能給寶寶吃嗎?核桃仁還可以補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