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2018年,美國兒科學會旗下《兒科》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提到,及早與孩子多說話,可以促進孩子智力和語言發育。而這裡的“多說話”,是指用正常的語言對話、一來一回地跟寶寶說話,而不只是跟寶寶說“嬰語”或讓寶寶聽一些語言背景音。

這個研究發現,家長及早與孩子對話、交流、互動,尤其是在18-24月齡這個月齡區間,對孩子將來上學後的語言、記憶、推理等各方面能力有幫助,為孩子將來學習表現打下基礎。

孩子們小的時候,我們總感覺餵奶、哄睡、換尿片是主要的養育任務,但其實與孩子交流、互動對孩子來講也非常重要。

不過,面對還不會說話,或者還不太會說話的嬰幼兒,跟他們說話或交談,有時候會覺得怪怪的,或者不知道跟孩子說什麼、怎麼說比較好。今天跟大家分享與嬰幼兒說話和交流的三個要點。

01 專注

關上電視、放下手機、合上電腦,與孩子進入二人世界,專注於對話和交流這件事。

和孩子對話的過程,要仔細觀察,看看孩子是否感興趣。對話過程可以時不時地問個問題,然後給孩子一些時間來回答。比如,陪孩子洗澡的時候,看到漂浮的小黃鴨,可以問孩子,這是不是一隻小鴨子?也可以給孩子講,小鴨子是黃色的、會游泳。

對於已經開始學說話的小朋友,平時對話的時候,注意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找到合適的詞語來表達;他們說話的時候,我們認真地聽他們講什麼,而不要聽著急,就打斷孩子,幫孩子把話講完了。不打斷,允許孩子講完,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說的內容是很重要的,被媽媽或爸爸重視。

和孩子交談的過程,儘量保持正常的對話和溝通狀態,比如使用正常語言交流,中間有適當停頓等。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會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接話,最後自然而然地成為一種對話的模式。

02 有趣

成人之間對話聊天,我們會考慮話題是不是有意思,因此與孩子的對話,也要注意話題選擇,儘量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或內容,比如一起閱讀過的故事、孩子喜歡的某個卡通人物、孩子認識的某個小動物等。

平時還可以有意識地與孩子交談一些生活經歷,比如可以跟孩子講:今天天氣晴朗、暖和起來了;記不記得昨天還下雪了,一起和小朋友堆了雪人,凍得鼻子都紅了等。

和孩子對話的時候,一定要有“演技”,表情飽滿、抑揚頓挫。其實,與孩子對話的時候,相比對話主題和內容,如何讓內容主題更生動有趣地表達出來是更關鍵的。

與孩子對話交流過程,如果要遇到一些相對複雜或者難懂的詞語,比如講到兒科醫生,可以再多解釋一些,對孩子講那是專門幫助小朋友們看病的醫生,方便孩子們理解。

交流的過程要記得用正常的語句,不要用“嬰語”。

03 共讀、講故事、唱兒歌

其實,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可以為他們念繪本、講故事、哼唱等,這些對孩子的發育都非常有意義。

當然,讀繪本的時候,不只是念一念上面的字,讀的過程家長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編故事,還可以試著問問孩子接下來可能會怎麼樣了,會發生什麼。如果是念繪本上面的文字,可以手指著對應的文字來唸。另外,念繪本過程可以讓孩子來捧書、翻頁等。

與孩子讀繪本,可以專門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閱讀小角落,讀的時候也可以摟著孩子,還可以讓孩子自己來選繪本。其實,對於嬰幼兒來講,如果他們每次都選同一本自己喜歡的繪本,那就反覆讀這本,也是完全沒有問題。

最後,與閱讀、對話、交談差不多的一個事情就是陪著孩子一起唱了。比如洗澡的時候、載著孩子出門的時候。唱得好聽不好聽沒事,著不著調也沒關係,只要是孩子喜歡聽,只要是媽媽唱的爸爸唱的,唱歌的過程有意思,就好。

一起養更聰明的孩子。

-END-

如果覺得有用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父母規》父母發願全文及要義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