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總是在強調父母要如何保持情緒,不能對孩子發火,不能對孩子大吼大叫,不能對孩子冷嘲熱諷……似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家長身上,孩子作為被教育的主體卻很少有人關注。其實在情緒這件事情上,不僅僅是父母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情緒更應該得到重視,也更應該學一學如何管理情緒。孩子被忽視的情緒,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巨大的傷害。
被忽略的情緒
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活動和表達,而對於孩子來說哭則是她的表達方式。但是對於孩子的哭鬧,大人們常常不理解,更不耐煩,於是為了應付和解決孩子不停哭鬧的問題。家長們發現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遺棄威脅”。當孩子犯錯或者哭鬧不停的時候,家長就會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並且擺出直接要走的姿態。孩子便會擦著淚趕緊跑過去害怕父母走了不要自己。可當孩子迫於壓力忍住眼淚瑟瑟發抖的時候,有人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這樣的方法不僅忽視了孩子的情緒,還會傷害孩子的內心,他會記得在他難過的時候,父母是用“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的方式來解決的。這樣的孩子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叛逆,甚至竭斯底裡,而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會變得越來越糟糕。因此想要孩子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忽略之法不可取,父母越是忽視,想要輕而易舉地把孩子的情緒給揭過去,孩子受到的傷害就可能越大。而使用這種方法的家長面對孩子的情緒想必也是很難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才會這樣。
幫孩子掌握自己的情緒
情緒專家羅伯特·所羅門說過一句話:愛不是“內心深處的感覺”,而是對方情緒上的共舞,愛的核心是兩者的關係。演員孫儷曾發過一條微博,她說:“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事情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援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就留到情緒好的時候再說吧。”是的,誰都有負面情緒,想要和孩子好好聊這件事,就要讓他先發洩出來,給他擁抱,給他愛。然後父母需要去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活動,瞭解是什麼樣的情緒導致他這樣的行為,才能更好的對症下藥。告訴孩子有情緒很正常,這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而不是告訴孩子“你再哭就不是男子漢了。”告訴孩子你扔玩具,玩具壞了以後就不能和你玩了,而不是告訴孩子“你在亂扔你試試?”告訴孩子你難受可以理解但是打人是不對的,而不是告訴孩子“你在亂打人我就打你!”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戰線,理解孩子的情緒,並用正確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面對不好的情緒,孩子才能慢慢學會如何掌控情緒。
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如果父母可以站在身邊給與幫助和安慰,對孩子來說才是最感動的事情。在父母愛的灌溉下,孩子內心一定會變得強大起來,成為情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