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種關係是完美的。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是人際關係中的一種。理想的父母,當然是給孩子足夠的愛,但顯然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現實中,每個人成長的家庭裡,都不存在“完美關係”。
之所以說,有些原生家庭會傷害孩子,是因為這些原生家庭沒有足夠的愛。如果說父母沒有給過一丁點愛的話,對絕大多數父母是不公平的。父母有給愛,只是沒有給足夠的愛,於是造成傷害。
什麼是足夠愛的呢?足夠的愛並不是氾濫的愛。足夠的愛是指能支撐起孩子健康成長的愛。就像是食物一樣,孩子的成長中,需要足夠的食物來支撐起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樣孩子需要足夠的愛來支撐起他的人格成長。愛也並不是越多越好。就像食物一樣,你覺得孩子應該多吃點,實際上吃得超出了他身體的需求,反而會有害他的健康。
你自以為給了很多的愛,過濃的關注,反而讓孩子失去了自由。過度的保護,反而失去了在挫折中學習的機會。擔心他走彎路,反而壓抑了他一部分成長。孩子需要的不是很多的愛,而是精準的愛。不精準的愛會導致真正需要的那種愛缺失,從而造成傷害。愛就是重視、接納、尊重、認可、支援、幫助、保護、關注、理解、陪伴……孩子在不同的時候,需要不同的愛。
傷害是因為愛的缺失。當父母在否定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沒有得到認可與尊重。當父母在控制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沒有得到接納與尊重。
我見過很多為了孩子好的父母,在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應該認真寫作業
應該準時到學校
應該少玩手機
應該有禮貌
應該……
從道理上說,這些也許是對的,某種程度上也的確是為了孩子好。但這個過程中缺少看見,缺少理解,缺少尊重,缺少支援。孩子體驗到的只有父母的安排和單向的教育。缺失了相應的愛,就會形成心理傷疤。孩子長大後,就會容易對別人的控制、要求、否定變得非常敏感。有的父母會特別忙,或者因為重男輕女等原因對孩子缺乏了關注、重視。孩子在被忽視的環境里長大,長大後就可能會特別渴望別人給他及時迴應、大量陪伴等滿足,會對別人不關注他而暴怒。有的父母會直接把孩子推向一個困難的境地,讓他獨自面對很多困難,比如說幫助父母照顧家人,照顧父母本身的情緒等。這時候孩子就缺乏了支援、幫助。他長大後,就可能會特別渴望一個強大有力量的人,給他一個港灣。每個讓人痛苦的行為背後,都對應著一個愛的缺失。如果你覺得你的生活有哪些不幸,你可以感受一下,你缺了哪種愛,你在原生家庭裡,是否也缺了這種愛。03我有時候會擔心寫原生家庭的話題引來非議,經常有人覺得難道父母都是錯的嗎?為什麼要讓原生家庭背鍋?父母之所以沒有給出足夠的愛,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父母自己也不會。愛是一個很高階的技能,需要一個人自我比較飽滿、生命力比較旺盛的時候才能給出來。父母除了是父母,他們首先是個人。作為人的部分,他們活不出生命力,也就無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底色沒有力量,上了臺也的確是演不好。
所以我們並不是要去責怪原生家庭什麼。而是要嘗試接受,父母本身作為人的侷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