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髒手印又弄到門上了!
你為什麼老是這樣做....
你有沒有毛病啊?
你怎麼什麼事也做不好....
我跟你說了多少次了要用門把手開門?
你要是再碰一下臺燈,看我揍不揍你!
你的問題就是從來都不聽話!”
這些話語熟悉嗎?你對孩子說過多少?其實不光是孩子,有很多妻子對自己的老公說過這些話
我們已經精疲力盡,孩子依然無感,甚至嬉皮笑臉,你想原地爆炸!所以無盡的指責、謾罵、威脅、恐嚇、說教、警告.....
其實只要我們轉變一下思路,說話之前,想象一下是你自己聽到這話,你會什麼感受。
專注於兒童交流與溝通問題專家的阿黛爾.費伯和伊萊恩.梅茲立希,國際巡迴家長研討班上給大家傳遞了新的理念,新的溝通方法:
1、如果孩子做錯事,減少對孩子的指責,只把事實描述出來,那麼孩子會更容易專心地把該乾的事情幹好。
❌不要說:你真不負責任,你老是把澡盆的水龍頭開啟就忘了關,你要我們家發大水嗎?
✓要描述:約翰,澡盆的水快滿了。
❌不要說:你一整天都沒有寫作業,你還學不學習了?
✓要描述:我看見你今天的作業還沒寫。
❌不要說:跟你講了多少遍了?上完廁所要把燈關掉!
✓要描述:廁所的燈開著呢!
把孩子的問題用清楚準確的詞描述出來,可以給孩子一個機會,告訴他該做什麼。
只有當孩子真正感受到我們真的需要他們的幫助時,這種描述型的暗示資訊才有效力。
2,如果孩子不會做而做錯了,不要指責孩子,給孩子提供資訊更有用。我們提供資訊給孩子,孩子通常會只知道該做什麼。
❌不要說:誰喝完牛奶沒放回冰箱?
✓要給孩子提供資訊:牛奶不放回冰箱會壞掉
❌不要說:好惡心!蘋果核兒放在床上,簡直跟個豬似的!
✓要給孩子提供資訊:蘋果核應該待在垃圾桶裡。
❌不要說:你要是再讓我抓到你在牆上亂畫,看我揍不揍你!
✓要給孩子提供資訊:不要再牆上畫,要畫在紙上。
❌不要說:你這千金小金是不會伸手幫我乾點家務的,這麼說沒冤枉你吧!
✓要給孩子提供資訊:快吃晚飯了,你要是能把桌子擺好可就幫大忙了。
給孩子提供資訊,會讓孩子從中感受到大人對他的信任,他們會產生一種意識:大人相信我瞭解情況以後會盡力去做。
3,提醒孩子做某事,有些時候,“少能勝多”。孩子們不喜歡聽說教及長篇大論的解釋。對於他們來說,友情提示越短越好,用一個詞來描述。
❌不要說:我叫你多少次去穿睡衣,你卻一直亂鬧,我們講好了看電視前要穿好睡衣,可你做了嗎?
✓用一個詞描述:寶貝,睡衣!
❌不要說:你看你!又沒帶飯盒就走了。我看要不是腦袋長在你身上,你連腦袋都會忘了!
✓用一個詞描述:約翰,飯盒!
❌不要說:沒養狗之前你答應了要每天餵狗,可今天已經這周第三次我提醒你餵狗了,我已經很不耐煩了。我和你爸爸輪流替你餵狗,讓我們倆替你管這個累贅太不公平了!
✓用一個詞描述:約翰,狗!
4,當我們表示不滿和憤怒的時候,不要對孩子進行攻擊,孩子們需要聽到父母的真實感受。透過描述我們的感受,我們可以既坦誠又不傷害孩子。
❌不要說:別拽了!真討厭!
✓要說出你的感受:我不喜歡別人拽我的袖子!
❌不要說:你怎麼回事!?你怎麼老不關燈!
✓要說出你的感受:門不關我很生氣,我不想讓蒼蠅飛進來!
❌不要說:你很沒禮貌!你總是打斷別人講話!
✓要說出你的感受:我剛開始講話就被打斷了,我感到很生氣。
注意:不要談及孩子的品格或個性,只描述自己的感受,這對孩子很有幫助。每次說話之前想一下,如果有人對我們說出這樣的話,我們自己會怎麼感受,孩子和你一樣。
有些孩子對父母的批評非常敏感,“我生氣了”“這使我很氣憤”這一類的強硬語氣對孩子來說可能太重了,孩子可能會兇巴巴的回覆“那又怎麼樣,我還很生你的氣呢!”。對於這類孩子,最好的辦法是闡明你的期望,例如,不要說“你拽了貓尾巴。我很生氣”,代之為“我希望你能友善地對待小動物”。
5,有時候我們怎麼說話都不管用,可以給孩子寫字條。比如,你和孩子喊累了,可以用字條代言:
親愛的約翰:
我知道你忙於體育活動和學習,但這些玩具需要收拾好!
多謝!媽媽
比如,你去上班了,要提醒孩子在家裡寫作業,可以寫個字條貼在家裡的電視上:開啟電視之前,想一想,我的作業做完了嗎?我練琴了嗎?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項藝術,雖然說養豬式撫養也可以養大,但是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如果我們不能轉變思路和方法,每天就像打仗一樣和孩子交戰,任何一點小事都可能帶來眼淚與傷害,我們要處理傷害、氣憤與挫折,父母的和我們自己的孩子為這些糟糕的言行買單,所以需要保持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