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媽媽在成為“母親”之前,她們都是別人家寶貝的小女兒。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刻起,這個女孩兒的角色發生了改變。
不敢病,不敢老,更不敢死。
在孩子出生的前幾年,能夠睡到自然醒,對於多數母親來說,
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
除了身體上的辛苦和傷害,還要忍受精神上的壓力和無助。
產後抑鬱,產後焦慮……
沒有人能夠理解一個女人初為人母的苦楚,但是,母親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無論何時,只要面對孩子,一定是最好的狀態。
(一)當媽後,一切只是為了孩子
最近熱播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劇中關於母愛的場景,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電影中,媽媽李煥英一句:“我的女兒,我只希望她健康快樂。”
李煥英給女兒賈小玲送包子,自己卻為了省車票錢,在寒風裡冒著大雪走路回家;
原本不會做針線活的她,為了女兒,不僅學會了,還能縫製各種可愛的圖案;
在女兒面前,媽媽無所不能。
有人說:如果將母親與孩子之間架起一架天平,那一定是失衡的。因為母親能夠為孩子付出的遠比想象中的多很多。
我們總是習慣於接受母親默默付出的樣子,但是卻忘記了母親也曾經是一個美麗的女孩兒,母親也曾經有她的夢想。
就像賈玲說的:“我的媽媽不僅僅是我的媽媽,她也是她自己。”
母親對孩子的愛,是一種本能,就像吃飯喝水一樣的自然。
(一)當媽後,才知道健康的身體有多重要
《三十而已》中的顧佳,有了兒子後,雷打不動堅持健身,跑步,練瑜伽。
因為怕生病,更害怕死。
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永遠精力充沛。
我的身邊也有一位這樣的媽媽,自從有了孩子,學習了烹飪,剛開始是為了給孩子做營養餐,到最後,自己也漸漸開始注重每天營養攝入。
並且從之前的不愛動,發展為週末爬山徒步,日常跑步,以至於後來還加入了馬拉松愛好者隊伍。
這一改變讓周圍的人都很驚訝。
某次聚會聽她說,有次孩子生病,愛人工作太忙,她連續在醫院照顧了三天,最後自己也病倒了。
從此以後,意識到健康的重要,作為母親,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如何能夠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呢。
於是加入到鍛鍊的隊伍,從一開始的牴觸,到最後逐漸變成了習慣,甚至發現成了愛好。
我們總是覺得母親很強大,也很強悍,她有用不完的時間和精力,殊不知,母愛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無法超越。
很大程度上,女性的成長和自律,是從成為一個母親開始的。
(三)當媽後,會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小麗在成為母親之前,是一個愛玩愛鬧,甚至非常任性的女孩子。甚至,工作中也是抱著混日子的心態。
女兒出生後,小麗既歡喜,又害怕。
小麗一直想有個女兒,但隨著小傢伙的到來,一切煩惱都接踵而來。
先是婆婆和老公以小麗工作不穩定,賺不了多少錢為由,讓她辭職回家,做了全職媽媽。
再後來,公婆又不時責怪小麗只會花錢,什麼也不做,而丈夫也並不理解她。
終於在孩子一歲時小麗決定跟著小姐妹一起做微商。
剛開始,什麼也不懂,只能在孩子睡著後聽課,記筆記。平時帶著孩子去附近小區做一些地推活動。
因為開始賺不了錢又很累,小麗想過放棄,但每當看到公婆的態度和老公的冷漠,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現在的小麗,孩子上學了,透過自己的努力開了一家實體店,線上線下一起做。
不僅實現了財務自由,還能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
作為母親,只有讓自己先變得優秀,才能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後盾。
(四)
這個時代,對女性的要求太高,既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又要能夠立足於職場。
這個時代,對於母親的要求更是高不可及,在家帶好孩子,在外賺錢養家。
既要能處理職場關係,也要會解決婆媳矛盾,還要兼顧孩子教育和家庭生活。
似乎作為母親,一定是無所不能的,你必須具備十項全能。
哪怕受了天大的委屈,在轉身面對孩子的那一刻,也要面帶微笑。
可是,世上真的有這麼完美的媽媽嗎?
我可以肯定地說,沒有。
畫家安東尼·布朗在繪本《我媽媽》中,描述了美麗、溫柔而又像犀牛一樣強悍的“超人媽媽”。
的確,在孩子眼中,媽媽就是無所不能的存在。但在現實生活中,媽媽也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
她會受傷,會難過,會痛苦,也會不知所措……
她其實,並不想成為超人。
她也想要在適當的時候,被照顧,被呵護,被理解。
媽媽不是超人,她更不是鐵人。
希望這個世界,能夠善待每一位母親。
作為孩子,請理解你的媽媽。
作為男人,請愛護好你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