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我國2020年新生兒數量的話題比較火,剛好我家去年也貢獻了一個小老鼠,從我老婆懷孕到生下來100天的親身體驗來分析下,生小孩需要承受那些,會得到那些。
首先是剛開始知道懷孕已經一個多月了,那是在二月底,醫院確認懷孕後,就是跑社群建檔立卡準生證之類的,因為老婆是外地戶口(我是19年底落得人才政策的集體戶),當時還不知道可以把我小孩落在集體戶口,所以都是按我老婆的外地身份辦的這些東西,江蘇可能情況都差不多政策吧,反正無錫是隻要拿著身份證和我老婆的居住證醫保卡就可以在買房或者租房的社群辦理,東西帶齊挺好辦理的,基本不花錢,而且有社保還能免費在社群醫院測懷孕初期的幾項檢測,之後就是準備要在哪個醫院生產,就去哪個醫院做產前檢查,前面6個月基本是一月檢查一回,後面是基本每半個檢查一次,臨產前那個月一週一次。我家是在人民醫院,基本一次都在3,4百,不含一些比如孕期糖尿之類的特殊檢查,那些更貴,開始是用的醫保卡里的生育津貼,我老婆大概是有1000多點,3次就用完了,做檢查基本是半天時間吧,所以這個產前檢查時間總共也要花半個月吧,我老婆因為工作比較輕鬆,一直工作到預產期前半個月才請假,因為符合晚育,可以休120多天的產假,生孩子住院期間順產打無痛花了將近8000,醫保報銷3700百多,住了4天院,另外還有一些大夫讓去醫院內的私人藥店買的一些用品大概500多,從懷孕到生總共自費花費大概在1.7萬左右,這個是懷孕期間孕婦和胎兒沒有任何異常的費用,不包括孕檢請假扣的工資,如果算上這個最少2萬。
嬰兒從生下來前2個多月,白天主要我父母帶,晚上我和我老婆帶,可以這麼說我基本2月沒睡過超過3小時的覺,感覺真的生個孩子,至少減壽5年,有段時間,總感覺頭暈,心臟難受,一度感覺自己要掛了。這還是有我父母幫忙的情況下,我老婆能抽出精力晚上跟我一起帶孩子,到第三個月的時候,情況好轉一點,小孩睡的時間長了,一晚2回,比之前的4,5回好多了。這期間奶粉尿不溼等各種嬰兒用品費用在一個月1500左右,我們是母乳餵養,如果純奶粉,應該會很高。
年後我老婆剛好產假休完,老闆節前就都安排好任務了,本來不想讓她那麼早上班,休產假期間的工資雖然是國家發放,但是是透過公司再發放給個人,如果不去上班,這個錢就拿不到,這政策也是不知道怎麼說了,反正對產婦和嬰兒都不友好,試問三個月的小孩怎麼可能離開媽媽的照顧,對比歐美動輒一兩年的假期,只要不是傻子都懂。
我現在是因為我生我家寶寶的年齡比較晚,我父母都已經退休了,有時間幫我帶孩子,但是現在的生育主力軍是90後,最大的90後31歲,他們的父母一般都是65後,按現在的退休年齡計算,他們的年齡基本都沒達到退休年齡,無法替90後分擔照顧孩子的能力。也就是說,普通家庭,請不起保姆那種,90後只要生小孩,那就意味著必須女的辭職在家帶孩子,只有一個男的掙錢養家,疊加車貸房貸各種支出,本來普通家庭收入就不高,再減去女方收入,經濟條件落差巨大,所以,現在的人不是不想生,是根本沒條件生,更別說現在結婚年齡大幅推遲,據說江蘇男性平均結婚年齡已經到了35大關,婚都不結了,生孩子的事更是無本之木,去年還有1000萬新生兒,今年因為去年疫情的原因,居民收入降低,沒攢到錢,生的會更少,保守估計能有800萬就不錯了,1000萬的新生兒以後怕是見不到了。
反正如果時間倒退5年,我肯定婚都不結,普通人家過好自己這一生就好,何苦難為身邊人,國家只管鼓勵你生,至於怎麼養,那不在考慮範圍內,反正只要決定生那一刻,他就已經可以從你身上收多一個人的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