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31日上午9點30分,兒子王琛在大連婦產醫院順利誕生了。我兄弟六個排行老五,後代中第一個孩子都是男孩,所以老王家香火很旺!為此姥爺給起個小名叫“旺旺”。
孩子的出生給家庭帶來了歡樂,也增添了很多事情。那個年代產假只有3個月,都工作沒人看孩子,所以產假過後,就把他送到幼兒園了。由於太小身體抵抗力差,沒幾天就感冒發燒,打一個禮拜吊瓶不解決問題,最後還是住院了。出院後送幼兒園不久又感冒發燒再住院。那段時間簡直成了醫院的常客。打針住院同時也鍛鍊了孩子吃苦耐勞的能力,打針咬緊牙關可以不哭,三個月不會翻身出院回家就會了。後來姥姥把工作辭了在家專門看他才算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也拉開了姥姥幼兒教育的序幕。
王琛好靜不好動,對一件事非常專注。看圖識字讓姥姥讀,那一頁漏了都不行。學前的認字識數姥姥功不可沒,一般的簡單文章都能讀下來。從開始的看圖識字,到後來的少兒百科全書都是他的最愛。只要有書閱讀,自己可以看半天。這也為他以後的學習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從小就有個習慣,言必行,行必果。讓姥姥領著看6倆公交車,不多不少看完就走。獨立性比較強,爸爸媽媽告訴他三週歲後要自己一個屋睡覺,結果一點沒費勁。三週歲後上幼兒園了,老師要求上課聽講不要講話,可是說話比較晚的他跟小朋友總有說不完的話,為此沒少挨批。但表達能力強能講出東西也是件好事,這是今後工作生活所必須的。孩子一點一點長大了,為了將來在社會上立足,總需要讓他有一些愛好技能,學什麼選擇很關鍵。
古往今來,從帝王將相到平民百姓,“琴棋書畫”以其高雅之至倍受推崇。
“琴”指的是鋼琴,由於條件所限王琛學的是電子琴。記得當時每個週末領孩子去青少年宮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孩子學會每一首曲子,彈出的每一個音符都會覺得是一種享受。王琛樂感很好,電子琴考過7級後就遺憾的暫停了。
“書”法和“畫”畫畫學的時間不長,但是時間所限學了不長時間就停了。
“棋”指的是圍棋,圍棋不僅僅是競技專案,更是一門藝術,一門修養,一種陶冶情操的工具。因此,學好圍棋終身受益。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迄今已經有近五千年的歷史了。八十年代初中日圍棋擂臺賽的火爆,讓我知道了棋聖聶衛平,讓我迷戀上了圍棋,讓我知道了圍棋的千變萬化和其樂無窮。平時有時間我會看看圍棋方面的書,也會和朋友一塊下下棋。久而久之王琛在旁邊看也喜歡上了圍棋,經常纏著我要學圍棋。學圍棋可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增強計算力記憶力,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學圍棋可以讓孩子儘早融入社會,交很多朋友;下圍棋有贏輸,透過不斷的輸棋,可以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生活中遇到困難不會束手無策。總之學習圍棋終身受益。經過簡單的啟蒙之後,我把王琛送到了大連華美圍棋學校,開始了他真正的圍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