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起伏跌宕,一時的家境其實也難以決定一世的榮華。
小時候孩子們的夢想,是突然有一天父母告訴自己,小子你是個隱藏的富二代,家族的大任需要需要你來承擔了,可惜啊後來等了又等,等了又等,也一直沒有人告訴你。
直到有一天你進入學校,老師偷偷告訴你,其實你是我們社會主義接班人,國家的未來以後要交到你的手中的。這時你估計就會想到主席,想到國家的責任就要交給你了,此時油然生出一種重重的責任感,有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中華奮進而讀書的使命感,畢竟少年強,則中國強嘛。
但是經過了時間磨礪了這麼多年,苦心努力學習了這麼多年,自己才慢慢學會了接受現實,社會是我們的,國家也是我們的,但是錢不一定是我們的。
前段時間有一個綜藝辯題,就引發了各界的一個爭議,家裡富不富裕,要不要告訴孩子?其實這個話題也讓很多為人父母的家長也想起了自己的一個回憶。
你只管努力,莫管前程。
在開始這場辯論之前,支援告訴和不告訴的雙方人數其實是相當的。
觀眾席上有50位孩子和50位家長,但是比較好玩的是,當小馬同學向家長提問時,要不要告訴孩子?大部分家長都表示應該知道,但是隻有一位家長覺得不應該讓孩子知道。
當把問題問向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回答也比較有意思,大部分孩子都選擇了不應該知道家裡的這個物質條件,只有少部分孩子想了解一下家裡的情況,最後被主持人嘲笑到,看來大部分的孩子還是想保留一個美好的回憶。
後來正反雙方不停的辯論交鋒,一方認為,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家庭的一個真相,看清家境的一個現實情況,堅強努力;而另一方則認為,應該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讓他輕鬆成長。
這時就有一個北方長大的一位家長,他認為不應該讓孩子那麼直白地知道,家裡的條件,是否富裕不富裕優越不優越,畢竟引起孩子這個話題的,本來的一個根源是源於一些負面能量的一個發洩,這個的產生有家庭引導的關係,也有孩子生活的學習環境的一些因素。
在過去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的時候,曾經女兒想要一隻好貴的一隻冰淇淋,她由於面子虛榮,給孩子買了,但孩子吃了兩口就不想吃了。那一刻由於她心裡一下子情緒崩潰了,對著不到三歲的女兒大吼,你根本不懂父母的艱辛,也不知道家裡有沒有錢,你還這麼浪費,我自己都不捨得吃這麼貴的冰淇淋......
孩子當時就被嚇哭了拉著母親的衣角,哭著一口把冰淇淋吃光了,回到家後這個做母親了才發現,孩子著急吞嚥冰淇淋時,造成了咽喉發炎,吞嚥食物的時候非常的疼,但是還不敢講。此時才明白,孩子來到我們身邊本沒有要求我們什麼?我憑什麼因為她是我生的就把這些負能量都傳遞給她呢?
既然已長大成為父母,經歷得比他多了一點,承擔的不應該更多一點嗎?生活的壓力讓做父母的來負責吧,孩子你只管開心成長。
還有一個議題就是溝通,和如何溝通的問題。
在一個正方辯手中傅首爾講到,富裕不是錢敞開花,不富裕也不代表著就是貧窮。就像非洲一樣錢不多但是餓不著,因為那邊食物也很豐盛。
當然以一種平等交流的方式,讓孩子瞭解到家裡一個真實的狀況,避免因不明家底,讓別人用譏諷的方式嘲笑自己的家人。主持人就告訴博首爾這位辯手:“你很優秀,大部分的媽媽都沒有你這樣會善於表達。”
博首爾這位辯手就反問“不善言辭的家長,家裡的情況就不說明了嗎?”其實不管如何,都應當在合適的時機讓孩子瞭解到家裡的一個真實情況,是物質的不富裕還是精神的不富裕?都應當坦然面對,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個有夢想有抱負的中華好少年。
其實多數時候,富不富裕也只不過是一種發洩和抱怨。這話講多了對生活也於事無補,反而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裡的一個累贅,成為了孩子成長的一個負擔,時間久了心裡滿滿的都是利益,而少了家人之間的親密。
在《貧窮的本質》這本書裡一個這樣的案例,貧窮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給你的思維上了一把枷鎖,只餘下貧窮這一種思維方式,只會考慮近期短期利益,而少了長遠利益的一個規劃。
過早的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強大的孩子,也許只會讓他對未來缺少了期待沒有了勇氣,生活很長,世界很大。過早的給孩子上了一把枷鎖,也許就會把他套牢在一個思想上的荒漠上,在沒有看過高山大海,在沒有過搏擊長空的時候,把孩子打落凡塵,也許平凡就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其實正面觀點和反面觀觀點講得都很對,但是怎樣溝通更好呢?也許這個更重要吧,這時我們也調查了一下,一個有幾萬人參與的一個投票中,有一半的人認為該告訴,還有將近另一半的回答是,你以為孩子傻嗎?自己察覺不到嗎?
很多朋友聊起自己童年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都可以感覺得到家裡的一個經濟條件和環境。其實告訴不告訴他,其實他都知道的,問題的根源在於知道了應該怎麼辦,怎麼去面對這個事情,窮不是錯,如何改變現狀才是我們需要面對的。
尼爾·波茲曼曾在《童年的消逝》中寫到,以前的孩子和成人的世界是兩個世界,難以溝通,而在現在這個社會,成人的資訊也在向兒童不斷湧來,而夢想一個沒有成人打擾的世界則過於天真了。
經過不斷的辯論,各位也逐漸認識到溝通的一個重要性,有位家長講到,網上看到一句話,對此記憶猶新,講的是,不敢當面溝通,而是背後默默行動,在中國家庭默默奉獻的關係中自嗨中感動。反而不斷的給孩子講窘迫,反而給孩子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從心理學方面也是一種錯誤的,只是增加壓力,沒有排解壓力的方式,只會讓心態失衡。這種不斷錯誤的溝通造成了雙方兩代人的不理解,,也讓這個話題越來越火爆。
其實富貴與貧窮只是一種相對性的概念,主要還是看跟誰比,畢竟一時的富貴貧窮,也難以決定一生的富貴榮華,就像有位家長說的一樣,富貴貧窮都如過眼煙雲,人世間的成就終歸成空,是否貧窮與富貴其實沒有太過重要,而認清殘酷的現實,依然熱愛它才是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