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一位朋友先前問我“每次下班特別害怕回家,尤其是看到孩子一身壞習慣的時候都忍不住發脾氣,我是不是全天下最不負責的媽媽?”,聽到朋友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看到了為人母身上的自責和焦躁,都說天下父母心、不管孩子多大隻要父母尚在就有操不完的心,但孩子卻有所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自由的渴望就有多深。

有個朋友,她的丈夫已經30歲了、每次做決定的時候總是受父母的約束干擾,因為父母長期參與生活的原因,兩個人的夫妻感情、包括孩子的教育問題都特別糟糕,在長久的壓抑和寶馬男的性格下,朋友和她丈夫的婚姻只維持了兩年零一個月。

父母的保護、參與在孩子小的時候或是保護傘,但是孩子們長大了需要飛翔、也需要空間,懂得放手的家長往往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更親密一些,關於教育裡的負面情緒包括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能朝孩子發火、不能以暴力解決問題,要保持良好情緒的道理很多家長都懂,但真正實現起來卻很難、很難。

如果要問“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怎麼辦”?我個人認為與其焦躁不安亂髮脾氣、不如先弄清楚自己對孩子發火的目的,這是因為-孩子就是家長情緒上的補課老師!

很多人都說教育就是孩子的成長磨鍊,實際上在教育的磨鍊和成長裡,得到鍛鍊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為人父母的家長,孩子是第一次做子女、父母也是第一次做家長,大家也都是懵懂地踏足步伐去尋求上進,但在教育裡與其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如說孩子是家長的補課老師。

儘管家長已經成年課堂時代已經退出了舞臺,但課堂教會了我們知識、卻沒有教會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教育孩子就是一場情緒和理智的大比拼,拼贏的人情緒更淡定、拼輸的人情緒更焦躁,想要教育好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麼家長首先就要弄清楚自己發火的目的。

如何弄清楚自己發火的目的?這就需要家長去分辨自己發脾氣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孩子、還是在出氣了,如果我們第一反應是教育好孩子、那麼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就是錯誤,儘管有的時候看到錯誤很生氣但也只是短時間的生氣,因為能看到孩子身上錯誤的家長,心裡面所想的也是如何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第一反應是向孩子出氣,那麼最明顯的就是情緒失控,比如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家長一邊監督還要一邊嘮叨懶散、不聽話、不上進,甚至還沒有某某孩子優秀,在父母有多嘮叨下孩子的情緒也被負面化了,最終雙方情緒尷尬、緊張的時候,父母失控的情緒就會越來越暴躁。

這是因為家長本身就積攢了很多負面情緒,在嘮叨孩子裡看似在提醒孩子的錯誤、實際卻是在發洩自己的糟糕情緒,有的時候當孩子的情緒還要高過於父母時,家長們往往在控制不住孩子的時候就會動用暴力,但事情結束之後往往又開始後悔自己太沖動了,這是因為家長從內心意識到自己就是在對孩子“出氣”。

所以,當家長們意識到自己對孩子忍不住發火的時候,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發火的目的,當我們擺清楚自己的視覺、瞭解孩子發火的目的之後,你會發現自身的情緒不再像之前那樣急躁,此時再搭配幾種緩解情緒的cut方式,相信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包括情緒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比如以下幾種情緒:

1、說出你的不開心

和孩子溝通一定要簡單易懂,尤其是我們弄清楚自己發火的目的之後,自己的情緒又處於平穩狀況時,不管是理解能力還是情緒疏解一定要由心而發地真實簡單,這是因為孩子犯錯的每個開始都是因為無知,如果家長不指出錯誤地無名地發火,就會讓孩子惶恐甚至排斥、逃避父母。

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犯錯家長又忍不住要發火時、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你發火的原因,比如孩子吃飯有一身壞習慣,平時不是敲碗就是用筷子故意攪拌飯菜,這個時候若我們從情緒上表達我們很不高興,再從語言上告訴孩子原因“你這樣做是很不禮貌的行為”,這種說出你的不開心就是把錯誤擺在孩子的面前,而孩子面對錯誤時、你可能會發現昔日很能說的孩子突然沉默了。

2、說出你不開心的原因

和孩子溝通的簡單易懂、雖然能讓錯誤擺在孩子面前近距離接觸,但也有著一定後遺症,他們可能對家長的教育方法不服、也可能是不希望被當眾指出錯誤,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為自己的教育做出修飾了,比如說出你不開心的原因是什麼,讓孩子知道此時此刻作為父母的情緒反應是由什麼引起的,我們可以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對孩子的擔心。

對此可以套用話術:我生氣是因為擔心你xx,而不是你總是xx讓人頭疼……

3、讓孩子去感受錯誤

和孩子溝通總是忍不住發火,通常情況都是家長和孩子之間一開始就沒有良好的溝通,除了在孩子犯錯家長要說出你的不開心、和原因之外,還要緊接著讓孩子去感受錯誤,比如孩子平時不是敲碗就是用筷子故意攪拌飯菜,且家長已經把這種錯誤擺在孩子眼前之後,我們再把孩子先前的敲碗或者故意攪拌飯菜還原給孩子欣賞,你會發現孩子在沉默之時還有滿語的指責。

比如“好吵”、“趕緊停下來”、“爸爸(媽媽)你好浪費呀,你看你把飯菜弄到哪裡都是”……

最後,我們再問孩子一句“你覺得之前的行為做得對嗎”,會發現孩子此時的心理表現從沉默、變得開朗,因為明白了錯誤、所以才會露出釋懷的輕鬆表情!

5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教5歲孫女芯怡,正確的書寫數字方法,從最基礎的書寫知識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