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可怕的兩歲”是初級階段的叛逆期,那麼,七八歲的時候就是升級版的叛逆!
很“榮幸”,我擁有了同時一起體會這兩個叛逆期的孩子——一個正值七歲的男孩,和一個馬上兩歲的女孩。
我曾經溫柔的蹲著、扶著兒子的手臂對他說:“媽媽爭取努力控制情緒,我不罵你,更不會打你,但你也請努力不要太淘氣,好嗎?”
那氛圍那姿勢,我自己都感動了。
兒子也答得嘎嘣脆:沒問題媽媽!
三分鐘後,“為什麼你又把妹妹手上的東西拿走了?”“現在你不是應該寫作業?怎麼還在吃東西?”
沒錯,我又變成茶壺了。
“好好說話”這件事,有時候真的是“烏托邦”一樣的存在。
剛看了一個文,說長期吼罵孩子會引發抑鬱、孤僻、焦慮等精神疾病。
說的其實就是我的,不,我們的日常。
每天似乎都在吼罵中度過。那個你不扯著嗓子吼他幾句絕不肯乖乖聽話的娃,好像每個家裡都有。明明我不想吼啊,可是他不聽啊。
好好說話,成了稀缺時間!
曾經有一天我整天沒有開嗓,到了晚上,兒子突然笑著來了一句:媽媽,你今天好溫柔哦!
那一刻,我尷尬、心酸、心疼……
尷尬我無意識的行為成為被讚賞的原因;
心酸這麼平常的舉動變成了兒子歡喜的理由;
心疼這個傻孩子平時是受了我多少委屈?
其實我相信每個認真帶娃的媽媽都希望帶的是天使寶寶,自己只用“溫柔善良”;而一個上躥下跳同件事情你喊八百遍都不帶理你的存在,讓你事與願違的成了“可怕恐怖”的壞蛋!
最近兩個月,我就是我兒子口中的“臭媽媽”。每天都要被說n次。
你給他添多了飯,臭媽媽。你沒幫他搭個手,臭媽媽。你坐了他的位置,臭媽媽……太多了,反正,無事不“臭”。
然而他在別人口中卻是個“有家教,懂禮貌”的好孩子。
我不想推脫這是因為他“七歲”了,但他確實是最近幾個月變成這樣的。這個感覺很明顯,就像你的鄰居突然見到你的孩子會驚歎“怎麼一下這麼大了”一樣,我和他爸就是突然覺得這孩子“變了”。
頂嘴,是他現在最“樂意”做的事。
每每平復心情後,我和他爸會在臥談會上分析他的種種行為:其實就是長大了!有更多想法了!
兩歲是他們反抗的雛形,最多說個“不要”,再不就是撒潑打滾。可我有一個七歲的,兩歲的?拜託,太兒科。我就看著你,還能當個樂子。可是這個七歲的,有時候真的能氣到你七竅生煙,可是殘存的理智又告訴你不能下手。
所以,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只要不是違背事情基本原則的情況下,如果他頂嘴進行反抗,那我們就此打住。你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爭論不出個所以然。他非要把白的說成黑的,歪的說成直的,你和他分辯的唯一結局就是揚起你那好不容易收起的手,以及一場嚎啕大哭和非常不愉快的家庭氛圍。說不定還要附贈一次夫妻不合。
好好說話是真的需要的,可是它卻不是輕鬆就能做到的。孩子在成長,父母也在成長。希望我們能和孩子一起,學會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