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一姐董卿曾在採訪裡談到自己的兒子時說: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什麼樣的人。
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模板。
是的,窮養和富養都不如孩子的教養。
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他的精神必然是富足的,將來會是一個高尚的人,也會成為有益於人民的人。
可話又說回來,我們有條件的情況下,孩子究竟要不要富養呢?
丫頭要說的是,物質生活上,窮養和富養都可以,有能力就吃的好一些、穿得好一些,只要掌握好度就行,不要讓我們的物質滿足變成孩子攀比和驕傲的資本。
而對於精神和靈魂的培養,無論你的家境怎麼樣,丫頭都希望我們可以做到富養。
精神被滋潤和灌溉過的孩子,他的靈魂裡會充滿浪漫的色彩,對未來和生活是充滿希望的,那麼那對生活和學習也會是很有信心的。這樣的孩子,想要不成功都難——因為他的內心無所畏懼。
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跑偏,會傾盡所有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忽視掉他們的精神世界,做不到兩條腿走路的孩子是可憐的,因為他們只能看到現在,看不到詩意的遠方。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這句話從一出現就讓我們在生活中掙扎的人們心中有了光,有了希望,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動力。
那麼,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靈魂的富養就是他們內心的詩和遠方,他們的光。
丫頭認識的一個學生,之前也給一部分寶寶說過,家境特別好,地主級別的,孩子穿的戴的用的都是名牌,可卻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內心對未來沒有自己的追求,父母提供的就是他可以享受的最高標準,不需要經過努力就可以獲得穩定的現金流,過著別人做夢也想不到的高標準的生活。
這個孩子就是典型的物質富養、精神窮樣。父母給他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卻沒有給他提供精神上的滋養,從小成績一出來,孩子面對的就會是父母的拳腳相向,所以孩子的內心充滿了極度的不安。
丫頭能做的就是和他父母溝通,給予孩子必要的鼓勵,讓他的精神世界不再是荒蕪的沙漠。
慢慢的,孩子的反應就變了,會和我們分析學習的情況了,人也慢慢自信起來。
丫頭提到的這個案例,只是精神富養最基本的表現——給孩子尊重和愛。
只有有了這個前提,孩子才會對生活和學習有信心,才會有奮鬥和向上的動力。
現在我們就來說說精神富養的其他方面。
精神的富養說白了就是給孩子創造更多的精神層面的成長,可以是增長見識和閱歷,也可以是陪伴的鼓勵與分享,還可以是解決問題的巧思和創造……
她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形式,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孩子精神世界的關注。
我們的忙碌使得我們很少有精力去關注到孩子的精神世界,所以丫頭今天才會把這個說給大家聽。
忙碌的是我們的身體,不是我們的靈魂。我們可以撐住生活的巨大壓力,那麼我們就可以擠出時間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一會的親子共讀時光,短暫的溝通和交流,或者就是簡單的一頓午餐晚餐,都會給孩子的精神世界灌溉施肥,孩子也不需要我們的很多東西,需要的僅僅是我們的愛!
孩子是感性動物,再豐富的物質條件也無法使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但是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溫暖的吻,一頓粗茶淡飯、一個問候等等,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無處不在的父母之愛!
所以,丫頭希望我們的小夥伴可以把愛的教育放在心上,執行在行動中,讓精神的能量充盈在孩子的周圍,用愛灌溉孩子們精神世界,讓愛變成鎧甲,擁抱他們勇敢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