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出生後最早接觸的生活環境,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在0-6歲階段,他們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最長。
自此以後,孩子就會奔波於學校→家庭之間,陪伴孩子的主要物件也變成同學、老師和未來的伴侶。
但不可否定的是,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一生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因此,父母要珍惜陪伴孩子的短暫時間,可是生活中他們卻遇到了不少難題,其中之一就是親子溝通問題。
“寶,七點了,寫會作業吧。”
“哦。”
“今天在學校遇到什麼有趣的事情了?給媽媽講講。”
“沒有。”
“你這孩子,怎麼對媽媽說話那麼冷漠。”
“沒有啊,好了我寫作業了,你快出去吧。”
相信大部分寶媽、奶爸對遇到過這種情況,那就是親子溝通不融洽,孩子對你愛搭不理,好似他們對你多說一句話都是對你的賞賜。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不是孩子本身問題的話,那就是父母在生活中給孩子留下了不良影響。
親子溝通不融洽,父母需行為自查1.先入為主認定孩子犯錯誤
在親子真人秀節目《超級育兒師》中,有一期節目講述了這樣的小插曲。
晚上七時,萌萌準時去做作業,做作業的時間要控制在1個小時內完成,也就是八點之前。
在這段期間,媽媽不能去打擾萌萌。
過了一個小時後,媽媽去檢查萌萌的作業完成情況,發現萌萌並沒有完成作業,當下就說道:
“是不是又不認真寫作業了?有沒有溜號?”
萌萌並沒有回答,只是嘟著嘴,滿臉委屈的樣子。
這時候,育兒師蘭海才站出來問向媽媽,“你為什麼會覺得萌萌是因為不認真才沒有完成作業呢?難道就沒有其它原因嘛?”
聽到蘭海的話,媽媽才想起來問道:“怎麼沒有在規定時間完成作業呢?”
“今天的題有點難。”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生活中大部分父母都對孩子有先入為主的慣性思維,而且這種慣性思維還是否定孩子。
孩子在學校跟別人打架,父母只會想孩子是不是淘氣了,而不會想孩子是不是被同學欺負。
如果連父母都看不起自己的孩子,總是把自己孩子往壞的方向想,他們自然不會願意搭理你。
被別人冤枉的滋味最難受了,尤其還是被自己最親愛的爸爸媽媽冤枉。
2.無效溝通
無效溝通,就是父母跟孩子的對話沒有效果,甚至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這一天,小明放學回家後,寶媽發現他的褲子又沾滿了泥土,當下就怒了:
“你這孩子,又把衣服弄髒了!媽媽給你洗一次多費勁你知道嗎,我是你的保姆嗎?”
總而言之,小明回到家後,媽媽的關注點不在小明身上,而在於衣服。
相比較之下,我們在看日劇時都會發現孩子回家後,父母說的第一句話都是:
前者是無效溝通,就算寶媽說幾十次,孩子都不會聽,他們打心底眼裡厭煩這種行為。
3.孩子缺乏陪伴
說句玩笑話,一年365天,父母300天出差不在家,孩子只能跟著老人或者家中的寵物玩耍。
這時候,等到父母閒暇想跟孩子親熱時,卻遭到了孩子的冷漠對待,這是孩子的錯嗎?
不是,那是父母的錯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往大一點說,可能錯的是世界。
有時候,父母總是會埋怨孩子玩手機、看電視,那麼為什麼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父母有時間多陪陪孩子,他們還會抱著手機電視不鬆開嗎?
所以,別怪孩子不搭理你,就算是狗狗貓貓,你長時間不理它,它們也會對你有意見。
親子溝通對孩子的重要性1.親子溝通可以促進親子感情,增加孩子安全感
父母有沒有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在學校遭受到霸凌時就可以體現出來。
如果孩子遇到校園霸凌,第一時間就把事情告訴父母,這說明他們信賴你,相信父母會保護自己。
但若是孩子默默吞下苦果,誰也不說,那就說明親子溝通不融洽,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在潛意識裡可能並不信任父母。
2.親子溝通融洽,可能讓孩子少走彎路
美國兒童心理研究所的勞倫斯研究員,花費3年時間調查近3萬名學生,他得出的研究結論是:親子溝通融洽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較好,並且很少染上壞習慣。
想一想其實道理也簡單,親子溝通融洽時,父母說的話孩子耳朵都會聽進去,不融洽時,父母的話就是耳邊風,孩子左耳進右耳出。
所以,父母要加強親子溝通、增進親子感情,這樣才會讓孩子未來更有出息!
如何加強親子溝通?JASP技巧幫你輕鬆搞定!中國一位心理學家曾提出用JASP技巧幫助緩和親子關係、加強親子溝通、增進親子感情。那麼,什麼是JASP技巧?
J—Journey—親子旅行
正常來說,無論是外向的孩子、還是內向的孩子,他們都喜歡旅行。
內向的孩子只是不喜歡說話罷了,但是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感,親子旅行的過程,就是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點。
父母可以跟孩子介紹景區的故事背景、好玩的景點,這讓孩子大開眼界的同時,還會留下美好的回憶,他們對父母的好感度會倍升。
如果父母玩過galgame遊戲的話,就可以把孩子當成攻略的物件,而親子旅行的選項就可以讓孩子對父母的好感度+20!
A—Accompany—陪伴
有一句話說得好,“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可是,有多少父母願意花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呢?
《家有兒女》第二部中,其中一集就講述了這樣的故事。
小雪的高中同學戴明明是單親家庭,他的父母很早就離異了,雖然她是一名好勝、追求獨立的少女,但是依然渴望得到父親的愛。
可是,她的父親戴天高一心撲在事業上,很少陪伴自己的女兒,同時也不懂得陪伴女兒的重要性,他只會覺得給女兒零花錢、買新衣服、吃大餐就是對女兒的愛。
事實上,戴明明想要的愛並不是這些物質東西,而是老爸陪她一起在家吃頓飯、看會電視劇、扯扯家常,僅此而已。
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他們就會尋求其它物品作為替代品,可能是寵物、可能是狐朋狗友、可能是手機,但絕對不再是你。
所以,父母想增進親子感情,就多陪陪自己的孩子吧,這會讓孩子對你們的好感度+30哦!
S—Say—有效溝通
前些天,兜媽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姑娘,我們去洗澡吧!”
“不洗。”
“不洗澡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哦!”
“那也不洗!”
媽媽怎麼勸女兒,女兒都無動於衷,然而爸爸只說了一句話,女兒就開心地洗澡了去了。
“姑娘,我們玩水去吧!”
“好啊,走吧!”
大概,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吧。
同一件事情,換種不同的說法,孩子的反應就完全不同。
與此同時,父母也要給孩子灌輸這四句話:
①孩子記住,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不管發生什麼事,爸爸媽媽都會和你在一起。
5.12汶川大地震時,一位母親勇敢地保護著自己的3、4個大的嬰兒,同時她的手機裡還有一條未傳送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記住我愛你。”
這兩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②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你是獨一無二的,走你自己的路。
這句話表明了父母對孩子的信任與支援,會讓孩子產生自我認同感。
心理學家馬洛斯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從最低到最高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句話直接給孩子最高層次的需求,他們自然會喜歡父母。
有時候,父母跟孩子難免會有分歧,而這時自大的父母就會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等等,這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孩子並不喜歡被否定,特別是他們堅決認為自己對的情況下,所以父母要適當地接受孩子的想法,或者說“那你能給爸爸媽媽證明一下嘛?”
這些話都比一竿子否定更好。
④我相信你可以
S9《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的半決賽中,IG對陣FPX的第二場比賽,打野Ning就對中單肉雞說過這句話:“你能做到嗎?肉雞,我相信你可以!”
然後,肉雞就漂亮的拿到了雙殺。
這句話可以增長孩子的信心,但許多父母卻不懂得增長孩子自信的重要性,一旦孩子做錯某件事,就只會罵他們是“豬、傻子”。
試問,父母總責怪孩子,孩子還會跟你們好好說話嗎?
所以,父母要學會語言的魅力,會說話、灌輸這四句話,那樣孩子就會對你們好感度+30。
4.P—Play—親子游戲
前文我們說過了,父母陪伴孩子的最關鍵、最長的時期就是嬰幼兒期,0~6歲,這段時期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遊戲。
所以,親子游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實,父母陪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也是陪伴的一種方式。
接下來,兜媽就介紹一些有趣的親子游戲。
①推“箱子”
孩子變成小叮噹,父母變成箱子,這個遊戲的名字也可以叫《推箱子》。
爸爸或者媽媽躺在地面上,讓孩子推動你們的身體,這時候你要全身鼓足力氣,阻止身體滾動,讓孩子努力推動你的身體。
孩子不會感到氣餒,反而會來勁,這會鍛鍊孩子的身體、毅力!
②投擲
拿一個乾淨的垃圾桶或者乾淨的桶放到某處,距離目標約5米左右後,讓孩子拿著沙包扔桶裡。
男孩子都喜歡玩這種類似射擊的遊戲。
吹好氣球后,父母把白紙捲成沙漏狀,屆時就會變成顛氣球的最佳拍檔。
父母陪孩子玩遊戲,可以讓好感度+20哦,這樣親子溝通大作戰好感度就正好變成100了!
結束語
想要孩子搭理父母,父母就先自查有沒有行為不當的時候,若是有的話就要學會JASP技巧,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陪伴和耐心,這樣孩子才會更喜歡跟父母聊天,親子溝通才會更融洽。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