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1

龍應臺曾經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她去拜訪一個朋友。與朋友在院子裡聊天的過程中,朋友的大女兒回來了。

那時,她看到的這個女孩子18歲,手裡拿支菸、穿著“新潮”,露出肚子,身上還有刺青。那次回家,還帶著她的男朋友一起,她男朋友也抽菸、紋身。

兩個人竊竊私語、有說有笑,對家裡來了客人完全不在意。

龍應臺想起,自己第一次見這個女孩子時,她8歲,是個能把清酒上的“日本清泉清酒”和“櫻花圖”,寥寥幾筆,輕鬆畫出來的姑娘。她很驚訝,慫恿她的父母培養她這方面的才能,但總是被一大堆理由搪塞過去——忙、再等等……

沒想到,十年之後,一個孩子的人生軌跡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她不禁感慨,原來父母跟食物一樣,是有有效期的。

孩子在年幼的時候,是最需要父母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孩子不被陪伴不被關心。

等到長大了,再想教育,已經來不及了,孩子也不會聽。

2

去年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新一任行政區長的林鄭月娥,在接受電視專訪時,談及自己育兒觀。

她說,“兩個孩子小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請一個工人,煮飯什麼事都是親自做,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孩子要感覺到媽媽是照顧他們的。”

雖然身居高位,她依然覺得“母親”的角色更加重要;

工作繁忙,總是爭取時間一起吃飯,為孩子下廚;

孩子升學到了英國,為了方便照顧,她申請降職調到倫敦辦事處。

這些做法,都源於林鄭月娥的一個想法,她堅信“用心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尤其是孩子幼小的時候,是非常需要被人照顧的。

所以現在令她無比欣慰的是,兩個兒子學業有成,從劍橋大學畢業。雖然長大了,跟自己依然很親近。

3

對一個家庭來說,有了孩子,就像是有了軟肋。

每一對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賺更多的錢,買更好的玩具、報更貴的輔導班,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但對孩子來說,她們更需要知道的是自己在父母眼中是重要的,她們永遠被愛圍繞著。

兒童心理學有研究表明,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基石,能幫孩子更好地認識世界,並建立完整的人格,而幼年時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

如果在這段時期,父母的愛是缺失的,那孩子就會在這段空白的地方填補上其他東西,變得——

性格自卑內向,沒有自信心;害怕親密關係,缺乏歸屬感;沉迷於遊戲,脾氣暴躁,不善表達……

而參與孩子成長的意義在於,他會因為你的陪伴,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是重要的。

他會因為你曾帶著他去認識這個世界,而對世界充滿好奇、報以期待。

至此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問題,他都有勇氣、有底氣成長出解決問題的能量,去抵達屬於自己的榮光。

4

雖然我們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性,但是對很多父母來講,賺錢養家和陪伴孩子似乎成了兩件不可兼得的事情。

畢竟,生活中吃喝拉撒、孩子的教育問題,哪樣不用花錢,而賺錢就意味著沒時間陪伴。

但陪伴並不是要24小時都圍著孩子轉,而是抽出一定的時間,心無旁騖地跟孩子一起享受當下的時光,比如:

共讀一本書,給孩子講講繪本中的故事;

一起吃晚餐,在餐桌上聊一聊身邊的小趣聞;

陪孩子畫畫、搭積木,在她遊戲的過程中給予鼓勵以及建議……

除了,制定專屬的親子時間,父母更加需要注意陪伴的方式。

陪伴不是管教,也不是保姆式育兒,而是讓孩子在平等親密的關係中交流、成長。

要知道,培養出一個不健康的孩子,是對父母最大的懲罰!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杜絕寵溺過度,讓孩子健康成長,媽媽一定要學會三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