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家長們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可以早日獲得成功的人生。因此,家長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教育孩子,告誡孩子,希望孩子可以避免重走自己走過的彎路,少吃一點人生的虧,甚至家長想要完完全全地替孩子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

家長是心疼孩子,但是如果要像幼兒學步一樣爸爸媽媽一步步提著孩子走被規劃好了的道路,強硬地把自己的經驗教訓、意念想法灌輸給孩子。

當家長想法與孩子想法起衝突時,否定孩子的想法,不管不顧地按著家長的想法走,就會導致孩子很難真正地長大,容易對父母產生埋怨,喪失自信和自我人格,成為爸爸媽媽手中的“提線木偶”。

極端過度關心保護下的孩子永遠無法長大

在婚戀市場上,“媽寶男”遭到眾人的嫌棄,他們的經典話語:我媽說……,我媽說了……,更是成為了眾人調侃的話柄。

我的一個朋友小陳,他就是偏“媽寶男”那一型的人,三句話都離不開他的媽媽,其實他也很清楚他這樣說話處事很遭人嫌棄,他也想做出改變,但總是無濟於事。

他跟我私下訴苦:從小到大,他的媽媽會準備好他第二天要穿什麼衣服去上學,要玩的玩具,要吃的菜,要交的朋友都由他的媽媽決定。

高中時的文理分科是他這輩子唯一一次強烈地反抗他的媽媽,然而他的媽媽還是給他改了意願,選擇了他完全不擅長卻是媽媽口中好考大學的理科,上了個三流本地大學的熱門專業,因為媽媽說大學離家近比較方便,熱門專業好找工作。

他從來都沒有為自己的事情真正做過決定,導致現在的他一遇到事情就會想要先問問媽媽的意見。

每當小陳流露出一點不願意的意思,他的媽媽就會說:這都是為了你好。但是小陳沒有覺得自己得到了媽媽口中的“好”,他幾乎沒有朋友,與同事脫節。

自己被媽媽的“好”壓得喘不過氣,想要掙脫卻無從下手。實際上,小陳媽媽口中的“好”是控制慾在作祟,家長把自己的想法以“為你好”的藉口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孩子在痛苦與掙扎中無法反抗,沒有感到真正地活過,成為永遠長不大的“巨嬰”,喪失靈魂的“木偶”。

家長的過分控制,真的能實現家長口中的“為你好”嗎?

1.家長的過分控制會剝奪了孩子的意識自由

孩子們擁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他們的想法總是千奇百怪的,如果父母總是想著去改變孩子的想法,讓孩子乖乖地聽自己的,否定孩子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長此以往,他們就不願意去花精力獨立思考,更不願意跟爸爸媽媽說出自己的想法。

夏目漱石在《倫敦塔》中說:

“沒有什麼會比意識內容上無變化更為痛苦,沒有什麼會比活生生的身子給無形的繩索捆得動彈不得更為痛苦了。

人活著就是可以自由活動,活著而不準活動,這就等於被奪走了生的意義,只要感到生的意義被奪,當然比死更為苦痛。”

孩子遭到父母的精神控制,要麼任由父母做主其想法,就會逐漸放棄自己的獨立人格,認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就這樣隨隨便便像木偶一樣憑父母做主,要麼父母的想法自己不認同也無可奈何,思想上的不自由讓他們痛苦壓抑,感受不到活著的意義,就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悲觀厭世。

2.家長的過分控制會為日後的親子關係埋下隱患,造成日後的親子矛盾

老話說:孩子三歲前是沒有記憶的。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小時候能記住的東西很少很少,他們這時候的想法轉瞬就忘,所以隨便忽悠小孩子,在每一件小事上都對孩子進行“控制”,以聽爸爸媽媽的話,要做個乖孩子來讓孩子放棄自己的想法。

實際上,每一次的“控制”,每一次罔顧孩子的意見,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童年陰影”,對他們造成心理傷害。

哪怕他們記不清在哪一件小事上與父母爭執,但父母的強硬會讓孩子產生反抗情緒,讓他們骨子裡埋下“反抗”的導火線,當遇上孩子的叛逆期,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與家長長期積累的矛盾猛然爆發,與家長吵、鬧,甚至大打出手。

3.家長的過分控制會讓孩子成為“巨嬰”,難以獨立

楊絳先生說: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父母、伴侶、兒女都只能陪伴人的一段時期,能陪伴自己最久的只能是自己,人終歸要學會獨立。

但是在父母的過度關心、過度保護下,按照父母安排的既定軌跡行走,事事都有父母抉擇、依靠,父母在尚且好過,但父母終會老去,需要孩子獨立支撐自己和家庭的時候,孩子手足無措,已然喪失獨立生活、思考的能力,成為“廢人”。

什麼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地成長?

1.別以教育的名義綁架孩子

為了讓孩子能夠變得更好,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名課外班,一個兩個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但是整天排得密密麻麻的課程會讓孩子感到很大的壓力。

雖然是以培養孩子為目的,但是實際上是把孩子束縛在了爸爸媽媽親手做的“牢籠裡”。教育不能盲目,要知道孩子喜歡什麼、願意做什麼、擅長什麼,尊重孩子,給他們選擇和思考的空間。

2.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誰都經歷過從前那個少年的時期,但又選擇性地忘記。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肯定會先從自身的位置考慮,不經意地就站在制高點,以上帝視角對孩子說教,孩子自然就會很反感這樣的關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爸爸媽媽們要學會多從孩子的角度看看問題,這樣就更能體會孩子的感受,理解他們的想法。

3.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優秀的榜樣

羅·阿謝姆說:

“一個榜樣勝過書上二十條教誨。”

父母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父母能夠以身作則,以孩子為鏡子,想讓自己變得優秀,孩子就會明白優秀的標準是什麼,怎麼才能做到優秀。

爸爸媽媽永遠是孩子的超級英雄,孩子會因為崇拜父母而努力向父母靠齊。你讀書,你的孩子會跟著讀書,你玩手機,你的孩子會跟著玩手機,這是源於孩子的天性——模仿父母。

所以,優秀的父母不會通過強制控制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向成功接近,而是孩子自願、主動地學習變得優秀。

孩子是獨立的,他擁有自己的人格、意識,他會在自己的想法指導下做出他想要做的事,只要不違規犯法,父母都應該尊重他、支援他。

盲目的控制自己的孩子,只是家長的“控制慾”作祟,孩子不是家長的衍生品,他們是獨立的個體,給孩子成長的自由,他們才能更加接近成功、獲得快樂。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科學育兒|如何正確的護理寶寶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