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培養,過去棍棒式的教育,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於是寶爸寶媽們開始追捧“肯定教育”,正面影響孩子。
每當孩子取得進步時,總會不自覺地跟上:
“寶寶,你真棒!”
“寶寶,你真聰明!”
我們誇孩子,是因為我們懂得“肯定教育”的重要性,但誇獎也是一門學問。
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孩子進行了長達10年的實驗,結果令人深思:
首先,讓孩子完成非常簡單的拼圖遊戲。
之後,對A組給與“你很聰明”的表揚,而對B組給與“你剛才一定很努力”的鼓勵。
隨著難度加大,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
常常被誇聰明的孩子,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維”:認為“因為聰明,所以成功”。為了保持聰明,會更願意保守行事,而一旦遇到“瓶頸”,就會變得沮喪;
常常被誇努力的孩子,容易形成“成長型思維”,相信“只要努力,就能進步”。所以,隨著挑戰難度升級,孩子更容易獲得自信和進步。
我們身邊有很多“讚美教育”的媽媽,孩子幫忙做家務,會誇一句“你真棒”;孩子吃了一碗飯,會來一句“厲害了”!
慢慢地,孩子變得說不得、罵不得.......
原來孩子與大人不同,他們是用感覺認識世界,過多的讚美就像一種洗腦:我不知道我哪裡棒,反正就是棒棒噠!
當孩子問爸媽:
“媽媽,你看我畫的好看嗎?”
“好看!”
“我畫的真的好看嗎?”
“真的很好看!”
這時候孩子是滿懷期待得到爸媽反饋,但很多時候父母開啟了“為您轉人工智慧服務”模式。時間久了,孩子會懷疑自己,他們不知道自己好在哪裡。
敷衍式誇獎,可能會使孩子盲目自信或缺乏自信,正確鼓勵孩子,是個技術活兒!這幾點建議寶爸寶媽們可以收藏起來:
1、誇孩子要具體當孩子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時,要誇,還要具體地誇,即“原因+鼓勵”:
“你剛才認真畫畫(這是被誇的原因),太棒了!”
“你真厲害,你剛才是怎麼做到的(讓孩子自己分析成功的原因)?”
回想一下,我們上學的時候,如果老師給與20個字的點評,是不是有一種被關注的感覺,然後更有動力去加倍努力?
2、誇獎努力和進步當孩子為一件事情付出了努力,要誇,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尊重和認可。比如:
孩子考試取得好成績了,與其說“你真棒”,不如說“媽媽看到你為這次考試做了很多準備,你的努力沒有白費,真棒!”
抓住孩子每次進步的地方,給與鼓勵和肯定,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喜歡和欣賞他的進步,也能接受他的侷限和不足,他會更加看重自己努力的過程。
3、誇孩子新的嘗試孩子能力範圍內的事,就不要再重複誇了,否則他會覺得誇獎來得太容易。當孩子敢於嘗試新的挑戰時,及時鼓勵:
“你竟然做到了,再走遠一點,好棒!”
只要努力了,就值得鼓勵,讓孩子慢慢知道,輸贏是其次,嘗試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4、誇孩子的毅力當孩子嘗試有挑戰性的任務時,記得多肯定孩子的耐心和毅力。比如:
“堅持就是最大的成功,表現不錯,繼續加油!”
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堅持,鼓勵的同時,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大壓力導致半途而廢,成功的可能性會更高。
5、誇孩子要真誠走心如果想不起來怎麼誇,就先不誇;如果要誇,就要真誠可靠:
“咦,你畫的是昨天看到的那隻毛毛蟲嗎?色彩搭配很不錯哦!”
誇獎後,一個肯定的擁抱、一個讚賞的眼神,都能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真誠。
6、誇獎時放過錯誤表揚的時候,可別把孩子之前的錯誤也順嘴禿嚕出來:
“今天自己收拾玩具啦,真乾淨!你說你平時把屋子弄得亂七八糟的......”
這種表揚相當於給孩子一個甜棗再來兩下鞭子,不用在這個時候翻“舊賬”。表揚孩子時,強化正確的就夠了。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渴望被人賞識。孩子最渴望的是父母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