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當孩子犯錯誤後,你會如何教育和引導孩子?

大多數情況下,根據父母們的處理方式,基本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一種是懲罰,為了讓孩子因為害怕而下次不再犯錯,另一種是管教,讓孩子了解自己的錯誤,承擔相應的結果,也知道再遇到這樣的事情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和麵對。

管教能夠帶來孩子內心改變,幫助孩子學習承擔責任,遵守界限;而長期的懲罰帶來的,將是親子關係的破壞,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逐漸變的逆反和不自信。

我們可以通過了解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來儘量避開懲罰的誤區,在小孩犯錯的時候,可以實施給孩子帶來正面影響的管教。我們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父母,在使用不同的教導方式,孩子產生的不同的反應:

父母是憑什麼教育孩子,是憑權力,還是憑權威?

美國心理學家鮑姆琳德 (Diana Baumrind) 半生都在研究父母教養方式,他認為在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控制的維度,會出現兩種型別的父母:專制型和權威型。

權威型的父母認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應該有權威。父母會對孩子解釋父母管教的規則,會理解與尊重孩子,與孩子經常交流,以積極肯定的態度對待兒童,及時熱情地對兒童的需要做出反應,尊重兒童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

父母在情感上對孩子更多的是接納和溫暖的教育方式,對兒童的心理髮展有許多積極的影響。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尊重,獨立性強,善於自我控制和解決問題,自尊感和自信心較強,喜歡與人交往,對人友好。

而專制型的父母常以冷漠、忽視的態度對待孩子,他們很少考慮孩子自身的要求與意願,甚至會經常貶低,諷刺和挖苦孩子。他們對孩子的懲罰往往是出於自己的衝動,為了發洩自己的挫敗感,而不是為了孩子的成長。他們的管教往往沒有確定性,常常隨父母的心情而定。

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常常表現出焦慮、遇到事情容易退縮和不快樂。他們在與同伴交往中遇到挫折時,易產生敵對反應。

專制型父母以自己為中心,關心的是父母的命令有沒有被滿足。他們的說話方式是:為什麼不聽我的?權威型父母以孩子的成長為中心,關注的是孩子的內心能否產生正確的動機:你做了一件XX事情。(客觀說出孩子做了什麼。)

專制型父母關注孩子的行為改變。他們的說話方式:你現在立即去做。權威型父母關注孩子的內心是否改變。他們的方式是:你自己覺得應該如何做?

父母的安全感影響教育方式

管教型父母通常安全感比較好,懲罰型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缺乏安全感。一個人的安全感通常受到童年時的經歷和現在的人際關係的深刻影響。

自身安全感好的父母,能夠更好地接納孩子,更有耐心。而一個自身安全感缺乏的父母會對待孩子更加刻薄。童年時被忽略,現在的人際關係又很緊張,特別是婚姻關係缺少親密感,會導致一個人情感匱乏,內心孤獨,所以對待別人和孩子也會傾向於過於嚴厲。

恐懼是間黑房子,消極的東西就會成長。安全感不足的父母會對孩子的成長缺乏信心,從而產生焦慮、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所以,在看到孩子犯錯誤後,往往會對孩子進行懲罰。要想成為一個管教孩子而不是懲罰孩子的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自己能更有安全感。

不同的父母會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孩子的錯誤行為

懲罰型的父母看到孩子犯錯誤,通常會說:“你做錯了!你怎麼又犯錯誤了?”這時候父母的內心會充滿憤怒,敵意和挫敗感。

而管教型的父母看到孩子犯錯誤後,不僅看到的是一個錯誤,同時還看到這是一個教導孩子的機會,父母的內心有愛和接納。因為管教型父母知道孩子的責任感是後天訓練出來的,所以,每一次錯誤都是一個訓練和矯正的機會。

只看到錯誤的父母當然會心裡暴躁,就容易懲罰孩子;而看到這是一個機會的父母心裡會更安靜從容。

不同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

懲罰之後給孩子帶來的是恐懼和罪疚感,孩子處於痛苦情緒當中的時間較長,即使是孩子平靜下來後,父母能明顯感到和孩子有了疏遠感,孩子感受不到他們的溫暖和支援。

在這類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為上的兩面性,而且焦慮、退縮、不滿、對人缺乏信任,同時也缺乏自信,心情不開朗,容易產生報復心理和攻擊行為。

而管教之後的孩子往往能較快安靜下來,和父母的親密關係也沒有改變,有的家長會因此和孩子的關係更加親密。由於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孩子覺得父母值得信賴,對父母的教育持開放和接受的態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孩子則容易形成友善、真誠、合作的品質,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社會適應性強,能愉快而自信地學習。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河北省兒童醫院】幼兒急疹的自我判斷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