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一位寶媽的聊天中嘻遊君有了意外的收穫,迫切想要分享給那些正犯著同樣錯誤的家長們。
寶媽說自己不到三歲的女兒特別乖,但是突然發現女兒好幾次意外受傷不僅不告訴自己,甚至在自己發現的時候會故意遮擋傷口不讓看。
嘻遊君也很好奇,別提受傷了,就是有點身體不舒服一般的寶寶都會找父母撒嬌求助,怎麼她家三歲的女寶反而自己默默承擔呢?
透過深入瞭解才知道,是這位寶媽覺得自己寶寶雖然是個女兒,但也應該勇敢一點。女兒還不到1歲的時候,就不得不常常面對各種手足無措的情況。
比如女兒摔倒了,這位寶媽不會馬上扶她起來,走累了不會被輕易抱起。寶媽常常說的話是「加油,你能行!寶寶能再堅持一下嗎?自己先努力看看」。
也許,看到這裡的不少家長會疑惑,這不是為了讓孩子早點獨立嗎?
很多家長都聽過教育孩子的一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卻少有家長去想如果孩子做不到該怎麼辦?是為什麼?
孩子總是遇到超越自己年齡或能力的挑戰,不會更加勇敢,而只會產生兩種心理:一種是除了自己,沒人可以依賴;另一種是「習得性無助」。
前一種心理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和成人以後的生活中無法與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不論是父母還是伴侶,或者朋友。後一種心理則容易讓孩子在面對很多困難時都「坐以待斃」。
很顯然,這位寶媽的女兒已經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向媽媽求助。無數次的經驗告訴她,她只能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所有問題。
可是,她還不到三歲啊!
三歲以下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建立安全感和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這才是可以勇敢的基礎。
而父母這種「旁觀鼓勵」的方法只會讓他們不僅開始恐懼這個困難重重的世界,也會逐漸關閉自己的內心。
一個不知道喊疼的孩子是真的堅強嗎?只是他們知道喊也沒用,根本沒人心疼自己罷了。
我們都曾經看過一些極端的育兒新聞,在2012年一位鷹爸曾因讓自己4歲的兒子雪地裸跑被廣為關注。當時只有零下13°C,可4歲的小男孩卻要在父親的要求下裸跑,所為的,不過是迎接農曆新年。
身為父母,當然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了期待,但這樣的教育方式會不會太殘忍太自私了?
那麼,怎麼做才能真正教會自己的孩子勇敢呢?是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獨特脾性去進行引導,並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去嘗試,而不是急著去收穫所謂的「教育成果」。
一個不到1歲的寶寶可能摔倒了就會哭,會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撫。此時你對寶寶說「男子漢不要哭,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只會讓他的心理充滿了絕望。
有些孩子可能天性內向,比較靦腆。他們並不是不夠勇敢,或者不願意嘗試,而只是需要積蓄更多的力量。
當父母允許他們慢慢來,就會在某一天收穫巨大的驚喜。他們彷彿一夜間就長大了,以前你所擔心的問題瞬間不存在了。
勇敢不僅是一種好品質,也是一種需要積攢而成的力量。真正的堅強和勇敢從不是逼出來的。
隨便搜搜,我們就可以在網路的各個角落看到那些在深夜裡獨自舔舐傷口的傷心人,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不敢哭。
總有人問,為什麼一些人沒經歷什麼大事就突然崩潰了。沒有人知道,在這些人的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哪些日積月累的打擊。崩潰前,不過是收到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棵稻草。
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來說,有充足的安全感才敢去探索這個世界。
當他們每次受傷了才不會害怕,因為回頭就是父母溫暖的懷抱可予以安慰、療傷;當他們每次失敗了才不會灰心,因為知道有人可以求助,自己可以重新再來;當他們每次沮喪了才不會鑽牛角尖,因為曾經有人不斷對他們說「沒關係,別怕,有我在」。
被允許脆弱的孩子反而會在內心埋下勇敢的種子,隨著成長,他們遇見問題會先去想各種能夠解決的方法,他們願意不斷嘗試各種能夠成功的道路。在外人看來,他們無比堅強和自信,但對他們自己來說,不過是從小到大的經驗重複而已。
人,貴有獨特的精神和能夠創造奇蹟的雙手。金山銀山都可能敗在坐吃山空之下,物質條件不好的人卻可以白手起家。
也許,作為父母,你想把自己的整個世界都給孩子,還深怕不夠多、不夠好。但作為孩子,只希望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而不是因為他們足夠勇敢、優秀或者聰明才值得被愛。
如果希望你的孩子可以獲得真正的勇敢品質,請記得先給一個擁抱,允許他們一時的做不到,再去示範或者溝通,然後給他們時間,而不是急著逼他們長大,逼他們不行也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