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2017年,HSBC 釋出的全球教育報告統計了全球各國和地區的平均教育支出。其中,中國香港排在第一位,平均教育支出高達132161美元,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其次是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和美國。中國臺灣($56424)和中國大陸($42892)分別排在第五和第六位。
家長對孩子教育不遺餘力地投入的背後,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是“光宗耀祖”“光耀家族”的渴望。
但教育投入與孩子學習成績並不一定成正比,有時候甚至適得其反。這和老百姓種莊稼的道理一樣,適當施點化肥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但如果施肥過度,農作物可能會被化肥活活“燒”死。
如果家長愛得太過用力,那份沉甸甸的愛就像套在孩子身上的枷鎖,反而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反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本書裡,令我影響最深的是第一個故事——眼鏡仔。眼鏡仔是作者教的第三個學生,卻是經常被忽略、不願被想起的學生,因為想起眼鏡仔,就會感到不愉快,會是一種負擔。
很好奇為什麼一個孩子會帶給老師這樣的感受,是學生做出了什麼傷害老師的事情嗎?帶著這樣的好奇與困惑,讀完了眼鏡仔的故事,我的心情同樣沉重,同時也能理解作者為什麼既不願提及眼鏡仔,又為眼鏡仔的命運擔憂著。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心理學上有個貼標籤效應,說的是當一個人被別人下某種結論,就像商品被貼上了某種標籤一樣。當被貼上標籤時,就會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而引起的,故稱為“標籤效應”。
由此推之,當一個孩子被家長說成笨孩子,他是不是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而對自己失去信心呢?
眼鏡仔出生在臺中市,父親在一箇中型規模的房地產公司當總經理,擁有良好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母親在家當全職太太,外表雍容優雅,在外人面前說話輕聲細語,是外人、老師眼中的好媽媽、好母親。眼鏡仔從小到大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名牌,上下學由媽媽開著專車接送,生活條件相當優越。
父母對眼鏡仔的學習抱有很大的期望,只要對學習有益,無論多少錢,父親都願意出。母親花很多時間栽培眼鏡仔。在外人眼裡,眼鏡仔儼然是幸福小孩的代表。
但生活中的眼鏡仔,卻被強勢的母親過早地貼上了“笨”“遲鈍”的標籤。每次做題都會因為高度緊張,而導致思路被設了路障似的卡在那裡,“寫下答案”這個動作簡直成了眼鏡仔的心魔。
“墨菲定律”中有句話是說“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越怕出錯越出錯”。
眼鏡仔就是這樣,越怕出錯越怕考不好,越是容易出錯越是考不好。因為成績總是達不到媽媽的要求,也就換來一次又一次變本加厲的辱罵、體罰、打耳光。似乎一次次印證了媽媽說得“笨”“遲鈍”是對的,連眼鏡仔自己都會覺得自己確實很“笨”。
家長過早地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也許家長只是為了激將孩子,但小孩子並不懂得大人的複雜心思,傻傻地把大人的話當真,誤以為自己真的是很笨、很遲鈍,對自己的判斷力失去了信心。
大人的無心之言,吐一時的口舌之快,動不動就給孩子貼上各種負面標籤,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是看不見的、不可估量的。
②懲罰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覷李玫瑾教授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最後的資料顯示: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非常大。有25.7%的孩子會自卑甚至抑鬱,有22.1%的孩子會變得冷漠,有56.5%的孩子會時常易躁易怒。且有資料證明,有性格缺陷的孩子更容易走偏。
眼鏡仔的媽媽把打罵當作管教孩子的唯一方法。眼鏡仔稍有差錯,就會換來媽媽的一頓辱罵,甚至體罰、扇耳光。媽媽甚至要求家教老師只要眼鏡仔做錯題,就可以隨意打罵眼鏡仔。在家裡眼鏡仔毫無尊嚴可言。
這也讓眼鏡仔對那麼無關緊要的小瑕疵都會反應過度。就象作者寫的:“他的反應卻非常劇烈,肩膀很快地拱起來,背部連動地微彎成弓形,臉側向與我相反的方向。”
無論是媽媽還是以前的家教老師,都沒有給眼鏡仔任何犯錯的空間,這讓幼小的眼鏡仔以為犯錯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害怕做錯事”已經給他的學習造成了相當大的困擾。
眼鏡仔儼然是一個被嚇壞的孩子。長期的打罵不僅讓孩子變得膽小、自卑,甚至對打罵產生了錯誤的認知,連眼鏡仔自己都認為自己是要捱打才能長記性的。
打罵孩子在當下會收到立竿見影的的效果,而長期下去卻可能毀了孩子的整個人生。
拿破崙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人都要喜、怒、哀、樂,有情緒是正常的。人的負面情緒與理性認識之間也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係,如果我們能把控負面情緒,它就會消聲匿跡;如果被負面情緒所掌控,人就會失去理智。
眼鏡仔的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嗎?顯然不是。眼鏡仔的媽媽不善良嗎?也不是。她可以收留流浪貓,並溫柔地對待每一隻貓咪。卻唯獨對眼鏡仔,像是換了個人似的。
眼鏡仔的爸爸雖然為家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因為忙於公司事務,很少能陪伴眼鏡仔。在與公司同事談論孩子學習成績的過程中,眼鏡仔不理想的成績經常會讓爸爸倍感失落。於是,對孩子的期望不斷加碼,同時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壓在了孩子媽媽一個人身上。
沒有工作的媽媽在家庭中的地位自然矮人一茬,又因為眼鏡仔的成績,常常要遭受愛人的責難,教育孩子的重任、內心的怨言無處釋放,眼鏡仔自然就成了媽媽壞情緒的輸出口,甚至媽媽把夫妻感情都賭在了眼鏡仔身上。
就象作者說的:“父母是一種太孤單的職業,一旦他們的情緒找到出口,便會繼續開發這條道路。”
沒有一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每一個母親都知道怎麼去愛自己的孩子。
身為母親,想要愛孩子,不如先學會愛自己。所謂愛自己,就是除了照護好自己的身體,還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
如果一個母親連自己的情緒都管理不好,內心一片陰暗、髒亂、繁雜,卻要用粗魯的方式強硬地把自己的思想加在無辜的孩子身上,對孩子來說真的公平嗎?
母親太強勢,對孩子來說,真的是一場災難。愛是一種能力,然而,愛的方式需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