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寶寶太小不會表達,不能很好地與爸爸媽媽建立起順暢的溝通模式,所以爸爸媽媽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一定心存疑問,對於寶寶的一些“古怪”行為大感不解。比如很多寶寶都喜歡吮手指、啃腳丫,有些寶寶喜歡撕紙,還有些寶寶喜歡反覆扔東西,等等。其實,不管寶寶的行為有多怪異,其背後都有一定的原因,爸爸媽媽只要破譯了寶寶行為背後的心理密碼,就能理解寶寶的這些怪異行為了。

吮手指、啃腳丫——寶寶口欲期的特殊癖好

從兩三個月開始,莉莉就喜歡把自己的手指放進嘴裡吮吸,而到五六個月開始長牙的時候,她看見什麼就吃什麼,不管東西能不能吃、乾不乾淨,只要抓到手上,都要放到嘴裡嘗一嘗、咬一咬,比如手機、眼鏡,甚至還有自己的小腳丫!媽媽簡直要崩潰了!

小孩子是種神奇的動物,兩三個月大的時候喜歡吃手,而到了五六個月的時候又迷戀上啃腳丫,而且不論何種姿勢,動作難易度如何,都能準確無誤地把腳丫送到嘴裡,接著就會沉醉其中,難以自拔……寶寶的這些特殊癖好,讓爸爸媽媽感到十分不解,其實這僅僅是寶寶口欲期的一種正常現象罷了,如果爸爸媽媽了解了其中的祕密,自然就會撥開雲霧,豁然開朗。

寶寶有根蜜手指

大家不難從身邊的觀察中發現,處於嬰兒期的小寶寶們都有吮手指的習慣,對此很多爸爸媽媽感到不解,難道真的像老人口中常常說的那樣,寶寶是在吮吸手上的糖嗎?

其實,寶寶的手上並沒有什麼糖。那麼寶寶為什麼喜歡吮手指呢?

1.吃手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方式

當寶寶感到不安、煩躁、寂寞或是緊張時,都會通過吃手來緩解自己的情緒。

2.口欲期的正常表現

這時的寶寶正處於口欲期,看到什麼東西都喜歡往嘴裡放,而且“手”在寶寶眼裡其實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玩具。

3.沒有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寶寶吃手還可能是因為沒有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比如在餵奶粉時,寶寶吮吸過快,雖然小肚子已經飽了,但是吮吸的慾望還沒有得到滿足,當媽媽拿走奶瓶後,寶寶只好吮吸自己的手指了。

總的來說,寶寶喜歡吃手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對寶寶手指功能的分化和眼手協調能力的發展有好處。但是如果寶寶吮吸的時間過長就是一種不良的習慣了,這不僅會影響寶寶牙齒的生長,還容易引發口腔問題。所以爸爸媽媽也要注意預防寶寶過分吮吸手指,比如在餵奶時不急不躁,充分滿足寶寶吮吸的慾望;也可以根據寶寶所處的不同的年齡階段,用不同的玩具吸引寶寶,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你認真觀察過寶寶吮吸手指的動作嗎?也許在我們看來,這一動作沒什麼了不起,可是對於寶Bora說,這可是一件大工程,因為每次吮吸寶寶都要通過四種反射行為的協調才能完成:首先,寶寶要將手臂彎曲成小圓弧形;其次,要放鬆運動肌群伸出指頭;再次,要搜尋並將手伸至小嘴裡;最後才開始吸吮。現在看來寶寶是不是很了不起呢?所以當看到寶寶在吃手時就不要糾結了,為寶寶感到高興才對呢。

寶寶有隻香腳丫

爸爸媽媽有沒有發現,寶寶還對自己的小腳丫很感興趣呢?寶寶對腳的熱愛真是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無論何時,寶寶都想“吃”到自己的小腳丫,與它們來個親密接觸,那麼為什麼寶寶喜歡吃自己的小腳丫呢?

1.口欲期的表現

1歲以內的寶寶正處於口欲期,而口部是獲得各種慾望滿足的主要途徑,於是你可以看到,只要見到新奇的或是感興趣的東西,寶寶都會嘗試著塞到嘴裡,對寶Bora說這實在是一項愉快的體驗活動,那麼啃腳丫也就不足為怪了。

2.對腳丫感到好奇

寶寶吃腳丫和吃手是一樣的,而且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吃的是腳,所以才會用嘴巴去研究這個帶著五個杈的東西。而且從心理學意義上講,寶寶吮吸腳丫也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滿足,獲得快感。

總的來說,寶寶啃腳丫的行為和吃手的行為很相似,吃手和啃腳丫都標誌著寶寶的心理髮育進入到一個新階段,而且寶寶能使手口動作互相協調,也是智力發展的一種表現。所以當寶寶吃腳丫時,爸爸媽媽不要強行去阻止,只要注意把寶寶的腳丫洗乾淨就可以了,等到寶寶慢慢長大,啃腳丫的行為也會慢慢消失的。

撕紙、撕書——手的敏感期的瘋狂愛好

丁丁媽媽最近很是苦惱,7個月的丁丁愛上了撕紙,不論是衛生紙、紙巾還是圖畫書,只要是紙質的東西或是他能撕得動的,幾乎都不能倖免,甚至有時候他還會往嘴裡塞。每次看到滿地的狼藉,媽媽的心情都是灰色的。媽媽十分不解,丁丁為什麼喜歡撕紙呢?

一些爸爸媽媽會發現,寶寶在六七個月的時候突然喜歡上了撕紙,而且是不管什麼都撕,還撕得興高采烈,不亦樂乎。那麼寶寶為什麼這麼喜歡撕紙呢?寶寶撕紙的時候該阻止嗎?

寶寶為什麼喜歡撕紙

有的爸爸媽媽看到寶寶撕紙,覺得寶寶是在調皮,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科學的解釋是怎樣的。

1.手的敏感期的外在表現

六七個月的時候,寶寶手指的靈活度和力量都有了巨大的飛躍,而且寶寶也初步掌握了手的抓握特點,這意味著寶寶開始進入手的敏感期了,這個時期的寶寶普遍會出現撕紙、撕書的現象。

2.撕東西能帶來奇妙和驚喜

在撕紙的過程中,寶寶能不斷感受到雙手相互對抗的感覺,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撕紙這一過程雖然是一種破壞性的行為,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一種創造——改變紙的形態,當寶寶發現自己能用手改變紙的形狀和發出撕紙的聲音時,會感到奇妙和驚喜,所以寶寶才會如此樂此不疲。

3.實現自然協調的一種方式

這個階段的寶寶會通過各種活動來鍛鍊自己的手眼協調能力,撕紙、撕書實際上是在練習左右手的反向運動,以及手眼的協調能力。

你有觀察過寶寶的撕紙行為嗎?細心的爸爸媽媽會發現,寶寶的撕紙行為大約從六七個月開始,一般會持續到3歲左右。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的撕紙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比如六七個月的時候,多為遊戲性撕紙,即許多爸爸媽媽抱怨的亂撕紙行為;到2歲左右,多為仿照性撕紙,這也是模仿敏感期的重要特點之一;而到了3歲左右,寶寶的想象力爆棚,這時的撕紙活動也衍變為創造性撕紙。

如果爸爸媽媽感興趣的話,可以做一個撕紙成長記錄,即觀察不同階段寶寶的撕紙活動並記錄下來,見證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歷程。

應對寶寶撕紙、撕書的幾個小技巧

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新手爸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於寶寶表現出的很多行為,爸爸媽媽不是十分理解,譬如喜歡撕紙。其實,如果爸爸媽媽能理解這是寶寶的一種學習行為,就不會斥責寶寶,或者制止寶寶的學習了。那麼,當寶寶撕紙時爸爸媽媽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廢紙、廢書撕個夠

既然寶寶喜歡撕紙,就滿足他的愛好吧,給寶寶準備一些廢紙或是舊書、廢舊的雜誌等來練習撕紙。但是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衛生和安全問題,比如:紙張要乾淨,材質要柔軟;注意看護寶寶,以防寶寶在撕紙的時候誤食;避免使用報紙之類等含有油墨的紙張(因為含鉛,對寶寶健康不利);撕紙後要及時洗手;等等。

2.配合寶寶鍛鍊各項能力

在寶寶撕紙時,爸爸媽媽除了靜靜地觀看外,也可以配合寶寶。比如,給寶寶準備不同材質的紙張,提高寶寶觸覺的敏感性;教寶寶“撕、拉、抓、揉”等動作,不斷鍛鍊寶寶手指的靈活性和協作能力;引導寶寶撕出不同的形狀和輪廓,以此開發寶寶的想象力;等等。

3.帶給寶寶不同的撕紙體驗

對於寶Bora說,撕紙本身是一件快樂的事,不過如果爸爸媽媽能再用心一點,就能帶給寶寶不同的撕紙體驗。比如,在寶寶撕紙時教寶寶用不同的節奏撕紙,這樣撕紙時發出的聲音也會有所區別,爸爸媽媽還可以跟寶寶做一些撕紙遊戲,為撕紙這項活動增添更多的樂趣。

總之,寶寶的撕紙行為是手部精細動作能力發展的表現,而且寶寶手部的精細動作和大腦有著緊密的聯絡,所以爸爸媽媽要儘可能多地為寶寶提供鍛鍊的機會,這樣寶寶才會越來越聰明,正所謂“心靈手更巧,手巧心更靈”。

既然寶寶這麼喜歡撕紙,為什麼你不動起來和寶寶一起享受撕紙的快樂呢?下面分享一個親子撕紙小遊戲給大家。

遊戲步驟:

1.準備衛生紙、A4紙、雜誌紙及紙巾各一張。

2.向寶寶做示範:抽取其中一張紙,並撕成條狀,一邊撕一邊說:“我是撕紙小專家!”

3.引導寶寶做同樣的動作。

4.依次撕剩下的三種類型的紙張。

擴充套件建議:當寶寶的手部動作更精細時,爸爸媽媽可以教寶寶撕出一些簡單的物體輪廓,如正方形、三角形、皮球、月亮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反覆扔東西——寶寶是在惡作劇嗎

媽媽剛給寶寶買了新的積木,寶寶興奮得不得了,抓起來又是摸又是咬的,可是不一會兒,寶寶就玩膩了,隨手就把積木丟了出去,“咚”的一聲,積木正好落在了媽媽的腳背上,寶寶“咯咯”大笑起來,媽媽搖著頭把積木撿了起來,可是還沒等媽媽把積木放好,下一個積木塊又飛了出來,直接飛到了沙發後面,媽媽又去沙發後面撿積木……就這樣,寶寶扔啊扔,媽媽撿啊撿,最後媽媽實在是生氣了,對寶寶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寶寶被媽媽這麼一凶,立馬小嘴一撇,大哭起來。

相信這樣的一幕很多爸爸媽媽都經歷過,寶寶特別喜歡扔東西,抓到什麼扔什麼,更可氣的是,當你把東西撿回來的時候,寶寶還特別開心,繼續扔得滿地都是,難道這是寶寶的惡作劇嗎?

不是惡作劇,是寶寶在成長

寶寶反覆扔東西的行為看似惡作劇,其實是有著深刻的心理學意義的。

1.進入空間敏感期的表現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寶寶從出生開始就進入了空間敏感期,在這段時期,寶寶會通過嘴巴、手等去探索周圍的世界,從剛開始的吮吸手指、咬玩具,到喜歡玩抽紙,再到喜歡扔東西等等,這都是空間敏感期的表現。

2.自我意識萌發的體現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以為自己和世界是一體的,後來在不斷扔東西的過程中,他逐漸發現,原來自己和其他物品是不一樣的,自此自我意識開始萌芽。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寶寶會獲得一種成就感,為了持續獲得這種感覺,寶寶就會不斷地重複扔東西的動作,進而表現出強烈的“我要”的自我意識。

3.為了引起他人的關注

寶寶發現扔東西能引起爸爸媽媽的高度關注,於是每當寶寶想要得到關注時就會選擇扔東西。

4.是一種探索的學習方式

隨著手的功能被喚醒,寶寶會逐漸發現,手不光能抓東西,還能扔東西,於是為了不斷體驗這一新技能,開始反覆扔東西,且樂此不疲。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的眼手協調能力、觀察力、理解能力等都會得到提升。

5.情緒發洩的一種方式

扔東西很可能是因為寶寶不開心了,需要通過摔東西、扔東西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小情緒。

雖然寶寶扔東西的行為很讓人煩惱,但是爸爸媽媽如果能停下來認真觀察一下,就很容易體會到寶寶扔東西的快樂。現在你可以和寶寶一起玩扔東西的遊戲:準備一個毛絨玩具,和寶寶面對面坐下,中間隔開一點距離,一起把毛絨玩具扔過來扔過去。注意在遊戲的過程中觀察一下寶寶的興趣點在哪裡,並試著站在寶寶的角度去理解寶寶扔東西的快樂。

正確引導愛扔東西的寶寶

扔東西的行為可以促進寶寶的生長髮育和身心發展,激發寶寶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所以無論出於什麼原因,爸爸媽媽都不應該盲目地訓斥寶寶扔東西的行為。那麼爸爸媽媽應該怎樣正確引導寶寶呢?

1.儘量配合

爸爸媽媽可以為寶寶提供一些可以扔的物品,如沙包、皮球、毛絨玩具、橡膠玩具,以及各種不同形狀、重量、質地的物品,讓寶寶盡情地體驗不同物體的不同屬性。

2.給予限制

這時的寶寶還沒有什麼分辨能力,看到什麼就扔什麼,所以玻璃器皿、貴重物品等要收好,不要隨意擺放,以免傷害到寶寶。

3.表揚寶寶

在寶寶剛剛學會抓起、扔出動作時,爸爸媽媽要及時給予表揚,如“寶寶真棒”“寶寶好有力氣”“寶寶扔得真遠”等等。如果寶寶扔了不該扔的東西,也不要嚴厲責備寶寶,否則寶寶會誤以為亂扔東西能引起大人的高度注意,久而久之,很可能養成亂扔東西的壞習慣。

4.玩扔東西遊戲

爸爸媽媽可以設計一些扔東西的親子游戲,和寶寶一起玩耍,如扔球、擲沙包等,而且在玩耍的過程中還可以教寶寶各種投擲技能。

媽媽在打掃衛生時偶然拉開沙發,結果看到了這樣的場景:紙牌、玻璃球、髮卡、積木塊雜亂地撒在地上,甚至還有消失了很久的遙控器!媽媽哭笑不得,只好默默地拿起了掃把。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類似的體驗和煩惱,你家寶貝有扔東西的習慣嗎?你是怎麼處理的?不妨和其他爸爸媽媽交流一下,順便吸取一點經驗吧。

書名:《讀懂嬰語: 1歲前孩子的行為心理學》

出品:竹石文化|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牛牛爸爸,90後實力奶爸,新晉兒童教養達人,有著豐富的兒童教養經驗,其育兒文章多次在育兒網站及知名微訊號轉發,在圈內引起了不小的關注度,並作為特約編輯參與編寫了《正面管教男孩100招》《0~3歲兒童好性格養成書》等較有影響力的作品。

《母子健康》雜誌簡介:

《母子健康》雜誌創刊於1992年,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日友好醫院主辦。透過嚴謹而感性的編輯團隊,專業並權威的專家顧問,以健康第一的理念,為中國女性提供專業的婦產、兒科等方面的指導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兒健康新知,關注身心協調發展,將醫學常識融入實際生活,與父母一起共創和諧成長空間。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春季是娃長個"黃金季",家長牢記不吃3食,常做2事,個頭猛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