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節後上班,大家免不了在一起吃吃喝喝,席間談論最多的是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父母對孩子照顧得越好,越培養不出孝順的孩子。

面對這個問題,我想到很多身邊人的例子,比如我曾經的一個小學同學,因為兒時都在東北農村長大,家庭主要收入靠種地維持,普遍生活水平較低,而這位同學的爹媽就是我們小朋友都羨慕的好家長,他們二老家裡如果有一個雞蛋,肯定是煮了給孩子吃;過年殺雞大人都是把雞腿留給孩子;平時他家吃飯也是先讓孩子先上桌趁熱吃……

這個同學就是在這種條件下長大,久而久之把父母的愛,當成理所當然,長大後如果父母不給充足的零花錢就對爹媽大喊大叫,後來一度和家裡斷絕來往,他父母的晚年生活也變得無依無靠。

這樣看來,孩子將來孝不孝順,全在父母。同理,吃飯雖是生活小事,但對於會教育孩子的父母來說絕對是一件不簡單的大事。

1.飯桌上的規矩亂了,毀了孩子

說起飯桌的規矩,你可能會先想到在外應酬,誰坐主位、夾菜、提酒等等。

我國的餐桌文化由來已久,據說始於周公,已有千百年歷史。一個家庭的餐桌文化其實也可以很好地反應一家人的教養。

筆者小時候,家裡就有長輩不能動筷子,小孩就不能動筷子;吃飯要學會給長輩夾菜、不能大聲說話等要求。

其實這些常見的禮儀大家都懂,但用在教育孩子上規矩就亂了。

有很多家長在做飯時,先炒好一個菜就讓孩子趁熱先吃,結果就是你炒菜時他在吃飯,等你吃飯時就只能吃剩菜了。比如在網上就曾有一個段子,大致意思是孩子爸爸總吃剩飯,後來孩子大了,就把剩飯給他爸爸吃,他認為爸爸愛吃剩飯。

由此可見,你經常向上面的那位家長那麼做,孩子變得自私才怪。

吃飯是小事,小事見人品。如果你在孩子小的時候吃飯,給他特殊照顧,反而會慣壞了孩子,導致他沒規矩,不懂得分享。

2.吃飯事小,規矩事大

教育孩子要從小事抓起,吃飯雖然是小事,但在飯桌上卻能反應出很多東西,比如一個人的修養和品行。

古人重視餐飲禮儀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現在的很多父母卻越來越不重視,導致不孝順的孩子越來越多。

所以在家裡,每次吃飯的時候如果你把好菜放在長輩面前,並要求只有長輩先動筷大家才可以吃,這樣孩子才會懂得尊重和孝順長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3.孩子孝不孝順,看他怎麼吃飯

吃飯是小事,但卻能窺見一個人的品質。

如果一個孩子吃飯的時候,邊吃邊玩、大聲說話,看到有自己愛吃的菜就全倒進自己的碗裡,經常剩飯剩菜……

說明這樣的孩子沒有教養,性格自私,你想想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了,會孝順你嗎?

這麼簡單的事,家長們為什麼不把它帶回家庭,融入到生活中呢?

4.教育孩子,從餐桌開始

一定要把飯桌規矩納入孩子的教育日常,使其經常化、有效化。

1.吃飯要等長輩先動筷。

2.好菜要放在長輩面前。

3.要求孩子吃飯不許大聲說話、不許剩飯。

4.飯後讓孩子幫忙收拾碗筷。

愛孩子,不代表你要給他特殊對待,而是要像大人一個平等對待和尊重,這樣才有助於他的健康成長。

10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你知道嗎,孩子打小和誰親會影響擇偶標準,隨母親的男孩太溫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