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雖然我們每天都在跟孩子相處,觀察他,教導他,但那真的是他所想要的嗎?我們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嗎?我想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至少我以前的方式很多都是錯的。

蒙氏教育的體系裡認為,孩子在6歲以前主要有四個特別重要的特徵

第一個是敏感期

比如說,蝴蝶的幼蟲是透過對光線的感應來判斷哪個地方有樹葉可以吃。不用教它們,它們會朝著有光的地方爬,去吃葉子。蟲子大了,到了它能夠找到葉子的時候,對光線的敏感性就消失了。

蒙臺梭利舉了一個例子:孩子嗷嗷待哺的時候,在伸手亂抓的時候,在各種摸索的時候,都有他的敏感性。他用這種方式學習探索世界。大人會認為很無趣,覺得這個孩子怎麼老重複做那麼奇怪的事,其實他是在學習,甚至他什麼都要用嘴嘗一下,就是為了感知他沒有見過的東西。

這個敏感性過一段時間就沒有了,他不會再用這個方法去探索世界了。但是,如果你阻止他,敏感期一過,他的學習能力就會下降。

第二個是孩子會特別重視外部的秩序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莫名其妙地哭,家人發現小女孩老盯著桌上的傘。原來是有一個客人來了,把一把傘放在了桌上,小女孩覺得不對,一直哭。後來,他們把傘拿開,放到了別的地方,桌子恢復了原來的秩序,孩子就不哭了。小孩兒天生對秩序有敏感性。

第三個叫“內部定向”

孩子對自己的身體也會有秩序感,他會要求自己的身體也要符合一定的規律。這個過程中,他就在摸索、協調。

最後一個,就是孩子的智力發展是透過自己來完成的

理解了孩子的這些心理特徵,父母應該是協助孩子成長,而不是阻止孩子的發展。

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性格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就註定了,也許性格是有很大一部分由先天註定,但是我想不論是哪種性格都能夠很好的發展,都能夠獲得人生的成功,關鍵還是在早期教育,很多家長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用了錯誤的方法去指責和糾正,最後事與願違,推脫給性格,推脫給先天。

所以無論是內向性格還是外向性格,孩子有孩子自身的成長路徑。不要把內向性格強制往外向性格上去教育,或者把外向性格往內向性格上去要求。

如何區分外向性格和內向性格了?

如果一個孩子在壓力面前表現出退縮,他很有可能是偏內向的孩子。反之,如果你的孩子精力充沛,總想到外面去玩,不管有沒有人和他一起,他就很有可能是外向的孩子。

判斷一個人是外向還是內向最重要的標誌,是要看他獲取、消耗、儲存能量的方式:外向的人越玩越帶勁兒,人越多越開心,只要熱鬧就會覺得充滿了能量;內向的人在人多的環境下會覺得越來越累,他需要自己在一個安安靜靜的地方休息一下,安靜一會兒,才能夠逐漸補充上能量。

外向的人所獲得的資訊交流和能量恢復,都來自社交和與他人的互動;內向的人是來自安靜,來自獨處。

一個人到底是不是一個內向型的人,有如下的問題可以引導和驗證:我參加完刺激性活動後渾身是勁兒,還是在大多數時間裡藉由安靜地思考來恢復精力?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學會的重要的七項技能和感知力

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孩子覺得這事我能行。

2.自己在重要關係中的價值的感知力:我的貢獻是有價值的,大家需要我。

3.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響的感知力:我能夠影響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內省的能力:有能力理解人的情緒,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際溝通的能力:善於與他人合作,並在溝通、協作、協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

6.整體把握能力:以有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度來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限制和行為後果。

7.判斷能力:運用智慧,根據適宜的價值觀來評估局面。

這七個方面將會為一個孩子的一生打下牢固的基礎。

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是為了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贏得孩子和贏了孩子是有本質的區別。

贏了孩子其實在控制孩子,總是期望在各個角度贏了孩子,甚至到孩子長大以後要嫁給誰、要做什麼工作、要不要出國也是家長說了算。父母在跟孩子做鬥爭的時候,父母贏,孩子就一定會輸。父母習慣於做一個贏家,孩子就習慣做一個輸家。

贏得孩子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跟他之間是愛的關係,是協助他成長,而不是理論具體的一件事的對錯,是從錯誤的事情中去學習,去發現學習的機會,所以有時候父母做錯了事,是需要跟孩子去道歉的,

贏得孩子是有任何事都可以問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尊重自己父母的意見,但是選擇權和控制權在孩子自己手上,這才叫“贏得”。贏得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同理心去傾聽。

我們要”贏得“孩子,而不是整天要”贏了“孩子。

讓我們一起學習用溫柔而堅定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既建立自己內心的愛和安全感,同時又能夠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規則,讓孩子依天性健康地成長。

教育孩子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項事,也是追求幸福的必經之路,如何教育好孩子?我想唯一的破解之道,是父母成為終身學習者。教育方法沒有一勞永逸的,父母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向孩子展示出了自己的決心和學習的樂趣。孩子就容易形成自我驅動,而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始終有自我驅動力帶領著自己前進。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日常生活中孕婦要注意避免哪些不良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