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看到抖音上,看到“正面管教小課堂”發的一個讚美孩子影片,其中有一個案例讓我感觸很深。

我在九歲多十歲的時候,有一天爸爸媽媽不在家,有一次,我去洗碗了,洗完碗後,我爸爸媽媽一回來,我很興奮地說,媽我把碗洗了唉。我爸爸媽媽多半都是說,為什麼沒有拖地板呢?後來我也不會拖地板,也不會洗碗,我功課也不好。反過來講,如果我媽媽說,“哎呀真的,你怎麼會自己主動去洗碗呢?你是不是覺得媽媽很累,很辛苦啊,真好,過來抱抱”。這樣說的話,也許我還會繼續洗碗,繼續拖地板,功課也做好了。

所以說,在孩子的成長中,讚美的作用是多麼的大啊。

這也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記得那是春天,開始播種了,由於家裡的地多,每年都要請人一起去地裡幹活。那天,家裡我請人去地裡幹活了,放學回家的我,就開始做飯,由於今天有客人,我做得特別用心,肉也切的特別薄,其他的菜也切的特別小。煮飯,炒菜,把菜飯抬上桌子。這些事自己以前就會做。所以很快我就把飯做好了,就等他們收工回來吃。

沒多久他們收工回來了,等吃飯吃到一半的時候,媽媽對我說了一句“今天這個肉切得真薄,炒的也好吃,你看他們全部都吃光了,只是蒜薹切得有點短了,他們不好夾”。聽完這句話,雖然當時我臉上沒有表現出什麼來,但我心裡美滋滋的。這句話對我的影響很深遠。從那以後,我切肉都切得很薄,蒜薹也切的稍微長了點。

從我自身的感受來看,如果當時媽媽回來,沒有誇我,或者只說了一句“真棒,你太厲害了”。都不會對我產生那麼深遠的影響。

可見會說讚美的話重要,能說好讚美的話更重要。

真棒,好極了等,因為這些話對於幼兒園小朋友還有用,若是大一點的孩子則會反感。可以描述一下事情過程或者自己的感覺。他可能會更容易接受。

描述看到的與自己的感受。

例如當孩子因為拖拉,或者懶惰犯了錯誤時,你非常想批評指責他,不妨換個角度,先說他做完的,再鼓勵去做後面的,效果可能比指責要好。

描述自己看到的與感受:兩張試卷,量確實有點大了,不過咱們已經完成了一張,加油,還有一張,完成後我們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啊。

指責:剛剛你幹嘛去了,現在才知道忙,如果你不去玩,早就做好了。

評價式:你太棒了,你真厲害。

想想如果這三種說話,哪一種孩子更願意接受呢。

一位叫“”super涵”網友說過一個,她小時候的故事。

至今都記得9歲給媽媽煮了一鍋白水面,沒有湯的那種,媽媽回來問我:“你是怎麼做到的,怎麼那麼厲害!”。那一刻感覺自己是最厲害的人。

你看這位網友的媽媽,就很會讚美人,“你是怎麼做到的?”,既描述了這件事,也表達了自己的情感“驚訝,不可思議”。

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個媽媽看到這幾天孩子在讀書,讀完一頁翻過去後,又翻回來讀這一頁,這幾天孩子跟她講故事的時候,很有邏輯性。

而是問“你這兩天讀書,怎麼還會往回返呢,你在翻啥?”

孩子:“媽媽,我發現後面的情節跟前面的情節之間有關係,所以我要對照看”。

媽媽:“哦,原來你會這樣看書了啊,那你給我講講你都看到了什麼?”

於是孩子把他看到的都講給了媽媽聽。

媽媽回答了一句:“嗯,還真是這樣”。

是不是比,你真棒,你太厲害,這些話效果還要好。

如果要想說好讚美的話,平時還需要這樣做:

一、一定要留出時間來,陪伴孩子,觀察孩子,如果你不知道,孩子在做這件事的過程,那麼你就只能看到結果,讚美孩子的話只是評價式的話,就缺少了,過程性的描述。讓孩子覺得不真實。

二、不切實際,或者敷衍式的評價會讓別人感覺到不舒服,也不願意接受。有時甚至會覺得你在諷刺他,還會對你感到反感感。

三、不用評價式的話,結果性的詞,如你真棒,你太厲害了,你太聰明瞭等。要描述一下事情的過程與自己的感受。

四、孩子成長的時候你要培養的是啥?成長過程中什麼樣的品質,家長一定要心中有數,我們要有自己的教育目標。

4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2個原則、3個步驟,手把手教你讀英文繪本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