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文丨禾禾媽媽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會發現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那就是孩子總是喜歡重複做一些事,例如重複看一集動畫片、重複聽同一個故事、重複看一本書,甚至同一個問題一天要問你幾十遍,搞得很多家長很崩潰,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解釋的不夠明白,導致孩子理解不了。

相信很多網友都遇到過類似的育兒問題,並且對孩子這種行為表示不理解甚至感到頭疼和無奈,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聽一個故事、問一個問題、看一集動畫片呢?今天禾禾媽媽就帶各位家長了解下孩子“不斷重複”背後的秘密。

01孩子出現重複行為的三個基本原因

1、學習

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反覆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

禾禾現在5歲了,最近總是《小豬佩奇》洗腦迴圈,動畫情節我差不多都會背了,可是她每次到了電視時間,都會樂此不疲地看個不停,搞得我都有點崩潰了。

其實,幼兒重複行為中最典型的現象就是讓父母重複講同一個故事,對於成人來說,故事一般看完一遍就不會再看了,但是孩子卻不是這樣,大多數孩子如果聽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會要求父母明天也講,後天也講,甚至十天半個月的都重複聽一個故事。

作為家長要知道:雖然孩子聽的是同一個故事,但是他們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和體會,一般首先被孩子吸收的是故事的邏輯,其次是情景,最後才是精準的概念。所以,看起來孩子是在反覆讓父母講同一個故事,其實他們每次都在不同的程度上理解這個故事,才會百聽不厭。

孩子的重複學習行為不同年齡段表現不同,當孩子在3、4個月學會抓東西的時候,表現為抓了放、放了抓;當孩子在6個月左右的時候,表現為反覆扔東西;到1-2歲後,孩子的行為就發展到了語言重複階段,表現為喜歡重複看一集動畫片、聽同一個故事或者問父母同一個問題;

2、表達訴求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有些孩子在學會了一種新的技能或者本領時,會反覆某種行為,比如孩子一旦學會了拼圖,會反覆地去拼圖,並且向成年人展示,這其實孩子增強自信、自尊的一種辦法。

此外有些孩子喜歡用重複的行為來吸引成人的注意,希望成人予以關注,比如有些孩子在父母講故事時,總是喜歡問同樣的問題,有時只是對父母是否愛自己的試探。

3、認知發展

皮亞傑的圖式理論認為: 兒童的心理結構或認知結構,是在與環境的不斷地適應過程中,在動態的平衡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1歲-成年)

處於感知運動階段的孩子語言和表象尚未形成,這時他們形成了一些低階的行為圖式來適應、探索外部環境,所以2歲以內的孩子總喜歡做一些重複性的動作,例如反覆扔東西、吮吸手指等行為。

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已逐步掌握了動作圖式,符號言語功能,詞彙也也相對得到了發展,所以總會出現一些重複看動畫片、聽同一個故事、問同一個問題等重複性行為。

當然除了以上三種比較常見的情況外,還有一種機率極低的原因,那就是“兒童自閉症”的前兆,不過除了重複性行為之外,“自閉症”孩子一般還有其它表現,例如:成人阻止孩子也無法停下重複性動作,且語言發育遲緩等。

02如何應對兒童重複性行為?

父母不同的應對方法,影響孩子一生。

有些家長認為兒童重複性行為是孩子無聊、固執或者是剩餘精力發洩的表現,所以很多家長在應對孩子的重複性行為時,總會不耐煩的應付孩子,甚至對孩子說一些欺騙的話語。

然而,不正確的應答不僅會對孩子造成資訊的誤導,還會導致孩子不停地追問,甚至萌生對家人的不信任,所以,正確應對孩子的重複性行為非常重要。

1)耐心是前提

無論是哪種原因導致孩子產生重複性行為,家長都應該擺正自己的心態,用充滿耐心的態度理智分析和對待孩子的重複性行為。

如果孩子想用重複性行為吸引你的注意,那你就要反思自己最近是不是因為工作太忙,或者情緒不好,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關愛?

如果孩子是在重複中學習,那麼你要做的就是耐心的幫孩子挑選高質量的書籍,然後耐心的給孩子講故事,從而使孩子在每一次聽故事的過程中都有收穫……

2)讓重複變得有趣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重複行為,難免變得心煩和無奈,其實我們可以發散下思維,給孩子的重複性行為新增一些情景,不僅可以讓孩子的行為變得有趣,而且可以促進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

例如:有些孩子喜歡反覆爬樓梯,那麼我們在陪孩子爬樓梯時,可以教孩子數數,或者是上、下的概念,如果家裡有樓梯的話,可以在樓梯上貼一些促進兒童認知的圖畫等。

禾禾媽媽寄語:

孩子的行為和心理是密切相關的,孩子之所以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行為,都是由其心理決定的,所以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家長不要只看到表象,而是該耐下心來理智的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才能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快樂養育書蟲寶寶——我是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