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看到一則新聞:今年元旦,上海只有27個新生兒,是1990年元旦的1/100!
這真的是“彼一時此一時”啊!
想當年,有多少人為了生二胎而不惜冒著傾家蕩產的風險、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忍受冷嘲熱諷,也要想方設法把孩子生下來。即使“當牛做馬”也心甘情願地把他們拉扯大,以至於全國人口“蹭蹭蹭”地漲到14億多。到如今,國家放開了二胎限制。誰都可以光明正大地生養二胎時,好多大中城市新生兒數量不增反降,完全放開人口限制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想當年,孩子們的衣服大都本著“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模式,但誰家孩子穿著破了洞的衣服出門,家裡大人是會被人笑話的。到如今,新衣服要多磨舊處理,到處破敗不堪的乞丐服非常流行。
想當年,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是多少人想做都做不到的,腆著啤酒肚油光滿面又是多少人渴望的“富態”。到如今,大快朵頤酩酊大醉的人越來越少,即使比肉貴的“野菜”也被更多人青睞。講究營養均衡,崇尚健身鍛鍊的人越來越多。
想當年,“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絕大多數人嚮往的最最最理想的生活。到如今,高樓大廈已被人詬病為“城市混凝土森林”!擁有帶莊園的別墅才是大多數人羨慕的,而家用固定電話你就是貼補錢讓人裝也很少有人願意裝了。人手一部甚至幾部智慧手機早已讓人與人之間的通訊變得隨時隨地觸手可及了。
想當年,“三轉(腳踏車、手錶、縫紉機)一響(收音機)帶‘咔嚓’(照相機)”是青年男女結婚時最最希望置辦齊的家當。那時候,腳踏車除了是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交通依靠外,還是非常重要的運輸工具;手錶是人們檢視時間為數不多的主要渠道;縫紉機是孩子多的家庭節省開支的重要保障;收音機是人們獲得新聞和聽評書不可或缺的器材,因為那時除了報紙和少得可憐的電影之外,大眾傳媒實在是少得可憐。到如今,腳踏車已經可以共享,城市裡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手錶已經變成了身份象徵,因為檢視時間的渠道(手機、電腦、大屏等等)太多了;縫紉機只有在服裝加工廠才尋得見了,會針線活的都已經不多了;收音機、照相機都被智慧手機取代,一機在手,天下無憂!
變是必然的,不變是相對的。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願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2021年02月22日 下午 15:10 於望京東園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