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頻頻犯錯卻難以改正,很多家長為此感到十分不解,可是每當家長們訓斥孩子的時候,孩子總是看起來事不關己的樣子,許多家長納悶道:難道是因為孩子習慣了家長的訓斥,所以變得越來越不願意改正了嗎?

案例分析:

小羽今年六歲,天性就活潑好動。雖然這個小姑娘外表可愛,但卻被媽媽形容為“小惡魔”,因為孩子經常在家裡搗亂,犯了錯就找爸爸撒嬌。

有時候,小羽還會用哭來向媽媽“求饒”,可是媽媽卻不吃這一套,為此還罵了孩子好幾回。上一次小羽到我們家裡來玩,又忍不住搗亂,把一個陶瓷杯給打碎了。

小羽媽忍不住發火:“跟你說了幾次了不能搗亂,你怎麼就是不聽呢?現在把別人的東西摔壞了,怎麼辦?”小羽聽了媽媽的訓斥以後淚眼汪汪地躲進了角落。

小羽媽媽說,自己平時在家裡不知道罵小羽幾次了,結果到別人家做客她還是這樣,真不知道拿她怎麼辦好。

雖然這樣的情況在親子教育中很正常,但是並不是所有家長都能做出正確的處理方式。身為家長在面對孩子屢教不改時,應該懂得使用“第三者效應”。

“第三者效應”是什麼?

所謂的第三者效應就是指旁觀者視角,家長在親子教育中應該學會善用第三個人解決問題,例如父母之中應該是有一方持有客觀態度的,能夠做出公平且妥善的決定,這樣處理矛盾更加高效且對雙方都更為有利。

為什麼要善用“第三者效應”呢?

首先,第三者效應不會傷害矛盾雙方

當親子關係出現問題時,兩方肯定都會處在一個較為不冷靜的狀態,受到情緒影響將很難解決問題,並且孩子還會出現更加強烈的逆反情緒,對於親子關係將造成損害。

而第三者視角更加地冷靜客觀,能夠不帶個人情感地暫時將雙方的情緒平息並解決矛盾,這樣才能夠有效地解決衝突。

其次,第三者效應有助於親子事後的反思

大部分親子矛盾的出現不能夠歸咎於其中的某一個人,通常是孩子和父母各有各的錯。

如果這時候沒有第三個出面幫忙冷靜情緒,雙方可能都不能夠意識到自己錯在哪,所以這時候第三者的作用就得到了凸顯,有助於矛盾發生後雙方對於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反思。

最後,第三者對於不聽話的孩子更加有說服力

有時候孩子犯錯不吸取教訓,是因為孩子內心知道自己父母不會狠心傷害自己,所以他們才敢一次又一次地挑戰權威,甚至是故意跟父母作對。孩子對於父母過於熟悉,以至於父母的訓斥他們已經不放在眼裡。

不過,這時候如果能夠有一個旁觀者來說明道理,並且站在一個客觀角度跟孩子溝通,這對於孩子來說將更有說服力,也不會傷害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所以說,孩子屢教不改其實是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父母們應該懂得巧妙利用“第三者效應”來解決親子矛盾,更好且更加溫和地解決親子溝通問題。

家長具體該怎麼做?

一、發生衝突時先冷靜情緒

家長們在發現孩子犯錯以後,不要第一時間就衝上前去訓斥,而是給孩子一個警告,告訴孩子他們做錯了,避免跟孩子發生言語上的衝突,也不要因為憤怒而導致情緒的不理智。

二、尋求孩子熟悉的親人或長輩的幫助

家長們會發現,孩子跟有些親戚甚至比跟自己的爸爸媽媽還要親近,這時候家長就要巧妙利用孩子親近他人的心理,讓這些人來幫助解決問題,尋求他們的幫助能夠讓孩子更加冷靜地聽取建議。

三、事後跟孩子冷靜下來進行溝通交流

親子溝透過程中最忌諱雙方都帶著個人情緒,而孩子犯錯以後的當下恰恰是最不適合聊天說道理的時候。當家長們尋求過第三方的幫助以後,自己也應該要懂得找準時機跟孩子聊聊天,取得孩子足夠的信任感,跟孩子建立長久的和諧的親子關係。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正面管教》分享(六)“處理隱藏在不良行為背後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