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同學:“亮亮,你這是怎麼了?胳膊上青一塊紫一塊的。”

亮亮:“被媽媽打的。”

同學:“怎麼會這樣?”

亮亮:“別急,我們遲早會長大,到時候一定要他們好看……”

看了這樣的對話,你會不會驚出一身冷汗,民間有一句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現在這句話還行的通嗎?我們辛辛苦苦撫養他們長大,除了完成人生本能延續後代的使命,更多的還是有一種渴望老有所依的觀念。面對自己含辛茹苦養育的孩子,從小就有了這樣的想法,媽媽聽起來怎能不痛心?

是啊,小時候媽媽打罵孩子讓他身心屈服,雖然是為他好,但孩子可能理解不了那麼多,在他的潛意識裡,你是在欺負人,是在以大欺小,而當你打完他並把他關進屋子反省的時候,他也不一定能夠知道自己錯誤在哪裡,所反省的結果往往是:“我太柔弱了太小了,沒有能力跟他們對抗,所以才會被打得這麼慘,我一定要長大,等長大了,體格強壯結實了,他們就再也不敢欺負我了,到時候我一定要懲罰他們,他們讓我多疼,我就要他們多痛……”

當然,你或許會認為孩子就是孩子,過了這個勁兒以後,痛快地玩一會兒,睡幾個好覺就什麼都不記得了。但你知道嗎?在那張看似一切早已煙消雲散的臉龐下面,曾經藏匿著怎樣的恐懼,而這種恐懼在經歷了幾次同樣的情況以後,會演變成暴力和憎恨的種子,甚至有些孩子還可能會發生心裡畸形,對外面的世界慢慢充滿恐懼和敵意。

媽媽們千萬不可以再拿自己受過的“棍棒”教育來對待今天的下一代,孩子即便因為淘氣而犯了錯,也不要用“棍棒”來說話。

一位當了媽媽的朋友曾經說:“從經歷產痛的那一刻起,我就融進了作為媽媽的幸福裡,當看到孩子漂亮的小臉,看著他一點點長大,自己怎麼能夠忍心用棍棒去威嚇他、傷害他。所以每次他犯了錯,我都會給他講一個故事,故事的情節往往跟他犯的錯有關,然後引導他去反思,其實人都是有反省能力的,時間長了,他自己就知道不能學‘小白兔’晚上不好好睡覺,否則眼睛就會紅紅的,他自己就知道不要學‘懶羊羊’那麼懶惰,每天除了吃就是睡,一點兒都不愛學習。我與孩子一直很親近,這讓我覺得,讓孩子接受你的建議其實很簡單,相比之下,打罵教育真的是下下策。”

是啊!作為媽媽,看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但沒必要因為渴望孩子優秀,而一定要成為孩子眼中的恐怖角色,孩子是敏感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一點點地培養,這時候如果不注意培養他們的樂觀、陽光的心態,而是常常讓他們深陷無限的恐懼與壓抑之中,那麼影響的很可能是孩子的一輩子。

所以,我們還是溫柔地對待孩子,保持寬容理解吧!

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要解決生育問題,最重要的是年輕人敢於肩負起父母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