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正面管教中文名字,一般很容易讓人誤解,因為管教讓人聯想起管教所。百度百科上說:管教指在嚴格限制下所實施的一種賞罰嚴明的教育。所以即使加了正面二字,正面管教也很容易讓人把重點放在管控和教育上。所以很早以前我就聽過這本書,但又被書名給嚇跑了,總認為管教孩子就是懲罰孩子,只看到這個名字就感覺不對。

最近重新讀了這本書,原來正面管教被譽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它的創始人是簡·尼爾森博士,她的《正面管教》這本書被譽為育兒的經典著作,我們親子書籍共讀組織父母們一起讀這本書,滿意率達到100%,所有的讀過的父母都強烈贊同這本書的觀點,並且一致認為這本書需要反覆地閱讀,反覆地討論,我認識的一位正面管教認證導師,據說已經讀了這本書80多遍。

所以經典的書一定要反覆地讀,慢下來讀,細細地品味,認真地踐行。

-1-正面管教不是管教

其實正面管教的英文字意不是這樣的。我們來看英文原文,那就是Positive Discipline。

首先Positive,原意是積極樂觀的; 自信的; 建設性的; 朝著成功的; 表示贊同的; 擁護的;

這裡有兩個維度,父母和孩子。父母維度,要積極樂觀、贊同擁護;孩子維度要自信,朝著成功。

Discipline,來源於拉丁文Disciplulus或Disciplini,意思是“真理和原則的追隨者”,或“受尊敬的領導人”。中文翻譯是:訓練; 訓導; 紀律; 訓練方法; 行為準則; 符合準則的行為; 自制力; 遵守紀律;所以管教≠懲罰,也有父母和孩子兩個維度:

父母維度,要堅定,指定邊界,符合準則;孩子維度,要自律,追隨真理,自我控制。

Positive和Discipline兩者並不是矛盾的,也不是和善而堅定的中間路線,而是統一的。

合起來,正面管教就是和善而堅定,或者叫積極的邊界,這是從父母維度;

從孩子維度就是自信的自律,朝著成功而自控。

或者從兩個維度交叉解釋:父母和善,孩子自控。

所以我認為,正面管教如果叫做“積極自控”會更加合適。

但因為正面管教已經深入人心,為了解釋方便,我們還用這個名詞,只是提醒大家,正面管教一定不是管教,這是個很容易被誤解的誤區。

-2-為什麼要正面管教?

我們小時候兄弟姐妹多,只能以放養為主,因為生活的壓力父母也沒時間、沒精力管我們。人人脖子上掛個鑰匙,放學自己回家,自己寫作業。不像現在的孩子,下課要上各種輔導班,做作業父母要在旁邊看著、做完還要簽名。

好處是父母不會著意控制我們,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客觀上不能;所以我們大部分人客觀上是積極的、樂觀的、自律的、自控的。

壞處是因為父母時間經歷有限,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特別嚴厲,小時候身邊總有幾個小夥伴經常被父母狠揍,並且是脫下褲子用皮帶抽的那種。因為懲罰、暴力最容易,短期內也最有效,父母沒有更多的時間就更容易使用懲罰。所以小時候孩子不犯錯還好,一犯錯就是極嚴厲地懲罰,然後從此走上歧途。身邊就有好幾個小夥伴長大一點就打架、偷竊甚者判刑,還有因為暴力早早失去了生命。

因此,我們小時候,父母的教育總體是嚴格的,但是由於時間生計所限,小孩子有了更多的自我發展空間。

但現在家庭富裕了,孩子們不再需要像過去那樣,參與到勞動中,為家庭生計而努力,喪失了透過自然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感。社會環境也進步了,人人平等的概念深入人心。母親不再像過去盲目服從父親,成年人也不再盲目服從他人和順從社會,現在的孩子們自然有樣學樣,不再像過去那麼順服聽話了。

另一方面生活水平提升後,父母相對有更多時間關注孩子成長,並且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或兩個孩子,父母的關注度更加集中。而孩子再不像以前有自己的時間去做心理的調整和平衡。懲罰因為快速簡單,反而被應用地更加廣泛。

還有一種情況是直升機父母越來越多,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到孩子,甚至做推土機父母,想把孩子可能遇到的障礙全部推平。這就走向了另一個育兒極端,嬌縱型父母。

因此現代社會的育兒特點是嬌縱型成為大多數,但同時部分懲罰型父母,懲罰手段、程度雖然沒有過去那麼極端,但數量反而也快速上升。還出現一個情況就是有時嬌縱、有時懲罰,孩子面臨變臉比翻書還快的父母時,會更加矛盾、自己也更容易焦慮出現問題。

過度懲罰孩子的後果顯而易見,《正面管教》告訴我們就是4R。即孩子會憤恨(Resentment)、報復(Revenge)、反叛(Rebellion)、退縮(Retreat)。

過度嬌縱的後果則是孩子缺少責任感,這也是我們父母抱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沒有責任感。他們冷漠、不關心他人感受,不會和人正確交往。這也導致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的心理健康問題。

這些錯誤教育後果的另一個特點是,小時候沒有那麼嚴重,但就像充氣的氣球,每次過度懲罰或嬌縱的後果不會自然消失,都被不斷壓縮進了孩子幼小的心靈,一旦到了青春期,這些高壓毒氣就會集中爆發,一旦爆發就很難補救。這就是如今初中生、高中生的年輕人心理出問題比例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根據調查,目前我國12-18歲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不良比例達到11%左右,並且初一學生心理狀況最佳,初二初三次之,高中生最差。

所以現代社會才更需要父母精心地為孩子提供鍛鍊機會,調整傳統的育兒策略,刻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上進心。這種新的育兒策略就是正面管教。

-3-具體如何正面管教呢?

《正面管教》第一章、第二章給我們做了詳細的闡述。

我在這裡概括總結為“一二三四五”,即一個基礎、兩個動力、三個元素、四個標準、五個目標。

一個基礎即相互尊重與合作。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母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或者固定模子的藝術品,一定要把孩子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其實父母唯一能給孩子的就只是生命。

因此孩子是一粒擁有各種發展可能的種子,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自主發展,需要做的就是為孩子的生長提供幫助,提供生長必須的陽光空氣水和養分。

父母尊重與合作,就是贏得孩子、贏得合作,而不是贏了孩子。具體可以採用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表達對孩子的同情、告訴孩子你的感受、讓孩子關注解決問題的四步法正面管教贏得合作工具去實施。

兩個動力是歸屬感和價值感。

正面管教源自心理學家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理論。

阿德勒指出:

孩子是社會人,他認為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決定著他的行為;孩子行為的首要目的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德雷克斯指出:孩子的察覺能力很強,但解釋能力很差。各種不良行為往往是孩子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過程中錯誤的解讀和錯誤的理解。

歸屬感就是孩子覺得屬於這個家庭、這個團隊、這個社會的一份子,不被別人孤立;價值感就是孩子覺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被認同有價值是正面管教的兩大動力。

三個元素是態度、選擇和參與。

正面管教包括三個要素:一態度和善、堅定;二尊重別人前提下可以讓孩子選擇;三讓孩子參與制定。這三個要素都是為了充分地滿足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需求。

四個標準。

即看養育方法是否符合和善、堅定並行?

是否培養了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

是否有助於孩子養成五大目標“內外控判值”?

還有就是,能否長期有效?

五大目標是正面管教的長期路線圖。

也就是遠期的戰略目標,也就是你希望孩子最終需要具備的能力和技能。《正面管教》提出了孩子的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我總結為“內外控判值”。

“內”是內省能力,理解自己的情緒,做到自律自控;

“外”是與人溝通協作能力,善於與他人合作;

“控”是掌控整體把握能力,掌控日常生活各種限制及後果;

“判”是判斷能力,能恰當評估判斷局面;

“值”是價值感知力,包括髮現自己的力量和影響力,感覺自己能行,覺得自己有價值別人需要我。

“內外控判值”的目標其實就是讓孩子:我思、我協、我掌控、我判斷,我有價值。

-4-正面管教不是戲法

在實施正面管教時,父母很容易把正面管教變成控制孩子的一種戲法,而孩子會對試圖控制他們的戲法格外警惕並抵制。

因此父母們要時刻檢討自己的行動,用四個標準去衡量日常的養育方法和手段,讓我們來判斷一下,看以下哪些是正面管教。

案例:孩子放學下課不寫作業

1、不寫完作業就不準吃飯!(懲罰,並且和寫作業沒關係)

2、快點寫,你怎麼那麼懶,天天拖拉,看鄰居家的小明,早早就做完了。(比較)

3、學校作業怎麼這麼多,寫不完,我來幫你寫。(嬌縱)

4、你可以選擇現在寫作業,也可以選擇玩一會兒寫作業,但是你必須今天寫完自己的作業,否則就不能去睡覺。(有選擇,有堅定,但不長期)

5、我覺得你一定能安排好怎麼完成作業的!你能告訴我方法嗎?(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找方法,培養自主的能力,符合一二三四五)

這就是正面管教,它其實不是管教,而是一種自控一種自律,記住“一二三四五”,一個基礎、二個動力、三個元素、四個標準、五個目標,你就能開始學習和應用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的培養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